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癣
简介
红癣是由棒状杆菌属的微细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皮肤局限性浅表的感染,易发于皮肤摩擦部位。皮肤主要损害为境界清楚、边缘不规则的斑片。皮损颜色依据存在时间长短而不同,开始呈红色,随后变成褐色或棕红色,表面可伴有糠秕样鳞屑。常见于大腿根与阴囊接触的腹股沟部、腋窝、臀缝、乳房下、第四五趾间等皱褶部位的皮肤。
病因
发病原因
红癣曾被认为是由放线菌引起,现已从红癣的鳞屑中分离出微细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minutissimum),近来用电子显微镜已证实此种棒状杆菌是红癣的病原菌,该菌属棒状杆菌属,是一种类白喉杆菌,革兰染色阳性,常寄生在正常人的鼻,咽,眼,外耳道及皮肤表面,当局部温暖潮湿或皮肤损伤时,该菌侵入角质层引起感染。
发病机制
预防
并发症
常见症状
损害为境界清楚、边缘不规则状的斑片。开始呈红色,以后变成褐色。新的损害是光滑的,较老的损害起皱或有大量糠秕样鳞屑。常见于大腿与阴囊接触的腹股沟部、腋窝、臀缝、乳房下、第四五趾间等皱折部位的皮肤。往往没有自觉症状,但在腹股沟部易受摩擦刺激,可引起瘙痒及苔藓样变。若感染累及肛门周围皮肤,可引起肛门瘙痒。
还有一种泛发性红癣,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红褐色斑片,广泛分布于躯干和四肢。这种类型的红癣多见于糖尿病及其他虚弱疾病的患者。Montes认为糖尿病可能是发生红癣的促发因素。
检查
鉴别
诊断
1.性别:男性多于女性。
2.好发部位:大腿内侧、腋窝及女性乳房下等摩擦处。
3.皮疹特点:境界清楚的砖红色或黄褐色斑片,上覆糠秕状鳞屑,一般无自觉症状。Wood氏灯下显橘红色或珊瑚红色荧光。
鉴别诊断
治疗
护理
1、患者主要应防止自身感染,避免搔抓传播。
2、平时要注意皮肤卫生。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