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龙眼肉

龙眼肉,中药。为无患子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Lour.的种皮。我国西南部至东南部栽培很广,以福建最盛,广东次之;云南广东、广西南部亦见。具有补益,养之功效。常用于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龙眼益智、比、木弹、骊珠、燕卵、鲛泪、眼、蜜、桂、元眼肉、龙眼干。种皮。味甘,性温。归。补益,养。用于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
目录

别名

龙眼益智、比、木弹、骊珠、燕卵、鲛泪、眼、蜜、桂、元眼肉、龙眼干。

入药部位

性味

味甘,性温。

归经

功效

补益,养

主治

用于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相关配伍

1、大补:自剥好龙眼,盛竹筒式瓷碗,每肉一两,入白洋糖一钱,素体多者,再加入西洋参,如糖之数。碗幂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之,到百次。凡衰羸老弱,痰火便滑之病者,每以水瀹服一匙,大补,力胜参、芪,产妇临盆,服之尤妙。(《随息居饮食谱》灵膏)

2、治思虑过度,劳伤健忘怔忡白术茯苓(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去壳)各一两,人参木香(不见)各半两,甘草)二钱半。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枣二枚,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汤)

用法用量

9~15g。

采集加工

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干,除去壳、核,晒至干爽不黏。

生理特性

常绿乔木,高通常10余米,间有高达40米、胸径达1米、具板根的大乔木;小粗壮,被微柔毛,生苍白色皮孔连柄长15-30厘米或更长;小4-5对,很少3或6对,薄革质,长至长披针,两侧常不对称,长6-15厘米,宽2.5-5厘米,端短尖,有时稍钝头,基部极不对称,上侧阔楔形平,几与叶轴,下侧窄楔尖,深绿色,有光泽,面粉绿色,两面无毛;侧脉12-15对,仅在面凸起;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毫米。花序大型,多分枝生和近腋生,密被星状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质,三角状卵形,长约2.5毫米,两面均被褐黄色绒毛和成束的星状毛;花瓣白色披针,与萼片近等长,仅外面被微柔毛;丝被短硬毛。果近球,直径1.2-2.5厘米,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体;种子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种皮包裹。期春夏间,果期夏季。

生长环境

我国西南部至东南部栽培很广,以福建最盛,广东次之;云南广东、广西南部亦见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亚洲南部和东南部也常有栽培

药材性状

为纵向破裂的不规则薄,或呈囊状,长约1.5cm,宽2~4cm,厚约0.lcm。棕黄色至棕褐色,半透明。外表面皱缩不平,表面光亮而有细纵皱纹。薄者质柔润,囊状者质稍硬。微香,味甜。

相关论述

1、《本草求真》:“龙眼气味甘温,多有似于大枣,但此甘味更重,润尤多,于补之中,又更存有补之力,故书载能益长智,养,为要药,是以思劳伤而见健忘怔忡、惊悸,暨肠风,俱可用此为治。盖虽属生,而亦赖以统,思虑而既耗,则非甘者不能以补,思虑而更损,则非润者不能以补。龙眼甘润兼有,既能补脾,复能保不耗,则自尔长养,而无惊悸健忘之病矣。汤有用龙眼肉以治伤损,义实基此。非若大枣力专补脾气味虽甘,其性稍,而无甘润和柔,以至于极之妙也。”

2、《理虚元鉴》:“龙眼大补心血,功并人参,然究为湿热之品,故郁火亢而伤者,服之必剧。世医但知其补,而昧于清温之,凡遇虚劳心血衰少,夜卧不宁之类,辄投之。殊不知肺火既清之后,以此大补,信有补之效,若有郁伏之,服之则反助其;若正当热上冲之时,投此甘温大补之味,则势必涌溢加冲,不可慎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过敏

下一篇 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