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棘皮病
疾病原因
黑棘皮病是由刺激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因素所引起的。
1、良性形式
在良性形式中,所涉及的因素包括:
参与胰岛素信号传导的基因缺陷;
由于高循环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因子的激活;
其他可能的介质包括其他酪氨酸激酶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
体征通常包括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雄激素过多症和颅缝早闭。这些形式进一步分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缺陷。
胰岛素受体突变(矮妖精,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1型糖尿病伴黑棘皮病和高血压);
1-酰基甘油-3-磷酸-O-酰基转移酶-2或seipin(Berardinelli-Seip综合征);
lamin A/C(Dunnigan综合征);
Alstrom综合征基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缺陷包括激活FGFR2(Beare-Stevenson综合征)和FGFR3中的突变(Crouzon综合征伴有黑棘皮病;致死性骨发育不全(thanatophoric dysplasia);严重软骨发育不全伴发育迟缓和黑棘皮病[SADDAN])。
在患有雄激素过多的女性中,大多数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上发现棘皮症的发生率为5-30%,如通过皮肤活检评估可能更常见。
5、恶性黑棘皮病
恶性黑棘皮病,主要原因是肿瘤分泌的刺激因子所导致。转化生长因子(TGF) - alpha具有与表皮生长因子(EGF)相似的结构,并且可能参与这一过程。 TGF-alpha和EGF均可在胃腺癌细胞中发现,而在黑棘皮病皮肤细胞中发现了EGFR表达。
恶性形式的黑棘皮病并不常见,据统计12000名癌症患者中仅2名存在黑棘皮病表现。它最常与胃肠道腺癌相关(70-90%)。大约18%的病例在恶性肿瘤诊断之前发现可存在该表现,因此成为诊断线索。
疾病症状
黑棘皮病为对称性,色素沉着过度、角化过度的天鹅绒样斑块。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形成乳头状瘤。 软垂疣(Acrochordona,皮赘skin tags)在受影响的区域很常见。
病变最常见于腋窝、腹股沟、颈后部和肘部的皱褶区域,但严重的也可覆盖更大范围的皮肤表面。手掌、脚掌和口腔粘膜不受影响。病变以色素沉着过多的斑点和斑块开始,并可进展为可触及的斑块。
偶尔会报告瘙痒症,并且可能与黑质恶性棘皮症的发病率较高有关。这种形式在临床上与良性黑棘皮病无法区分,尽管它的发病被描述为突然和旺盛。
疾病检查
组织病理:各型黑棘皮病组织病理改变相同,表皮呈中等程度角化过度及乳头瘤样增生,基底细胞层色素增多是其典型特征鶒。组织图像似扁平的脂溢性角化症和表皮痣。
临床诊断
各类型黑棘皮病的外观是一致的,其严重程度有差别,呈对称性,皮肤受累区域依次是腋窝、颈部的屈侧和餐巾区,外阴、大腿内侧、面部、肘窝、腘窝、肚脐、手背、乳晕、足、眼睑和鼻前庭。
主要的症状系疣状、乳头样增生,角化过度和色素加深。最初的变化表现为污黄色、灰色或棕黄色,随后黑素加深,与周围皮肤界限不甚清楚。皮肤皱纹和皱褶处发生天鹅绒状乳头瘤样疣状皮损,污灰到黑色增生常致鸡冠样皮嵴,呈不同程度的角化过度。最终可发生疣状赘生物。受累区域既可局限也可广泛,如整个腋窝。最严重的乳头瘤样角化过度增生见于皮损中央,趋于边缘皮损减轻,被黑素加深区包围。浸渍发生在指间区域,反过来又刺激增殖形成,在恶性型,掌跖特别容易受累。整个皮肤明显的干燥和粗糙。
口腔黏膜变化主要表现为舌面天鹅绒状外衣式损害,但乳头瘤样赘生物也可发生,也可发生在口唇和腭。
当皮损发生浸渍时,黑棘皮病患者可产生一些主观症状和瘙痒,瘙痒多见于恶性黑棘皮病,有时非常严重。
根据皮肤皱褶部位色素增加,伴疣状增殖,组织病理显示乳头瘤样增生,应考虑诊断该病。重要的是区分良恶性。恶性黑棘皮肤病通常在成年发病,损害严重,四肢与黏膜常受累,色素沉着显著,皮损逐日严重,且伴瘙痒。
检查项目
1.体检检查
活检,组织学可能发现包括角化过度、表皮乳头状瘤病和黑素细胞数量增加,必须排除恶性形式。
2.影像检查
除了在特定情况下超声确认PCOS外,无需进行影像检查。
3.实验室检查
可能会发现:
在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中:正常低值或正常的空腹血糖,同时伴有不适当升高的胰岛素水平(由于胰岛素受体抗体)和受抑制低水平的C肽和胰岛素原。
治疗护理
治疗方法
首先应积极寻找病因。对恶性黑棘皮病患者,必须积极查找内脏肿瘤,进行手术切除。也可以使用赛庚啶,抑制释放的肿瘤产物。对肥胖型黑棘皮病,必须纠正肥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控制饮食以减肥,随着体重的下降,黑棘皮病也就随之治愈。对药物引起者,应该及时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停药后皮疹可以自愈。对良性型的患者,如因肤色改变及皮赘有碍美容,可以做外科手术或电烧灼治疗;对综合征型,则以治疗综合征为主。
局部治疗可以选用角质松解剂,如水杨酸、卡泊三醇、维生素D3衍生物、尿素、维A酸软膏、足叶草脂等,也可试用连续波CO2激光治疗。
疾病护理
日常护理
1、忌烟: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可以直接刺激呼吸道,烟雾会给周围人群的健康带来危害,所以,应彻底杜绝烟草。
饮食护理
低热卡、低脂、较高碳水化合物及纤维素饮食有助于增进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高胰岛素血症。肥胖者控制饮食后,体重减轻,机体胰岛素敏感性有所提高。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