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黧黑斑

黑斑是一种皮肤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面部出现瘙痒、潮红继而发生黑色色素沉著斑为临床特征,尤以及面颊部多见。常见于青年和中年妇女。本病虽然报道尚不多,但确是一种有损美容的疾病,现代西医迄今无治疗良药。黑斑是一种皮肤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面部出现瘙痒、潮红继而发生黑色色素沉著斑为临床特征,尤以及面颊部多见。常见于青年和中年妇女。本病虽然报道尚不多,但确是一种有损美容的疾病,现代西医迄今无治疗良......
目录

概述

黑斑是一种皮肤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面部出现瘙痒、潮红继而发生黑色色素沉著斑为临床特征,尤以及面颊部多见。常见于青年和中年妇女。本病虽然报道尚不多,但确是一种有损美容的疾病,现代西医迄今无治疗良药。

中医亦称之为黑斑,又面(黑干)(黑曾)。(黑干)首见于《太平圣惠》,指出其病因:“由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致令不调。”明·陈实功最早命黑斑,“黑斑者,水亏不能制弱不能华肉,以致结成黑斑,色泽不枯”。近年来发现,粗劣化妆品的刺激及日光照射过度,多可诱发本病。

针灸治疗黑斑,亦为近十年之事,采用体针耳针穴位注射之法,有较好效果。

特点

1、发于面部的颧骨周围,多对称呈蝴蝶状,故又“蝴蝶斑”。 2、初色如尘垢,日久加深,变为浅灰褐色或深褐色,枯暗不泽。  

3、大小不定,斑点边缘清晰,表面光滑,无炎症反应,无痛痒。  

4、常使用避孕药及妊娠女性,面部会出现“妊娠斑”,也属于黄褐斑的一种。  

5、女性有黄褐斑者多伴有月经紊乱、前乳胀,或慢性病症。  

6、男性黄褐斑患者多伴有阳痿、早泻、肠功能紊乱等。  

7、 常日晒成的日晒斑也是黄褐斑的一种。

分型

本病可分黄褐斑与黑变病两种类型。

1.黄褐

(1)以女性为多见,男性也可发生。

(2)常与妊娠、长期避孕药、月经不调或痛经等有,少数可由于患者有某种慢性病(如病、结核病脏肿养不良等)所致。但也有不少病人无明显原因。

(3)皮疹为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黄褐色或深褐色,大小不定,状不规则,边界清楚,基本对称;常分布于颧部、颊部、部、周或部,分布于面颊部者常呈蝴蝶。有的可扩展至上和颈部。

(4)一般无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

(5)皮疹常在夏季或日晒后色素加深。有的可自消退。

2.黑变病

(1)多见于中年妇女。

(2)皮疹好发于面部、前后及颈部两侧等处,也可见于胸、腋前、脐窝、围、前和手等部位。

(3)皮疹始时为患处轻微发红发痒,以后逐渐出现点状和网状的淡褐色、灰褐色至深褐色棕黑色的斑点或斑;可伴有轻度毛细管扩张。皮疹表面可有糠状鳞屑,使皮肤呈粉尘样外观。

(4)皮疹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即稳定不变。一般无自觉症状(除始时有轻度瘙痒)。偶有头痛食欲减退消瘦等全身症状

(5)病程缓慢。有的数月或数年后,色逐渐变淡。

临床上将黄褐斑分为三型:  

① 面部中央型:最常见,皮损分布于前、颊、上和下颌部;  

② 面颊型:皮损要位于双侧颊部和部;  

③ 下颌型:皮损要位于下颌,偶累及颈部V区。

病因

中医亦称之为黑斑,又面(黑干)(黑曾)。(黑干)首见于《太平圣惠》,指出其病因:“由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致令不调。”明?陈实功最早命黑斑,“黑斑者,水亏不能制弱不能华肉,以致结成黑斑,色泽不枯”。近年来发现,粗劣化妆品的刺激及日光照射过度,多可诱发本病。

