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
概述
文献报道近50例。常染色体(显性)不完全显性遗传。
病因
推测存在T细胞缺陷,部分有γ-干扰素生成减少,它影响IgE生成调节和其他免疫功能。发病机制: 下述因素可引起:抗葡萄球菌IgE水平增高;抗葡萄球菌IgG水平降低;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改变;病人对抗病能力降低。
临床表现
检查

免疫学检查:可有多种免疫异常表现。
1.外周血
末梢血及局部嗜酸细胞增多,可高达白细胞总数的55%~60%。
2.血清IgE
明显增高(>4.8mg/l,即>2000U/ml)且水平稳定。
3.抗体反应
4.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
部分病例伴有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低下,但反复检测趋化功能,时而低下时而正常。趋化功能低下可能与炎症细胞达到感染部位延迟而形成冷脓肿有关。
5.细胞免疫
多数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正常,但部分病例对念珠菌、链激酶-链道酶、破伤风类毒素的增殖反应低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增殖反应缺乏。T细胞数量减少。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4(IL-4)的能力可能正常,而伴有过敏体质者则IL-4增高;产生γ-干扰素(IFN-γ)明显下降,可能是导致高IgE血症和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的原因。
常需做X线检查、B超检查、脑电图等检查。
诊断
1.临床特点
发生反复慢性湿疹样皮炎,反复皮肤冷脓肿,反复肺部严重感染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
血清IgE明显升高,大于正常值的10倍以上。血清中抗金黄色葡萄球菌IgE及抗白色念珠菌IgE阳性。嗜酸性细胞绝对及相对计数(比率)增高。
凡有上述临床表现者均应考虑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的可能,血清多克隆IgE增高和嗜酸性细胞增多为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最有力的实验室依据,但血清IgE增高也见于异位性皮炎。
鉴别诊断
治疗
1.一般疗法
(1)加强护理和营养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2)预防感染应注意隔离,尽量减少与病原体的接触。
2.抗感染疗法
由于吞噬细胞本身和吞噬能力缺陷,机体无法杀灭感染的细菌。因此,一旦发生感染,应针对病原菌选择广谱的杀菌性抗生素进行治疗。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对控制慢性肉芽肿病的感染有一定的效果。
3.免疫替补疗法
(1)输注粒细胞针对粒细胞吞噬杀菌功能的缺陷,可通过输注粒细胞起到暂时的替补作用。尤其是应用细胞分离器获得的白细胞悬液中含有更多的粒细胞,可供临床使用。
(2)输注新鲜全血先天性调理系统缺陷可引起一些反复感染,应用新鲜血浆可以纠正。对严重感染的病例,可输入调理蛋白,通过加强对病菌的调理作用,促进机体对病菌的识别、吞噬和清除作用,从而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
(3)阿地白介素(白细胞介素-2)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