驴蹄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全部无毛,有多数肉质须根。茎高(10-)20-48厘米,粗(1.5-)3-6毫米,实心,具细纵沟,在中部或中部以上分枝,稀不分枝。基生叶3-7,有长柄;叶片圆形,圆肾形或心形,长(1.2-)2.5-5厘米,宽(2-)3-9厘米,顶端圆形,基部深心形或基部二裂片互相覆压,边缘全部密生正三角形小牙齿;
叶柄长(4-)7-24厘米。茎生叶通常向上逐渐变小,稀与基生叶近等大,圆肾形或三角状心形,具较短的叶柄或最上部叶完全不具柄。
茎或分枝顶部有由2朵花组成的简单的单歧聚伞花序;苞片三角状心形,边缘生牙齿;花梗长(1.5-)2-10厘米;萼片5,黄色,倒卵形或狭倒卵形,长1-1.8(-2.5)厘米,宽0.6-1.2(-1.5)厘米,顶端圆形;雄蕊长4.5-7(-9)毫米,花药长圆形,长1-1.6毫米,花丝狭线形;心皮(5-)7-12,与雄蕊近等长,无柄,有短花柱。
蓇葖长约1厘米,宽约3毫米,具横脉,喙长约1毫米;种子狭卵球形,长1.5-2毫米,黑色,有光泽,有少数纵皱纹。5-9月开花,6月开始结果。
![]() | ![]() |
主要变种
与驴蹄草的区别:叶较薄,近膜质;花梗常较长,长达14厘米。基生叶多圆肾形,有时三角状肾形,边缘均有牙齿,有时上部边缘的齿浅而钝。
在我国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生溪边、沼泽中或林中。在朝鲜、日本和苏联西伯利亚东部也有分布。
与驴蹄草的区别:叶多为宽三角状肾形,基部宽心形,边缘只在下部有牙齿,其他部分微波状或近全缘。
在我国分布于山东东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生沼泽中、河边草地或山谷沟边或浅水中。在朝鲜、日本、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可供药用,外用治疗烧伤、化脓性创伤或皮肤病;煎服治疗热病或瘰疬(东北草本植物志)。为有毒植物。
《东北草本植物志》第三卷,图版37中有三角叶驴蹄草的图,可以参考。
长柱驴蹄草(变种)
在我国分布于西藏南部。生海拔2800-3100米间山地。在尼泊尔、不丹也有分布。
掌裂驴蹄草(变种)
分布于云南中部和西北部以及四川西南部。生海拔2900米一带溪边草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丽江。
与驴蹄草的区别:茎中空,常较高大、粗壮,高达120厘米,粗达12毫米;花序下之叶与基生叶近等大,形状也相似。花序分枝较多,常有多数花。萼片黄色。
在我国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四川西部和甘肃西南部。生海拔1000-3800米间山地溪边、草坡或林中。在日本、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产四川马尔康一带。生海拔3000-3500米间山地溪边。
生长环境
在西南诸省分布于海拔1900-4000米间山地,在陕西及山西一带分布于1300-2000米间山地,自河北东北部以北分布于600-1400米间山地。通常生于山谷溪边或湿草甸,有时也生在草坡或林下较阴湿处。
分布情况
主要价值
全草含白头翁素和其他植物碱,有毒,可试制土农药;全草可供药用,有除风、散寒之效(四川中药志)。
附方
一、
【来源】: 毛茛科 驴蹄草属植物驴蹄草Caltha palustris L.,以根及叶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用于中暑,尿路感染;外用治烧烫伤,毒蛇咬伤。
二、
基本信息
【拼音名】:Lǘ Tí Cǎo
【英文名】:Herb of Membranaceous Marshmarigold
【来源】:
药材基源:为 毛茛科植物驴蹄草、 三角叶驴蹄草、薄叶驴蹄草和 花葶驴蹄草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1.驴蹄草,多年生草本,高20-48cm,无毛,须根肉质。茎直立,实心,具细纵沟,中部或中部以上分枝,稀不分枝。基生叶3-7,草质,有长柄;柄长7-24cm;叶片圆形、圆肾形或以形,长2.5-5cm,宽3-9cm,先端圆,基部深心形,边缘密生小牙齿;茎生叶较小,具短柄或无柄。单超支 聚伞花序生于茎或分枝顶端,通常有2朵花;花梗长2-10cm;花两性,直径1.6-3.2cm;萼片5,花瓣状,黄色,倒卵形或狭倒卵形,长1-1.8cm,宽0.6-1.2cm,先端圆;花瓣无;雄蕊多数,长4.5-7mm,花丝狭线形,花药长圆形,长1-1.6mm; 心皮7-12,与雄蕊近等长,无柄,花柱短,蓇葖果,长约1cm,宽约3mm,有横脉纹,喙长约1mm。种子多数,狭卵球形,长1.5-2mm,黑色有光泽,具少数纵皱纹。花期5-9月,果期6-10月。