1、黄褐斑的成是由于组织细胞间的微细环受淤阻,细胞溶解死亡,黑色素增多成色斑沉着所造成的,脸部的表皮层最薄,毛细管最丰富,也最易成色素沉着,色素沉着部位要在表皮基底层,黑色素颗粒明显增多,较为严重者真皮层的噬黑素细胞也有较多黑色素,与正常相比,色素细胞的数黑色成以及黑色素颗粒的活性都有不同的增长。前广受专家推崇的是服养祛斑的治疗法--古品牌,通过调,畅、通双、恢复皮肤正常代谢功能,从本上祛除色斑,完全阻断诱发斑的源,从而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2、人体阴阳失衡:肝气郁结,致使面;胃虚弱,不能润泽面,湿热上升至成斑点;肾阳不足,阳黄褐斑。  

3、怀孕后胎盘分泌雄激素增多,所以孕期女性面颊部常见对称分布的黄褐斑,妇女妊娠期的黄褐斑(chloasma gravidarum,妊娠黄褐斑),始于妊娠3~5个月,分娩以后色素斑渐渐消失。面部色素沉着可能是由于激素黄体酮作用,刺激黑色素细胞,而激素促使黑素体的转运和扩,增加了黑色素的生成促使色素沉着。  

4、药物因素:长期避孕药的女性9%~20%易发黄褐斑,有人甚至在避孕药一个月后便出现面部斑点;此外服用压、糖尿病的药。

5、多食感光性较强的食物,如芹菜、香菜、胡萝卜等也容易黄褐斑。  

6、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炎、病、结核、癌恶性淋巴和慢性中毒等。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冬眠灵、避孕药均可发生黄褐斑。结核病等会导致氢酸酶活性增强,黑色素产生增加,而机体自身排除黑色素的能力却随之减弱,黑色素一旦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久而久之也会在面部产生黄褐斑;

7、化妆品使用不当也会加重、加快黄褐斑的成,诸多色斑成因。黄褐斑也见于未婚、未孕的正常女性或男性,其原因不明。

治疗

(一)取

:分3组。1.大椎、池、海、足三里、三阴交、。2.门、交感、上腺、分泌、皮质下、(均为)。3.俞、俞、俞、俞。

头痛眩,心烦易怒加间;肢冷,腰酸耳鸣加太溪、命门门、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加乳、中极;心悸促、食少纳减加;皮肤瘙痒加夹上下透针

穴位置:耳垂下端与后发际中央连线的中点微前五分处。

(二)治法

本法采用体针耳针穴位注射相结的综治疗。第1组及配用于体针每次必取,配据症酌加。直刺得气后,提插加小捻转之法,提插幅度3~4毫米,捻转频率60次/分,平补平泻为,配症之虚实补或泻法。运针1~2分钟后即予取针,不留针。第2组用于耳针,以5分毫针刺之,每次每侧取2,找得敏感点后刺入直至得气,令病人带针回家,嘱其隔半小时自压针柄1次,以增强刺激,留针4小时后取下。第3组穴位注射。药物为当归丹参川芎之单味针。据症情选用;偏血虚当归注射液,偏瘀用川芎注射液,偏肝郁而兼瘀用丹参注射液,另为偏虚患者可注射胎盘注射液、维生素B12。每次选用二(均为双侧),每注入0.5~1毫升药液。注射时必须肉注射常规操作,注射针头刺入穴位后要有酸、胀、重等感觉后,始可缓缓推入药液。如皮肤瘙痒明显者,可改用维丁性钙4毫升,分注入于大椎、池、体针耳针穴位注射法宜同日进,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天,5~6个疗程后停治半月,一般需坚持20~25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上述要是采取针刺穴位注射相结,发挥针刺和药物的协同作用,达到养肝、祛、活化瘀的治疗的。临床表明确有一定效果,100例黑斑患者观察,临床治愈(皮肤色素减退,皮色接近正常,伴随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16例,显效(皮肤色素明显减退,伴随症状明显减轻)39例,有效(皮肤色素及伴随症状均较治疗前减轻)40例,总有效率达到95%,而且有较好的远期效果。本病因系全身性机能失调,治疗需长期,疗程长,效果较好。但有些病人往往难以坚持而影响疗效。另外,从色素类型看,凡属弥漫型的疗效甚差。这些有待于进一步改进[2]。

