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牙楤木
分布
栽培技术
①精细整地: 栽种前10-15天,深翻田地,耕作层深30-35cm,晒垡碎土并作垄(畦)。垄栽:垄面宽40cm,沟宽30cm,每垄种一行,株距25cm。畦栽:畦面宽1m,沟宽30cm,畦面上种3行,行距50cm,株距25cm。
②适时栽种: 1-2月楤木萌发新芽前,挖取野生楤木作种苗,或于3-4月采挖野生楤木根部萌发的小苗作种苗。栽种时在垄(畦)面开沟或挖穴均可,将种苗根部埋入士中压实表土,并使新芽外露。种苗栽好后及时灌溉,垄(畦)面上覆盖草帘保湿,以促进根系发育。待种苗有新根长出,茎枝顶端萌发新芽或小苗有心叶长出时,拆去草帘进行正常田间管理。
③肥水管理: 楤木耐肥性差,种苗栽种时田间不能用有机肥作底肥,以免烧根死苗。种苗活稳后15-20天可在垄(畦)面上开沟施腐熟有机厩肥作底肥,每亩3000-4000kg。楤木幼芽长到2-5cm时,及时以氮、磷、钾复合肥作追肥,每亩45-50kg。施肥后均应及时灌水促进植株对养分的吸收。
④田间管理: 楤木茎杆上布满皮刺,当植株长到1-1.5m高,垄(畦)面封行时及时剪除垄(畦)间横向生长的枝条,保持植株向上生长,控制株高在2-3m以内,以利采割芽包。楤木栽种后能持续收获10-15年至老株茎杆枯死。对田间杂草的防治,可在垄(畦)面楤木植株基部每年覆盖一层稻草或麦秸进行免耕防治。楤木抗病性较强,很少有病害发生;虫害则以蚜虫危害3-5月茎秆顶端的嫩芽为主,可采用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为适应无公害蔬菜的需求,应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⑤及时采收: 楤木栽种后2-3年主茎横径达4-5m,茎杆顶端萌发粗壮肥嫩的芽包。当芽包外层包片紧抱基部,尖端微开口时,即可用刀片割下芽包供应市场。
大棚或温室栽培
大棚或温室栽种楤木应根据棚高控制植株高度。夏季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2℃,当超过32℃时则不利于楤木的生长,温度达35℃以上则会造成死苗现象。栽种时大多采用垄作,以利增强植株间通透性,提高楤木对棚内水、温、气、肥的有效利用。大棚或温室内因气温高、湿度大,春季楤木芽包萌发时间较露地早10-15天。第一次芽包采收后及时施肥灌溉能有效地促进第二次芽包的萌发,实践证明大棚或温室内楤木栽种能做到一年四季均有芽包采收,而露地栽种每年仅能采收2-3次芽包。 大棚或温室栽种楤木,可用地膜、稻草、麦秸覆盖垄面防治杂草,亦可用果尔、恶草灵等除草剂防除。虫害防治可在密闭大棚或温室条件下用乐果乳油500倍液熏蒸。
生物围篱式矮化密植
在山坡台地、果园田埂外侧行状或带状密植。株距10-15 cm,行距20-25 cm,种植行数依田埂宽度而定。为防止楤木植株生长过高影响田间或果园内作物的生长,当楤木长到l-1.5m时,及时打顶控制植株生长。田埂栽种楤木可采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只须适时割除向田块或果园内生长的枝条。生物围篱式矮化密植楤木不仅能美化田园生态环境,而且楤木发达的根系能加固田(园)埂土壤,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同时楤木茎杆因布满皮刺能起到围篱作用,防止畜禽对篱内农作物的危害。
药用
采集加工
春、秋采挖,剥皮切段,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主治用法
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肝炎,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水肿。用量9~15g。
附方
1.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龙牙楤木根皮5kg,熬成膏,每服3~5ml,每日3次。
2.筋骨痹痛:龙牙楤木根皮60g,用白酒500g,浸泡7天,每服一酒盅。
来源
功能主治
健胃,利水,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肝炎,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水肿。其主要药用成分是齐墩果酸类皂苷。齐墩果酸具有抗炎、镇静、利尿、强心、免疫和防癌等作用,尤其用于治疗黄疸肝炎与迁延性慢性肝炎效果好,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龙牙楤木,为五加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食用部分为顶芽,最佳食用状态是顶芽在未木质化前,发出2-3个鲜嫩枝叶,尤以芽苞膨大到4—5厘米,刚吐新绿时最为珍贵。
刺龙牙属无污染天然绿色食品,其顶芽经开水短时烫后,再放进凉水浸泡,其颜色更加浓绿,调以肉、蛋炸酱蘸食,其味鲜美清香,软硬可口,是现代餐桌上难得的绿色山野食品, 也可盐渍或制作罐头,有“东北竹笋”之称。
龙牙楤木的药用价值很高,植株总皂甙含量为20.40%,是人参的2.5倍。龙牙楤木嫩芽,对人体有兴奋和强壮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各种神经衰弱都有较好的疗效,中医认为龙牙楤木有补气安神,强精滋肾等功能。
刺龙牙一直是出口畅销的山野菜。日本、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需求量很大,每吨盐渍刺龙牙到港价3870元。但由于人为破坏及掠夺式采收,野生资源已近枯竭。为了挽救这种珍贵山菜品种,开始人工栽培,这样既可继续丰富餐桌,又可出口换汇,是山区脱贫致富的首选项目之一。
龙牙楤木为有刺灌木或小乔木,高1.5—6米;小枝淡黄色,疏生细刺。
叶大,连柄长40—80厘米,二回或三回羽状复叶,总叶轴和羽片轴通常有刺;羽片有小叶7—11片,基部另有小叶1对。小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8—15厘米,宽2.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心形,边缘疏生锯齿,正面绿色,背面绿灰色。
伞形花序,聚生为伞房状花序。主轴短,长2—5厘米。花白色,萼边缘有5齿,花5瓣,雄蕊5柱。果球呈5棱状,直径4毫米,成熟期为9月中下旬,果肉由褐色变为黑色,即为种子成熟期。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合成树脂与塑料所致的皮肤病
下一篇 汗孔角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