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胞病毒感染(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简称:RSV Infection)是指由呼吸道胞病毒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常见。其因淋雨、受凉、候突变、过度劳累等而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使自身原本就携带的呼吸道胞病毒迅速繁殖而发病,也可通过接触病人含有病毒的沫或分泌物、直接接触携带病原体的病人起。感染后可表现为普通感冒、急性病毒性......
目录

流行病学

传染性

呼吸道胞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要通过病人喷嚏和含有病毒的沫空传播,或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尘埃传染。

传染源

携带病原体的病人。

传播途径

1、沫传播:病人喷嚏、咳嗽或者交谈时,可通过分泌物(唾液或黏液)传播病毒。

2、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先洗手就接触、嘴和眼。

发病率

呼吸道胞病毒感染在临床上常见,可发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气管炎、急性细气管炎、病毒性肺炎等疾病。其中,儿童的急性细气管炎55%由呼吸道胞病毒起。

死亡率

死亡率较低,住院患儿的病死率低于2%。

好发人群

1、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

2、儿童对呼吸道胞病毒普遍易感,小儿出生后第1年感染率为68.8%,第2年为82.6%。呼吸道胞病毒感染后的急性细气管要侵犯1岁以(尤其是6个月左右)的婴幼儿。

好发季

好发于冬春季以及候突变时。

疾病病因

总述

淋雨、受凉、候突变、过度劳累等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使自身原本就携带的呼吸道胞病毒迅速繁殖而发病,也可通过接触病人含有病毒的沫或分泌物、直接接触携带病原体的病人起。

基该病因

1、自我防御功能降低

淋雨、受凉、候突变、过度劳累等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使自身原本就携带的呼吸道胞病毒迅速繁殖

2、接触传染源

吸入含有病毒的沫,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或者直接接触携带病原体的病人,未洗手直接触摸子、嘴巴、眼睛等。

危险因素

1、年龄

年龄是该病重要的危险因素,老人、儿童均为该病的高危人群。

2、免疫功能低

免疫功能低下是该病的高危因素。

3、其他呼吸道疾病

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易发病。

临床症状

总述

呼吸道胞病毒感染可见喷嚏、鼻塞、流涕、干、痒、咽痛后滴漏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以及发热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此外,部分病人还可伴有呕吐食欲减退、缺氧、脱水、酸中毒心悸等表现。

典型症状

1、呼吸道症状

要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涕、干、痒、咽痛后滴漏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2、全身症状

可出现发热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

伴随症状

1、由呼吸道胞病毒感染导致的细气管炎可伴有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表现。

2、缺氧严重时可出现烦躁不安、发绀志模糊、惊厥昏迷神经系统症状

3、过度换及液体摄入不足可出现渴、乏力、少尿、皮肤弹性降低和松弛、眼球凹陷等脱水与酸中毒症状

4、力衰竭者可能会出现动过速。

并发症

1、呼吸系统并发症

(1)少数病人可并发气管-气管炎。

(2)有脏基础疾病的病人,如慢阻和哮喘、气管扩张等,可诱发急性加重。

2、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1)少数病人可并发病毒性炎。

(2)功能不全病人可出现衰加重。

3、其他系统并发症

少数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等。

疾病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会建议做常规检查,拍胸或者胸部CT,必要时可进培养,或取拭子、拭子等进检测,以确定细菌或病毒种类。

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胸部的体格检查,叩诊可能呈过清音,听诊可能会闻及呼吸音减低、在干湿啰音哮鸣音

实验室检查

1、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伴有细菌感染者可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和核左移现象。C反应蛋白也可增高。

2、病原检查

必要时可进培养,或取拭子、拭子等进检测,以确定细菌或病毒种类。

影像检查

为明确有无下呼吸道感染,医生可能会建议拍胸或胸部CT。如果胸部影像提示纹理增粗等征象,可能存在下呼吸道感染。

疾病诊断

诊断原则

症状和体征,结液检查和胸部影像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因诊断,特殊情况下可进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检查等确定病原体。

