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
传染性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病人喷嚏和含有病毒的飞沫空气传播,或经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尘埃传染。
传染源
携带病原体的病人。
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病人喷嚏、咳嗽或者交谈时,可通过分泌物(唾液或黏液)传播病毒。
2、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先洗手就接触鼻、嘴和眼。
发病率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在临床上常见,可发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细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等疾病。其中,儿童的急性细支气管炎55%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
死亡率
死亡率较低,住院患儿的病死率低于2%。
好发人群
1、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
2、儿童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普遍易感,小儿出生后第1年感染率为68.8%,第2年为82.6%。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的急性细支气管炎主要侵犯1岁以内(尤其是6个月左右)的婴幼儿。
好发季节
疾病病因
总述
淋雨、受凉、气候突变、过度劳累等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使自身原本就携带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迅速繁殖而发病,也可通过接触病人含有病毒的飞沫或分泌物、直接接触携带病原体的病人引起。
基该病因
1、自我防御功能降低
淋雨、受凉、气候突变、过度劳累等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使自身原本就携带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迅速繁殖。
2、接触传染源
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或者直接接触携带病原体的病人,未洗手直接触摸鼻子、嘴巴、眼睛等。
危险因素
1、年龄
年龄是该病重要的危险因素,老人、儿童均为该病的高危人群。
2、免疫功能低
免疫功能低下是该病的高危因素。
3、其他呼吸道疾病
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易发病。
临床症状
总述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见喷嚏、鼻塞、流涕、咽干、咽痒、咽痛、鼻后滴漏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以及发热、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此外,部分病人还可伴有呕吐、食欲减退、缺氧、脱水、酸中毒、心悸等表现。
典型症状
1、呼吸道症状
主要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涕、咽干、咽痒、咽痛、鼻后滴漏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2、全身症状
伴随症状
1、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细支气管炎可伴有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表现。
2、缺氧严重时可出现烦躁不安、发绀、神志模糊、惊厥和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3、过度换气及液体摄入不足可出现口渴、乏力、少尿、皮肤弹性降低和松弛、眼球凹陷等脱水与酸中毒症状。
并发症
1、呼吸系统并发症
(2)有肺脏基础疾病的病人,如慢阻肺和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可诱发急性加重。
2、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3、其他系统并发症
疾病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会建议做血常规检查,拍胸片或者胸部CT,必要时可进行痰培养,或取鼻拭子、咽拭子等进行检测,以确定细菌或病毒种类。
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胸部的体格检查,叩诊可能呈过清音,听诊可能会闻及呼吸音减低、散在干湿啰音或哮鸣音。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伴有细菌感染者可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和核左移现象。C反应蛋白也可增高。
2、病原学检查
必要时可进行痰培养,或取鼻拭子、咽拭子等进行检测,以确定细菌或病毒种类。
影像学检查
疾病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症状和体征,结合血液检查和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因诊断,特殊情况下可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原体。
诊断依据
1、症状
2、体征
肺部叩诊可能呈过清音,听诊可能会闻及呼吸音减低、散在干、湿啰音或哮鸣音。
3、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为流感病毒引起,可为散发,时有小规模流行,病毒发生变异时可大规模爆发。起病急,鼻咽部症状较轻,但全身症状重,伴高热、全身酸痛和眼结膜炎症状。取病人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涂片,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诊断。近来已有快速血清病毒核酸检测,可供鉴别。
起病急,常表现为鼻黏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有突发性连续喷嚏、鼻痒、鼻塞和大量清涕,无发热、咳嗽较少。多由过敏因素如螨虫、灰尘、动物毛皮、低温等刺激引起。如脱离过敏原,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即消失。检查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过敏试验可明确过敏原。
3、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
很多病毒感染性疾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肝炎和心肌炎等,疾病前期表现类似,初期可有鼻塞、头痛等症状,应予重视。但如果在一周内呼吸道症状减轻反而出现新的症状,需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免误诊。
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针对病毒尚无特效药,且疾病本身有自限性,医生会根据病情轻重、临床症状、检查结果等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严重者(如病情严重的急性细支气管炎患儿)可行氧疗、抗感染治疗等。
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
药物治疗
1、解热镇痛
有头痛、发热、周身肌肉酸痛症状者,可酌情应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2、抗鼻塞
有鼻塞、鼻粘膜充血水肿、咽痛等症状者,可应用盐酸伪麻黄碱等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的药物滴鼻。
3、抗过敏
有反复喷嚏、多量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酌情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
4、镇咳
5、祛痰
6、解痉平喘
对于发生支气管痉挛的患者,可给予解痉平喘的药物,如氨茶碱、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
7、糖皮质激素
咳喘持续不缓解或严重者,可选择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混悬液等。
8、抗感染治疗
雾化吸入利巴韦林是目前唯一经美国FDA批准,用于RSV感染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但并不推荐常规应用,偶用于严重的RSV感染,有高危因素的RSV感染的患儿。
