鼺鼠
简介
【功 效】:催生堕胎。
【性味归经】:咸,温,有毒。]①《本经》:“微温。”②《纲目》:“有毒。”入肝、肾经。
【别 名】:耳鼠(《山海经》)、鼯鼠、夷由(《尔雅》)、飞鸓(《广雅》)、飞鼠(《上林赋》张揖注)、飞生(《尔雅》郭璞注)、飞生虫(《本草经集注》)、飞生鸟(《本草图经》)、飞虎、松猫儿(《中国经济动物志·兽类》)
资源分布
来源
形态特征
形态
体长达40~50厘米。尾圆形,其长超过体长。吻圆而短。耳小,眼大。体背毛色
黑蜗,腹面为浅橙红色,颈下黑褐色,并有褐色纵纹向下延伸到胸部。鼠蹊部至尾基为灰褐色,尾除基部下面外皆黑褐色。飞膜背面色如体背,但略深,腹面色较红,两者分界线甚显明。眼周具黑圈。耳壳背部具一黑斑。耳与眼之黑圈间为橙黄色。后足趾端黑色或灰白色。
生活范围
多栖于山坡森林地带,巢筑于树洞或岩洞中。晨昏时活动较频繁,活动以攀、爬、滑翔相交替。食物以麻栗树叶、倪藤果、榕果、山姜子、山荔枝、野芭蕉等果实为主;偶亦食昆虫
性味
功用主治
拉丁名
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①《别录》:“鼺鼠,生山都平谷。”②陶弘景:“鼺,状如蝙蝠,大如鸱鸢,毛紫色,暗夜行。”③《本草图经》:“鼺鼠,今湖、岭间山中多有之。《小品方》乃入服药,其方取飞生一枚,槐子、故弩箭羽各十四枚。合捣,丸桐子大,以酒服二丸,令易产也。”④《纲目》:“鼯鼠,翅联四足及尾,与蝠同,故曰以尾飞。生岭南者好食龙眼。”“《济生方》治难产金液丸,用其腹下毛为丸服之。”
用药禁忌
《广西药用动物》:“血虚无瘀滞的人忌用,孕妇慎用。”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