诊断依据

1、症状

具有喷嚏、鼻塞、流涕、咽痛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2、体征

部叩诊可能呈过清音,听诊可能会闻及呼吸音减低、在干、湿啰音哮鸣音

3、助检查

病毒分离或病毒检查等检测出呼吸道胞病毒。

4、除外其他可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诊断

1、性感冒

为流感病毒起,可为发,时有小规模流,病毒发生变异时可大规模爆发。起病急,鼻咽症状较轻,但全身症状重,伴高热、全身酸痛和眼结膜炎症状。取病人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涂,流感病毒免疫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诊断。近来已有快速清病毒核酸检测,可供鉴

2、过敏鼻炎

起病急,常表现为黏膜充和分泌物增多,伴有突发性连续喷嚏、鼻痒鼻塞和大量清涕,无发热咳嗽较少。多由过敏因素如螨虫、灰尘、动物毛皮、低温等刺激起。如过敏原,数分钟至1~2小时症状即消失。检查可见粘膜苍白、水肿分泌物涂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过敏试验可明确过敏原。

3、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

很多病毒感染性疾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炎、炎和炎等,疾病前期表现类似,初期可有鼻塞头痛症状,应予重视。但如果在一周呼吸道症状减轻反而出现新的症状,需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免误诊。

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

呼吸道胞病毒感染治疗的是缓解症状,针对病毒尚无特效药,且疾病本身有自限性,医生会据病情轻重、临床症状、检查结果等给予个体化治疗案。严重者(如病情严重的急性细气管炎患儿)可氧疗、抗感染治疗等。

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

2、戒烟,保持室流通。

药物治疗

1、解热镇痛

头痛发热、周身肉酸痛症状者,可酌情应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2、抗鼻塞

鼻塞粘膜充水肿咽痛症状者,可应用盐酸伪麻黄碱等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管的药物滴

3、抗过敏

有反复喷嚏、多量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酌情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

4、镇咳

对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喷托维林镇咳药

5、祛

不易咳出可选用盐酸氨溴索、溴已新、乙酰半胱氨酸等。

6、解痉平喘

对于发生气管痉挛的患者,可给予解痉平喘的药物,如茶碱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

7、糖皮质激素

咳喘持续不缓解或严重者,可选择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混悬液等。

8、抗感染治疗

雾化吸入利巴韦林是前唯一美国FDA批准,用于RSV感染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但并不推荐常规应用,偶用于严重的RSV感染,有高危因素的RSV感染的患儿。

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盐酸伪麻黄碱、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盐酸氨溴索、溴已新、乙酰半胱氨酸茶碱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布地奈德、利巴韦林

手术治疗

该病一般不通过手术式治疗。

中医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人体感受六淫时行所致,要是致病。感之后是否发病与正气盛衰有中医可依据病情辨证论治,进药物治疗。

1、辨证论治

(1)风寒表证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喷嚏,时流清涕痒,咳嗽不渴或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浮或浮紧。

②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加减。

(2)风热表证

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寒,汗出不畅,头胀痛,胀,鼻塞,流浊涕,口干而渴,咳嗽黄黏稠,,或咽喉肿痛,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浮数。

②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表证

症状:身热,微恶,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黏,流浊涕,心烦渴,渴不多饮中黏腻,胸脘痞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濡数。

②治法:清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4)风寒

症状咳嗽初起,声重气急痒,稀色白,多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酸痛,恶寒,或有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浮或浮紧。

②治法:疏风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止嗽加减。

(5)风热

症状咳嗽新起,咳声粗亢,或咳声嘎哑,咳痰黏白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头痛渴,咽痛,或有发热,微恶风寒表证舌苔薄白或黄,浮数或浮滑。

②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6)热伤

症状咳嗽新起,咳声嘶哑干咳少黏稠难出,或黏连成丝,或咳胸痛,多伴有干,恶发热头痛表证尖红,苔薄黄而干,浮数或小数。

②治法:疏风润燥,清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

(7)凉燥

症状干咳少或无,兼有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而干,浮紧。

②治法:轻宣凉燥止咳。

方药杏苏加减。

2、常用中成药

(1)感冒软囊:解表宣肺止咳。适用于感冒风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楚,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咳嗽

(2)柴胡服液:解表退热。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

(3)感冒止咳颗粒:清热解表化痰止咳。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鼻塞伤风咳嗽咽喉肿痛,四肢倦怠,性感冒。

