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龙胆地丁

龙胆地丁,多年生小草本,高3-8cm。略肉质,粗壮,皮易剥落。直立,少数丛生,紫红色,密被乳突,有少数分枝。基生呈莲座状。数朵单生于小端,花梗紫红色;紫色,漏斗雄蕊5,着生于花冠中下部。蒴果卵形,先端钝,有宽翅,两侧边缘有狭翅。种子多数,细小。、果期7-9月。基生呈莲座状;柄长4-7mm;叶片披针,长1.5-3cm,宽3-5mm,全缘对生,无柄;叶片......
目录

形态特征

基生呈莲座状;柄长4-7mm;叶片披针,长1.5-3cm,宽3-5mm,全缘对生,无柄;叶片或长披针,长1-1.5cm,宽3-5mm,先端锐尖,全缘明显,侧脉不显。数朵单生于小端,花梗紫红色,长5-12mm;花萼,长5-6mm,先端5裂,裂披针或线状披针紫色,漏斗,长1.2-1.5m,裂5,卵状披针,先端钝,褶较短,约为裂的1/3,从先端截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中下部;子房,子房柄长2.5-3mm,花柱线形柱头2裂。蒴果卵形,先端钝,有宽翅,两侧边缘有狭翅。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2300m的山坡路旁或河沟草地上。

分布范围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药材基源:为龙胆植物华南龙胆的带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Gentiana loureirii(G.Don)Griseb.[Ericala loureiriiG.Don]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时采收,晒干。

性味

苦、辛;性。归

功能

清热利湿;解毒消炎;痢疾;小儿发热咽喉肿痛;白带血尿阑尾炎;疮疡肿毒;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

服: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

【摘录】

《全国草药汇编》:

】蓝草、地丁[四川]、地丁、广地丁、海地丁、小金瓜管、土地莲、一见莲、蓝草、土地丁

【拼音】 Lónɡ Dǎn Dì Dīnɡ

【来源】为龙胆龙胆植物华南龙胆Gentiana loureiri Griseb 及鳞叶龙胆G. squarrosa Ledeb.,以全草入药。春末夏初时采收,晒干备用。

性味归经】苦、辛,

【功能治】清热利湿,解毒消。用于咽喉肿痛,阑尾炎,白带尿血;外用治疮疡肿毒,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 2~5钱;外用适量,捣烂患处。

性状鉴别

全草多皱缩成不规则团块状,土黄色。用热水浸软摊观察,自基部丛生,紫红色,端有淡紫色或淡土黄绿色的钟状对生,完整者长或长叶柄短或无;近基部的密集,较大,上部的稀疏,较小。质较脆,易碎。有青草,味稍苦。 以株矮小、色青、色紫者为佳。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龙胡子

下一篇 光化性角化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