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鲈鲤

鲈鲤 鲈鲤(拉丁:Percocypris pingi),江鲤、鲤,属于鲤鲤科鲈鲤属凶猛性类,保护等级为易危(VU)。鲈鲤体略侧扁,头较大,前端较尖,头面平而宽,头后部隆起,亚上位,斜裂,下颌突出,鳍刺弱,后缘具细齿,体青灰色,侧面及白色鳍、胸鳍、尾鳍微黑,头、部有分的小黑点。鲈鲤要分布于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的干支流中,西江流域、南盘江等水系,幼多在支流或干流的......
目录

外形特征

鲈鲤鲈鲤(Percocypris pingi)体略侧扁,头较大,前端较尖,头面平而宽,头后部隆起。亚上位,斜裂,下颌突出。须2对,须略短于颌须。鳃裂大,两侧鳃膜联于鳃峡处极接近。鳍刺弱,后缘具细齿。鳞较小,胸、部鳞更小,浅埋皮下,侧线略下弯。体青灰色,侧面及白色;体侧鳞绝大部分有一黑色边缘,因此联成体侧整齐的直条纹,头、部有分的小黑点;鳍、胸鳍、尾鳍微黑。鲈鲤与其的另一个亚种――鲈鲤(P.pingi regani)的态区在于:体侧有许多分黑色斑点,不组成直条纹,鳍末端至鳍起点间的离小于长。

物种分类

种族现状

鲈鲤是产区的大型类,长江上游产量相当大,常见体重0.5-1公斤,最大达15公斤。不过由于水工建筑的过度建设导致的生境破坏以及违法捕捞式的泛滥,使得原来在长江上游数量较多鲈鲤数量在近些年急剧下降,现其濒危等级已达濒危级止到2013年在多个省市已成为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

鲈鲤类中最大之一。体表被鳞或裸,头部无鳞;有中弧,下呈镰状,椎的最前四枚常愈结,且两侧附有4对鳔带状,舟状、间插及三脚等)构成韦伯氏器连接鳔的前端和内耳,有保持体平衡的作用:鳍1个,位,鳍多无硬棘,即使有也是没有超过3的假棘。

止到2013年已发现鲤有5千种以上,多分布在温带和热带淡水域,只有2科为海产,我国约有600种。药用价值较高的有鲤科、鲇科、鳅科,胡子鲶科、鮡科,鮠科等。

金沙鲈鲤

金沙鲈鲤,又叫大花鱼。尖尖的嘴巴,向前突起的下颌,修长的身材,披着细小的鳞片金沙鲈鲤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南盘江水系,生活在江河的中上层,属于凶猛的肉食性类。

金沙鲈鲤这种比较稀少,曾濒临灭绝,如今野生驯化取得阶段性成功,可以人工大面积养殖。而且它的肉质鲜嫩。养殖金沙鲈鲤要求水体的溶氧要高,水质清新,底栖动物比较多,这样会比较适金沙鲈鲤的驯化、养殖及生长。在饲养时有一点要注意,就是金沙鲈鲤生长温度最好是在11~17摄氏度之间,这时它的摄食最旺盛,生长最迅速。

鲈鲤

形体特征:体长而侧扁,部稍隆起呈弧。体长约10余厘米。头的面平直,稍下弯。尖细,长较眼后头长为短。端位,下颌稍向前突出,裂倾斜,上薄而下厚。须2对,前、后对长约相等或后对稍长,向后可伸至前鳃盖边缘。眼位于头侧正中。下齿3,细长,末端稍呈钩状。侧线完全,侧线鳞73~79,在部一段,微弯向,入后延至尾鳍基的中轴,鳞细小,但沿侧线者较大。鳍Ⅲ7,有硬刺,后缘且有锯齿,其起点尾基较端为近。鳍位于鳍起点之前。鳍Ⅲ5,起点位于鳍条末端之下。全身呈淡黄色,部略带青灰色,体侧近部有许多黑色斑点,各鳍均为金黄色。

生活习性:多生活于静水湖泊中,平时栖息于湖泊出、水较深处。要以小为食,产卵期初夏。分布云南东部的昆明湖、阳宗海等湖泊中。

生活习性

鲈鲤(Percocypris pingi)的幼多在支流或干流的沿岸,成则在敞水区水体的中上层游弋。动迅速,为凶猛性类,专门猎食小型类。3冬龄达性成熟,生殖期约在6月间,产卵地点都在上游的急流水中。

分布范围

鲈鲤要分布于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的干支流中,西江流域、南盘江等水系。(鲈鲤分布于云南省南盘江水系和抚仙湖。)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功效:有祛、止、镇静

治:急慢性气管炎;溃疡咯血;衄子宫癫痫失眠月经过多等症。

鲈鲤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脏,洗净。

性味:味甘;性平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鲈鲤的肉。

用法用量:服:食,100-200g。 出处:《中华本草》

养价值

肉鲜样含肉率为79.93%,蛋白质为18.22%,水分为78.77%,灰分为1.15%,粗脂肪为0.93%,固醇为88mg/100g。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为干重的89.69%;鲜味氨基酸占干重的32.51%,占氨基酸总量的36.25%;必需氨基酸占干重的38.47%,占氨基酸总量的42.89%;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占干重的43.8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例为87.7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1.39,符FAO/WHO标准。肉中K含量最高,为362mg/100g;Ca含量为35.30mg/100g,P为222mg/100g,Ca∶P为1∶6.28。肉7种脂肪酸中,3种饱和脂肪酸总量(SFA)为28.22%,4种不饱和脂肪酸(UFA)为71.75%,以UFA中油酸C18:1含量最高,为44.28%。表明,鲈鲤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食用珍贵类。

动物研究

2011年4月,研究人员对人工授鲈鲤发育过程进连续观察,鲈鲤胚胎发育分为7个阶段,32个发育期,成熟卵直径2.61mm±0.05mm,淡黄金黄色,沉性,具弱粘性。卵膜遇水1h40min膨胀达最大,直径3.51mm±0.15mm。在水温15.7℃±0.7℃条件下,卵历时164h孵出。初孵仔全长10.05mm±0.39mm,51对,胸鳍原基成,环明显。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