(4)止嗽疏风宣肺止咳。适用于风寒

(5)急支糖浆:清热化痰宣肺止咳。适用于急性气管炎等。

(6)通宣解表宣肺止嗽。用于风寒咳嗽

其他治疗

少数病人需要氧疗。呼吸道胞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细气管炎可能会道阻塞,使婴幼儿缺氧。睡眠氧饱和度持续低于88%,或清醒时氧饱和度低于90%,需要吸氧。可采用导管、面罩或氧帐等式进氧疗。

疾病预后

一般预后

通常病情较轻,病程短,有自限性,预后良好。有基础疾病的病人、婴幼儿、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可能会伴有严重并发症。

危害性

1、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能传染给他人。

2、若表现为急性气管-气管炎,如果迁延不愈可能演变成慢性气管炎,影响生活质量。

3、若表现为急性细气管炎,可能会导致气管阻塞而起缺氧,呼吸急促可以导致不显性失水增加,产生脱水。病情严重者,可导致呼吸疲劳而发生呼吸暂停。

4、有基础疾病的病人、婴幼儿、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可能会伴有严重并发症。

自愈性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通常7~14天可痊愈。

治愈性

该病一般可治愈。

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治性

一般可以治,但再感染险高。

复发性

易再发,应注意预防。

疾病日常

总述

该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多发于婴幼儿和老人等免疫低下者,所以日常应注意预防,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病情较重者需及时就诊,积极配医生治疗,遵医嘱用药。

理护理

1、理特点

该疾病可反复发作,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多种负面情绪,不利于患者病情控制和康复。

2、护理措施

(1)理认知:患者应正确看待该病,可多向医生咨询疾病相知识,保持平和乐观的态面对疾病和治疗。

(2)为护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若发觉自身异常应及时汇报并由医护人员采取处理措施。

(3)理疏导:家属可以多与患者进沟通,帮助其宣泄情绪,增强其治疗信,使其积极配治疗。

用药护理

1、抗生素对病毒性感染无效,所以不要滥用抗生素,如果继发细菌感染,请遵医嘱用药。

2、茶碱类药物可恶心呕吐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请及时就医。

3、糖皮质激素雾化后用清水漱可减轻局部反应和肠吸收。

4、抗过敏药物易导致嗜睡,建议夜晚服用。

生活管理

1、保患者适当休息,病情较重或年老者应卧床休息。

2、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视患者的体温、出汗及候情况而异。给予清淡、易消化、丰富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

3、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给予物理降温。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咽喉部分泌物。

5、对于出汗多的患者,及时更换衣物,做好皮肤护理。

6、患者出现寒战时,要注意保暖。

病情监测

该病是自限性疾病,一般可治愈,如果咳嗽多迁延不愈或出现其他新症状,可能说明病情未得到控制或产生并发症,请及时就医。

复诊须知

若治疗后依然症状严重,或超过1周病情未见好转,或者出现其他症状,如心悸、喘憋、呼吸困难等,请及时就医。可能会复查常规、胸部CT,做电图、酶等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疾病饮食

饮食调理

呼吸道胞病毒感染的发病和饮食系不大,但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者会增加感染险,应理饮食,增强抵抗力。已感染患者应选择正确的饮食式,有利于控制病情,促进康复。

饮食建议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有利于身体健康。

2、宜清淡饮食,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宜选用鸡蛋、牛奶、豆制品、去、瘦肉等。

3、多饮水,饮食中适当增加纤维素等,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4、规律饮食,细嚼慢

饮食

1、避免摄入不洁食物。

2、避免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疾病预防

预防措施

1、该病具有传染性,所以隔离传染源,有助于避免传染。

2、该病要通过病人喷嚏和含有病毒的沫空传播,或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尘埃传染。所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的键。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改善饮食,生活规律,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

4、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应注意防护,上呼吸道感染时应戴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出入。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1、高热不退

2、喘憋、心慌

3、呼吸困难、嘴青紫

须拨打急救电话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起病时即出现喘憋、呼吸困难

2、发热咳嗽咽痛症状较重者。

3、起病1周后症状未见好转,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

出现以上情况时需及时就医治疗。

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就诊于急诊科。

2、病情平稳的成人就诊于呼吸

3、18岁以下患者就诊于儿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化脓性指头炎

下一篇 红蝴蝶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