耳针体针

(一)取

分泌、交感、皮质下、

:颞部加太阳、丝竹空,前加上星、阳白,面颊加颊车、颧梁加地仓、水沟,颈部加大椎。

(二)治法

均取,配据部位而加。在严密消毒后以28号毫针剌入,剌至软但不剌透为度,略作运针,使有明显胀痛感。配用30号毫针以15度角平剌,进针长度依皮损部位而定,一般宜稍超过病灶区域,作捻转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其间运针3次。出针可挤出少许。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针剌期间配服用六味地黄,每日2~3次,每次9g。

(三)疗效评价

共治21例,结果痊愈12例,有效9例, 总有效率100%

黑斑是皮肤出现黄褐色、深褐色棕黑斑疹皮肤病,多发生于面部。中医文献中又称黧黑鼾黯、面尘。本病包括了西医的黄褐斑与黑变病等。

黑斑辨证分析

黑斑多因脾气不足,不能润泽肤所致;或因忧思抑郁,肝气郁结,气滞瘀,肤失濡养而发;也可因肾阴亏损或肾阳不足,以致血虚不荣而成。本病的治疗,宜辨证,分采用健脾疏肝解郁、活化瘀和滋阴温补肾阳法,并以外治法。

黑斑辨证论治

脾虚型【见】 皮疹表现如上述;常伴有纳欠佳,食后腹胀,乏力倦怠,或见大便溏。舌质淡,苔白,边尖有齿印,缓。

【治法】 健脾

  【方药

1.君子汤(虞搏《医正传》)加减

党参25克,黄芪茯苓丹参各15克,法半夏炙甘草各9克,白术当归各12克,陈皮5克。水服,可复渣再服,每日1

2.中成药

(1)陈夏君子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温水送服。

(2)补中益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温水送服。

(3)服,每次6—9克,每日3次,温水送服。

肝郁瘀型【见】 皮疹表现如上述;常伴有烦躁易怒或情忧郁,胸胁胀闷,月经不调。舌质淡红或黯红,苔薄,弦。

【治法】 疏肝解郁,活化瘀。

方药

1.逍遥(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加减

柴胡赤芍当归白术郁金各12克,茯苓丹参各15克,牡丹皮9克,炙甘草6克。水服,每日1

月经不调者,可加香附12克、益母草15~30克。瘀较明显者(如舌质黯红或边尖有瘀点、瘀斑),加桃仁红花各9克,或加三棱莪术各9克。

2.中成药

(1)逍遥服,每次10—15克,每日2次,温水送服。

(2)复方丹参服,每次3—4,每日3次,温水送服。

肾虚型【见】 皮疹表现如上述,面色黯晦;常伴有膝酸软,乏力,月经不调。肾阴虚者,常伴有头晕眩,耳鸣失眠多梦烦躁不安,口干舌质红,苔少细或细数。肾阳虚者,常有伴头晕耳鸣尿频舌质淡,沉或细弱。

【治法】 肾阴虚者,宜滋阴肾阳虚者,宜温补肾阳

方药

1.

(1)六味地黄(钱乙《小儿药直诀》)加减

熟地黄25克,山茱萸山药各12克,牡丹皮、茯苓泽泻各9克,旱莲草18克,女贞子丹参各15克。水服,可复渣再服,每日1。本适用于肾阴虚者。

阴虚旺者,熟地黄改生地黄,加知母黄柏各9克。

(2)(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熟地黄25克,山茱萸山药各12克,牡丹皮、茯苓泽泻各9克,肉桂3克(煽),制附子3克,菟丝子丹参各15克。水服,可复渣再服,每日1。本适用于肾阳虚者。

2.中成药

(1)六味地黄服,每次6~9克,每日2次,温水或淡盐水送服。适用于肾阴虚者。

(2)知柏地黄服,每次6—9克,每日2次,温水或淡盐水送服。适用于阴虚旺者。

(3)金匮服,每次6~9克,每日2次,温水或淡盐水送服。适用于肾阳虚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连续性肢端皮炎

下一篇 鲮鱼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