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湿疹
概述
流行病学
本病好发于夏季,有过敏体质的人多发,婴幼儿的发病率高于成年人。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中药验方
(一)急性湿疹多湿热并盛,治宜清热祛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亚急性湿疹多脾虚湿盛,治宜健脾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慢性湿疹多血虚风燥,治宜养血润肤,方用四物消风散加减。
(二)中药外用 急性湿疹可用鲜马齿苋煎液,或马齿苋60g、黄柏30g、苦参30g煎液或野菊花30g、苦参30g、明矾10g煎液待凉后湿敷;亚急性湿疹外用青黛散加香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慢性湿疹可外用【化湿膏】、湿康宁等。
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风邪、湿邪、热邪、血虚、虫淫等为致病的主要原因,纯中药草本霜治疗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原则,以达到驱邪扶正止痒治愈之功效。
(1)湿热并盛型:法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加减。热盛加生石膏、白茅根,毒热盛时加大青叶,大便燥结加大黄。亦可服用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丸。
(2)脾虚湿盛型:法宜健脾燥湿、养血润肤。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湿盛渗出多时加萆薢、车前子,有热象舌苔黄、脉滑者去苍术、桂枝,加茵陈、黄柏、滑石。也可服除湿丸。
(3)血虚风燥型:法宜养血疏风、除湿润燥。方用消风散或四物消风散加减,湿盛者加车前子、泽泻,痒甚者加蒺藜、苦参。亦可服养血安神丸配秦艽丸合用。
注意事项
治疗
预防
本病好发于夏季,有过敏体质的多发,婴幼儿的发病率高于成年人。
1.去除病因
(1)尽管湿疹的病因不易明确,但我们仍然应该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系统检查,尽量找出可能的病因并加以去除。(2)由过敏体质的人,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详见病因中的致敏物)以外还应加强身体锻炼,以便改善过敏体质状态。
2.避免刺激因素湿疹一旦发生作为患者要尽量避免刺激因素包括搔抓、开水烫洗、肥皂擦洗、饮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湿疹的病情。
3.早诊断、早治疗根据湿疹的临床特点,瘙痒剧烈、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好发四肢屈侧及容易反复发作,容易做出诊断。趋于密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丘疱疹伴剧烈瘙痒,有助于湿疹的早期治疗。由于早期湿疹大多属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因此外用药治疗应循序相应的原则。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Ehler-Danlos综合征
下一篇 EB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