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钩虫皮炎

钩蚴皮炎,又称粪触块、粪毒、地痒疹,为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或美洲钩虫(Necator americanus)钻进皮肤时所起的局部炎症。虫卵1~3天孵化成杆状蚴,此时尚无感染能力,又5天左右即蜕皮成丝状蚴,当在菜园、果园、园、种植园区及矿区赤脚路时,即有可能进入皮肤,受到皮肤温度的刺激,立即表现出活跃的钻刺活动,一般通过毛囊、汗腺孔或皮肤较薄部位侵入皮......
目录

流行病学

本病流广泛,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国家流更为广泛。在我国起钩蚴病的钩虫有两种: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前者多见于华北及华东地区,后者见于华南及西南个地区。

病因

虫卵随着病人粪便排出体外在泥土中,温度适宜的情况下1~3天孵化成杆状蚴,此时尚无感染能力,又5天左右即蜕皮成丝状蚴,当在菜园、果园、园、种植园区及矿区赤脚路时,即有可能进入皮肤,受到皮肤温度的刺激,立即表现出活跃的钻刺活动,一般通过毛囊、汗腺孔或皮肤较薄部位侵入皮,继而在钻入的部位起急性炎症反应。钩蚴可分泌一种透明质酸,可溶解角蛋白、原和弹性蛋白,损伤皮肤穿透毛囊。侵入皮肤后可起皮肤变态反应。

发病机制

虫卵1~3天孵化成杆状蚴,此时尚无感染能力,又5天左右即蜕皮成丝状蚴,当在菜园、果园、园、种植园区及矿区赤脚路时,即有可能进入皮肤,受到皮肤温度的刺激,立即表现出活跃的钻刺活动,一般通过毛囊、汗腺孔或皮肤较薄部位侵入皮,继而在钻入的部位起急性炎症反应。钩蚴可分泌一种透明质酸,可溶解角蛋白、原和弹性蛋白,损伤皮肤穿透毛囊。侵入皮肤后可起皮肤变态反应。局部有烧着刺痒感,数分钟至1h可出现红色丘疹,有的成水疱,如有继发感染则可脓疱,少数患者亦可溃疡,有时患者可出现荨麻疹,若同时钻入的钩蚴较多时,约1周后,可出现哮喘。

临床表现

丝状蚴在钻入皮肤后,局部有烧着刺痒感,数分钟至1h可出现红色丘疹,有的成水疱,如有继发感染则可脓疱,少数患者亦可溃疡,有时患者可出现荨麻疹,若同时钻入的钩蚴较多时,约1周后,可出现哮喘、咳嗽发热症状液或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哮喘发作时易查到钩蚴,月余后粪便中易查到虫卵。

并发症

可出现哮喘、可溃疡,有时患者可出现荨麻疹。

检查

实验室检查

液或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哮喘发作时易查到钩蚴,月余后粪便中易查到虫卵。

其他助检查

检查。

诊断

多见于农民,尤其是菜农、桑农。夏季或初秋的湿热易发病。发病前有赤脚走、田间劳动或接触粪便史,皮损多见于脚间、部及足等处。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手足癣鉴,前者多发于手足边缘,起病急,又接触粪便史,后者以小水疱、鲜屑损害为,真菌检查阳性。

治疗

1.透热疗法:将有皮疹处浸入56℃~60℃热水中,连续15~30分钟以杀虫止痒。

2.15%噻苯达唑软膏外用。局部瘙痒者外搽1%炉甘石继发感染者外用抗生素软膏。

3.大便查到钩虫卵应驱虫治疗。

预后

预后良好。

预防

1 加强粪便管理。

2 及时治疗患者,消灭传染源。

3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皮肤接触泥土粪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龙眼树皮

下一篇 关节炎型牛皮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