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毛霉病

毛霉病(mucormycosis)是一种较少见而往往又是致命的条件性真菌感染, 可侵犯人体的肠道、皮肤等部位,甚至可通过到全身各个脏器,其病程可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本病首次由Paltauf于1885年以全身播毛霉病报道。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抗肿药物及免疫抑制的普遍应用和糖尿病患者 的增多,以及器官移植、烧伤抢救和其它延长生命技术的广泛使用,都为条......
目录

病因学

(一)病原菌毛霉病大多数系由接菌亚门-接菌纲-毛霉-毛霉科中的毛霉属、犁头 霉属、霉属和根毛霉属等的某些菌种所起。要特征为有性繁殖产生接孢子,无性繁 殖孢子囊。特点为:①菌丝较粗大,不分隔或极少分隔;②菌丝壁较厚,侧与母成 直角;③好侵犯管,易在腔栓,起局部组织坏死。近年国报道鉴定到种的有 7例,分为Mucor lusitanicus、总状毛霉、少霉、多变根毛霉、微 小根毛霉五种[1]。它们之间可从面加以鉴

(二)发病诱因:健康人免疫功能正常时不易患此病,但有下列情况时:糖尿病酸中毒养不良、大面积烧伤病、淋巴艾滋病等,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 疫抑制等,以及液透析、静吸毒者则有可能发病。

发病机制

(一)感染途径:毛霉菌侵入人体的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以及新生儿的脐部。国外文 献以呼吸道为型和部感染约占1/3~2/3[2],国 则以消化道(毛霉病)为最多约占2/3[3],此差异可能与该类型患者一般情况好 、病程较长、病死率低、确诊率高有

(二)作用机理:首先毛霉菌孢子从外界被动到达靶器官后,以腐物寄生式存在而未侵入组 织,但可起周围组织炎症、坏死。其次真菌侵入组织后出成菌丝,因其有侵管特性 ,故在动脉膜下层繁殖动脉栓和梗塞,使组织发生干性坏死。坏死组织缺氧呈酸 性,为毛霉菌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使病变发生恶性环,沿动脉栓的向发展。此外, 国外有报道毛霉病可见于用合剂胺(deferoxamine)者,其解释为毛霉菌生长过程中 需要,而机体清或粘膜表面可供其利用的很低。霉菌本身分泌携物质,它扣留渡给霉菌促进其生长。而合剂正好与其中一种携物质成分相符[4] 。

临床表现

(一)毛霉病:本型患者多有糖尿病史,发病率占毛霉病的20%~40%。早期症状与慢性 鼻炎鼻窦症状极为相似,如鼻塞头痛等。病情进一步发展,鼻腔可有暗红性分泌物 流出,鼻腔鼻窦成坏死性肿。病菌侵犯眼部可起眼睑水肿瘫痪、眼球 突出、瞳孔固定、视力下降以至失明。病菌一旦侵入颅可迅速出现膜炎、炎等相应症 状,颅神经往往受累,特是Ⅴ、Ⅶ颅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面部疼痛、瘫痪症状,随着 病情进展,病原菌侵入较大的管,起栓塞和坏死,晚期患者可出现高压及脑疝, 多数导致死亡。个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病菌可或侵及骨髓,而出现该 部位症状[5]。

(二)毛霉病:是毛霉菌自呼吸道侵入所致,个也有因吸入毛霉菌的分泌物继发起。本病发生的基础要是难以控制或持续存在的基础疾病,如:病、糖尿病等,长期 应用抗肿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大量抗生素也可诱发。最常见表现是持续 发热和迅速进部浸润。大多表现为非特异性气管肺炎症状,当霉菌侵入大小动 产生栓和坏死时,临床上有胸痛咯血咯血部X线征象态不一,可呈结 状、空洞、多数小斑,也可为一般肺炎样改变,伴胸膜反应、胸腔积液等。本型多同时 并其他脏器毛霉感染,故其病程短,发展快,死亡率高(80%~90%)。而国报道迄今约30 例,只1例存活,病原菌为微小根毛霉[6]。

