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骨
鹿骨
(《别录》)
拼音
l ù ɡǔ
释义
动物原形态
1. 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 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 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生态分布
性味
《药性论》;"味甘,微热,无毒。"
功用主治
补虚羸,强 筋骨。
服用方法与用量
中药方精选
水煎
①补益虚羸:鹿骨一具, 枸杞根二升。各以水一斗,煎汁五升,和匀,共煎五升。日二服。(《千金方》鹿骨煎)
②生肌收口:鹿胫骨,湿纸包固,灰火煨之,以黄脆可研为度。若焦黑色者为过性,勿用。掺大毒,生肌甚速。(《救生苦海》 斑龙散)
鹿骨制酒法
【处方】 鹿骨(醋炙) 100g 雪莲 50g 菝葜 450g
锁阳 60g 菟丝子(炒) 100g 白芍 50g 甘草 30g
【制法】 以上十味,鹿骨加白酒适量,浸渍十四天以上,滤过;其余各药粉碎成粗粉,与鹿骨渣混匀,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 渗漉法,用白酒作溶剂,浸渍七天后,缓缓渗漉,收集漉液,加入鹿骨浸渍液,混匀,静置,取上清液另置;另取蔗糖1000g制成糖浆,加到上清液中,混匀,静置,制成约1000g,即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