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疱症
病因介绍
手掌蜕皮常常合并手掌多汗,所以有人认为与出汗不良有关系。手蜕皮往往有季节性,多在春末及夏季炎热潮湿季节发生,常连续多年复发。多数患者发病前还有过精神过度紧张、焦虑的的诱因。还有的人认为是与人体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有关,如手足癣等。患者每年春末与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 再加精神过度紧张,手掌出汗不良就会发生此种蜕皮现象。这是因为表皮的角质层与下面的表皮分离的结果。刚开始手掌出现一些小的白点,以后小白点渐渐扩大,形成大小不一的像干涸的水疱,表面出现一层发白的角质层,可以自然破裂,脱落下来像一层半透明的薄纸一样。如果不断脱落,留下的就是像地图那样的大片粉红色的新生长的表皮。如果没有等到自然脱落而去撕脱,就会出现出血、疼痛。除了手掌以外,足趾部也可以发生相同的蜕皮。不是疾病,正常现象。
疾病分类
手癣
由真菌引起。初起为较小的厚壁水疱,破后呈小片状蜕皮,逐步扩大融合成片。冬季蜕皮更甚,可见裂口。边界清楚,可有瘙痒,常光发于一侧手的虎口、手指端、掌面,以后逐渐波及对侧手掌,也可侵犯指甲。
手部湿疹
为过敏性皮肤病。可见红斑、丘疹、水疱等皮疹,伴有瘙痒、逐步形成慢性浸润、肥厚、褐红色、境界不清、有的干燥、裂口、蜕皮。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多种刺激物如肥皂、洗衣粉,致使皮疹时轻时重,而且病程较长。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多与排汗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患者掌部初起很小的空泡,自然破裂,形成很薄的蜕皮,从不发生水疱,基底无炎症反应,不痒不痛,多发于手掌足底,易于反复发作,常夏秋季加剧。
其他
并发症
手掌蜕皮症(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是一种浅表的手足角质剥脱性皮肤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可以自愈。但常复发,严重者可有手指皲裂,疼痛,对患儿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该病主要累及掌跖部,偶尔也可见于手、足背侧,对称分布,皮损初起为针头大白点,由表皮角质层与下方松离形成,无炎症变化,并逐渐向四周扩大,类似疱液干涸的疱膜,容易自然破裂或经撕剥成为薄纸样鳞屑,其下方皮肤正常。皮损不断扩大,新鳞屑区发生,最终融合成整片可剥脱的鳞屑,无瘙痒感。本病易在暖热季节复发,往往合并局部多汗。
疾病诊断
而丘疹鳞屑型脚气四季均可发病,夏季为重。鳞屑为小片状,同时伴有炎症现象而常有小丘疹等其他皮损存在。皮损一般分布不对称,一般不能自愈。真菌检查可阳性。抗真菌药物治疗可痊愈。根据皮损只有鳞屑而无水疱形成及炎症变化,不痒及分布部位的特点,诊断不难。本病多见于青少年,两性发病率相等,好发于平素多汗的病人。多见于春、秋换季时节。突然发于两手掌,偶尔也发于两足跖。两手掌皮下可见针头大之红色小点,自觉瘙痒,继而演变成粟粒大之小水疱,紧接着呈领圈样蜕皮。层层剥脱,特别在大小鱼际处、手指掌面末端,大量剥脱。病人撕剥后可露出嫩薄的皮肤,此时出汗减少,双侧对称发生。经剥脱后可完全恢复成正常的皮肤,每于春、秋季又复发。每年蜕皮可保障手掌表皮的常年如新,又类似于动物蜕皮,永葆青春。
治疗方法
手蜕皮(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是发生在掌跖的点片状浅表剥脱的皮肤病,普遍认为该病是一种遗传缺陷,可能为单染色体隐性遗传,多汗可能是促发因素。表现为掌跖对称性点片状反复脱屑,常伴有汗腺功能不良。由于其病程有自限性,但多反复。皮肤无炎症,无水疮,无疼痛。有时一年内反复发作多次,以温暖季节为甚。
祖国医学认为手掌蜕皮症与中医“鹅掌风”相类似,认为其发病主要是由湿热内蕴、血虚血燥、皮肤失养、燥热生风所致,治宜健脾除湿、养血滋燥、疏风止痒。所以,用苍术10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薏米30克,当归15克,生地30克,白芍15克,首乌12克,地肤子10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甘草6克。此方内服两次后,还可加枯矾3克,水煎煮取液浸泡患手,每次20分钟左右,有润肤止痒作用。
其他方法
2、手掌蜕皮阶段以外用药保护新生长的表皮,可以外用新肤康美软膏外搽。注意不要去撕脱尚未完全剥离的角质层,以免引起疼痛或流血。
3、皮肤干燥角质增厚有小裂口的患者,也采用新肤康美软膏外搽。
注意事项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