(三)消化道毛霉病:首例毛霉病由Marchand于1910年报道。本型病变可累及食管、十 二指肠、结肠等,并可扩展到腺,甚至产生腹膜炎。但以十二指肠毛霉病为 最 多,约占该型的95%以上,慢性消化道溃疡是重要基础疾病,共统计国报告119例,只有1 例是结肠毛霉病,其余均为十二指肠毛霉病。男女比例为10∶1,年龄21~70岁,病程4 个 月至30年,最常见症状是上疼痛,可伴恶心呕吐症状。继发于溃疡者,其腹痛规律、 程度、频率均发生改变,溃疡治疗效果不佳。镜检查可见巨大溃疡直径在3cm~5cm之间 ,表面覆以厚层污苔。钡餐显示巨大溃疡龛影,蠕动差,与胃癌十分困难,故毛霉 病术前确诊率很低[3]。

(四)皮肤毛霉病:1929年,由Sutherland-Campdell首例报道原发性皮肤毛霉病。是原发于 皮肤和皮下组织毛霉病,常由外伤、手术等起,损害态多样,如:红斑、丘疹、斑块 、脓疱溃疡、坏死等。病程较长(2个月~24年),一般不,预后较好。国资料 病原菌为少霉2例、总状毛霉1例、多变根毛霉1例、Mucor lusitanicus 1例[1]。继发性感染多来自或其他部位毛霉的 播始皮损为痛或不痛红斑、结,逐渐扩大,以后中央出现溃疡、焦痂和干性坏死, 周边呈灰白色,最外围是水肿性红斑,并逐渐向外扩展。病程短,预后差。

(五)新生儿毛霉病:视感染部位而不同,侵犯肠道可有呕吐腹胀便等。若 等受侵则出现反应差、呼吸困难黄疸等相应部位非特异症状。统计国文献15例,男10例 ,女5例,日龄为1~21天,单纯消化道感染(毛霉性肠坏死)3例,术后恢复良好。其余12例 均为多个脏器混感染(等及霉菌性血症),全部死亡。其中4例有脐 炎史者,均发生大坏死,故认为毛霉可由脐部创面而致坏死,此乃新生儿毛霉病一 特点。因其常多个脏器受累,临床无特异症状,难与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区,病死率极高 [7]。

(六)其他:毛霉还可侵犯子宫,国报道有3例毛霉性肾炎和4例毛霉性子宫膜炎。

诊断

对患有糖尿病、病等基础疾病,或存在长期使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诱发因素者 ,如出现、副鼻窦、眼、等病变症状,特是有栓栓塞迹象(如皮肤坏死鼻腔涕均呈黑焦痂、便血尿血咯血黑色液等)应高度警惕本病,立即做涂直接镜 检、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查找病原体。若在病变组织中多次镜检和培养出态特征符毛霉 菌丝特点的真菌并得到病理实才能确诊。咽喉部分泌物培养阳性有助于鉴菌属却不能 作为确诊依据,因为这些部位正常可有毛霉寄生培养阳性有助于诊断。近年来将CT、 磁共振、细针吸取等技术应用于诊断系统性或毛霉病,并用间接酶联吸附试验作病原 检测,这面尚需积累验。

该病的预后与基础疾病、毛霉病类型及是否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有

检查

实验室检查:

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标本来自上甲刮鼻窦吸出物、冲洗液液及活检标本等。多次检查均为同一型毛霉菌,有诊断价值。直接镜检典型菌丝可分支,呈直角孢囊梗直接由菌丝长出。

其它助检查:

毛霉病可侵犯全身各脏器多以动脉栓塞组织、梗死及缺要病变。于受侵管壁或梗死组织处活检,用嗜银染色法可见粗短不一,少数分隔,分支成直角的菌丝。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网状层肿性炎症其中有宽而无隔的透明菌丝少见侵入管。

并发症

糖尿病,肠坏死,穿孔,皮肤型还可伴发甲沟炎

治疗

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前尚无特效药物。常用药物为碘化钾、两性霉素B(每天1mg/kg静滴注,为减少并症,一般总量不应超过3~4g)氟胞嘧啶(其与两性霉素B有协同治疗作用)、氟康唑(200~400mg/d,服或静滴)、脂质体两性霉素B等但效果不能肯定。必要时可考虑切除患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马拉色菌病

下一篇 面部脓皮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