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发疹性毳毛囊肿

发疹性毳毛囊肿是1977年由Esterly等首先报告。常表现为胸部的毛囊性丘疹。一般无自觉症状,数年可自消退。基本知识医保疾病:是。患病比例:0.002%。易感人群:常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传染式:无传染性。并发症:先天性厚甲症。治疗常识就诊科室:皮肤科、皮肤性病科。治疗式: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治疗周期:2-4周。治愈率:75%。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
目录

疾病常识

简介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是。

患病比例:0.002%。

易感人群:常见于儿童及老年人。

传染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先天性厚甲症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皮肤科、皮肤性病科。

治疗式: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愈率:75%。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温馨提示

多以清淡食物为,注意饮食规律。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明,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母体孕期的情绪、养等具有一定的相性。

(二)发病机

常染色显性遗传是本病的要发病机制。病理特点:a 囊肿位于真皮中上部,b 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c 囊有环状排列的角质物及多少不一的毳毛。

预防

故本病无法直接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可减少本病后遗症的发生以及降低其严重程度。

并发症

多发性脂囊,毛囊多毳角栓病,先天性厚甲症等。

诊断方法

常见症状

淡黄到淡红褐色丘疹,直径1~2mm,有些丘疹表面结痂或呈脐窝状,好发于胸部,有些亦发生于四肢和躯干,皮损亦可限局于面部或呈播性,常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一般无自觉症状,皮损数年后可自消退,本病可与其他皮肤损害伴发,如多发性脂囊,毛囊多毳角栓病,先天性厚甲症等。

检查

组织病理囊肿位于真皮中上部,囊肿壁薄,衬以复层鳞状表皮,颗粒层变薄,囊壁可含终期样毛囊结构,其最具特征的表现为毛囊横面可见多发性毳毛。

诊断鉴

据临床表现和皮损特点,组织病理可以诊断。在躯干,特是胸部出现有脐凹状的小丘疹要考虑此病,但需作活检加以确诊。

需与多发性脂囊、粟丘疹表皮囊肿、穿通性丘疹性皮病等鉴

治疗方案

治疗

可能与染色体病变有,导致染色体畸改变的病因不明确,故无法针对病因治疗。但本病可自消退的可能,故临床上发现本病后可先观察1-3年,如果没有进性的增大者可不予处理,少数病例可自消退,对于呈进性加重的病例可电灼或手术切除治疗。

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可更好的恢复。

饮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为,注意饮食规律。

2、据医生的建议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忌,理饮食即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肥大性骨关节病

下一篇 蜂螫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