相关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盐酸伪麻黄碱、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盐酸氨溴索、溴已新、乙酰半胱氨酸、氨茶碱、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布地奈德、利巴韦林
手术治疗
该病一般不通过手术方式治疗。
中医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人体感受六淫之邪,时行毒邪所致,主要是风邪致病。感邪之后是否发病与正气盛衰有关。中医可依据病情辨证论治,进行药物治疗。
1、辨证论治
①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喷嚏,时流清涕,喉痒,咳嗽,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①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寒,汗出不畅,头胀痛,目胀,鼻塞,流浊涕,口干而渴,咳嗽,痰黄黏稠,咽燥,或咽喉肿痛,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浮数。
①症状: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渴不多饮,口中黏腻,胸脘痞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①症状:咳嗽初起,声重气急,咽痒,痰稀色白,多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骨节酸痛,恶寒,或有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①症状:咳嗽新起,咳声粗亢,或咳声嘎哑,咳痰黏白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头痛口渴,喉燥咽痛,或有发热,微恶风寒等表证,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浮滑。
①症状:咳嗽新起,咳声嘶哑,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出,或黏连成丝,或咳引胸痛,多伴有鼻燥咽干,恶风发热,头痛等表证,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或小数。
①症状:干咳,痰少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而干,脉浮紧。
2、常用中成药
(1)感冒软胶囊:散寒解表,宣肺止咳。适用于感冒风寒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楚,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
(3)感冒止咳颗粒:清热解表,化痰止咳。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鼻塞,伤风咳嗽,咽喉肿痛,四肢倦怠,流行性感冒。
其他治疗
少数病人需要氧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细支气管炎可能会引起气道阻塞,使婴幼儿缺氧。睡眠时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88%,或清醒时血氧饱和度低于90%,需要吸氧。可采用鼻前庭导管、面罩或氧帐等方式进行氧疗。
疾病预后
一般预后
通常病情较轻,病程短,有自限性,预后良好。有基础疾病的病人、婴幼儿、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可能会伴有严重并发症。
危害性
1、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能传染给他人。
2、若表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如果迁延不愈可能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影响生活质量。
3、若表现为急性细支气管炎,可能会导致气管阻塞而引起缺氧,呼吸急促可以导致不显性失水增加,产生脱水。病情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肌疲劳而发生呼吸暂停。
4、有基础疾病的病人、婴幼儿、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可能会伴有严重并发症。
自愈性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通常7~14天可痊愈。
治愈性
该病一般可治愈。
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根治性
复发性
易再发,应注意预防。
疾病日常
总述
该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多发于婴幼儿和老人等免疫低下者,所以日常应注意预防,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病情较重者需及时就诊,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遵医嘱用药。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该疾病可反复发作,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多种负面情绪,不利于患者病情控制和康复。
2、护理措施
(1)心理认知:患者应正确看待该病,可多向医生咨询疾病相关知识,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
(2)行为护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若发觉自身异常应及时汇报并由医护人员采取处理措施。
(3)心理疏导:家属可以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其宣泄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用药护理
1、抗生素对病毒性感染无效,所以不要滥用抗生素,如果继发细菌感染,请遵医嘱用药。
2、茶碱类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请及时就医。
4、抗过敏药物易导致嗜睡,建议夜晚服用。
生活管理
1、保证患者适当休息,病情较重或年老者应卧床休息。
2、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视患者的体温、出汗及气候情况而异。给予清淡、易消化、丰富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
3、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给予物理降温。
5、对于出汗多的患者,及时更换衣物,做好皮肤护理。
6、患者出现寒战时,要注意保暖。
病情监测
该病是自限性疾病,一般可治愈,如果咳嗽、痰多迁延不愈或出现其他新症状,可能说明病情未得到控制或产生并发症,请及时就医。
复诊须知
若治疗后依然症状严重,或超过1周病情未见好转,或者出现其他症状,如心悸、喘憋、呼吸困难等,请及时就医。可能会复查血常规、胸部CT,做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疾病饮食
饮食调理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发病和饮食关系不大,但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者会增加感染风险,应合理饮食,增强抵抗力。已感染患者应选择正确的饮食方式,有利于控制病情,促进康复。
饮食建议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有利于身体健康。
2、宜清淡饮食,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宜选用鸡蛋、牛奶、豆制品、去骨鱼、瘦肉等。
4、规律饮食,细嚼慢咽。
饮食禁忌
1、避免摄入不洁食物。
2、避免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疾病预防
预防措施
1、该病具有传染性,所以隔离传染源,有助于避免传染。
2、该病主要通过病人喷嚏和含有病毒的飞沫空气传播,或经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尘埃传染。所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的关键。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改善饮食,生活规律,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
就医指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