2. 三角叶驴蹄草,本种植物形态与驴蹄草相近,主要区别在于:叶多为宽三角状肾形,基部宽心形,边缘只在下部有小牙齿,其他部分微波状或近全缘。花期5-6月,果期6-8月。
3.薄叶驴蹄草,本种植物形态与驴蹄草相近,主要区别在于:叶质地较薄,近膜质;花梗常较长,长达14cm;基生叶多为圆肾形,有时三角状肾形,边缘均有小牙齿,有时上部边缘的牙齿浅而钝。花期5-6月,果期6-8月。
4. 花葶驴蹄草,多年生低矮草本,高3.5-18cm。输株无毛。须根肉质。茎直立或斜升,1-10条,无叶或在中上部生1叶。基生叶3-10,有长柄;叶柄长2.5-10cm,基部具膜质长鞘;叶片心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1-3cm,宽1.2-2.8cm,先端圆,基部深心形,全缘或边缘浅波状;茎生叶小,具短柄或无柄,叶片长在1.2cm以下。花两性,单朵顶生,或2朵呈单歧聚乎花序;萼片5-8,花瓣状,黄色,倒卵形、椭圆形或卵形,长0.9-1.5cm,宽0.7-1.4cm,先端圆;花瓣无;雄蕊多数,长3.5-7mm,花丝狭线形,花药长圆形; 心皮6-8,与雄蕊近等长,具短柄,花柱短。蓇葖果,长1-1.6cm,宽2.5-3mm,有横脉纹,柄长1.8-3mm,喙长约1mm。花期6-9月,果期7-10月。
化学成份
全草紫堇块茎碱(corytuber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烟碱(nicotine),驴蹄草内酯(caltholide),表驴蹄草内酯(epiacltholide),4α-羟甲基驴蹄草内酯(palustrolide), 常春藤 皂甙元(heteragenin),常春藤酸(hederagenic acid),16,17-二羟基 贝壳杉烷-19-酸(16,17-dihydroxykauran-19-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 东莨菪素(scopoletin),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等。花含萜 皂甙:常春皂甙元-3-阿拉伯糖甙(hederagenin-3-O-α-L-arabinopyranoside),齐墩果酸-3-鼠李糖阿拉伯糖甙(oleanolic acid-3-O-α-L-rhamnopyranosyl-α-Larabinopyranoside), 常春藤撕皂甙元-3-鼠李糖阿拉伯糖甙(hedera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α-L-arabinopyranoside),3-O-二去氢叶黄素(3-O-didehydrolutein),3-表叶黄素(3-epilutein),α-隐黄质(α-cryptoxanthin)。叶含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原阿片碱(protopine)。根含 嚏根草碱(veratrin),嚏根草毒素(helleborin)。
药用价值
此外,还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明显抑制 大鼠甲醛性 足跖肿胀,而其甙元之一的刘墩果酸抗炎作用则较弱。
【性味】:味辛;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驱风;解暑;活血消肿。主伤风感冒;中暑发痧;跌打损伤;烫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拌酒糟,烘热外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三
【来源】:为 毛茛科 驴蹄草属植物1,驴蹄草 Caltha palustris L 2,小驴蹄草Caltha scaposa Hookfet thoms。
【识别特征】: 驴蹄草为多年生草本,高约30公分。茎直立,分枝。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呈马蹄形,边缘有钝锯齿, 叶基心形。花黄色,每3朵排列于茎颈。花萼5片,花瓣状,无真花瓣;雄蕊多数; 心皮数个;蓇葖果,具多数种子。
【生长环境】:
【功能主治】:1、祛风散寒;2、筋骨疼痛;3、头晕昏眩;4、床上感染
【常用量】: 成人:4-6钱。煎剂或酒剂。牛马:2-3两。猪羊:0.6-0.8两。
【临症配伍】:
2、配秦艽,白芷, 五加皮,筋骨草, 松节泡酒,治周身筋骨疼痛。
【附记】:根含蘖碱有抗菌消炎作用。
植物文化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