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毒热侵肤

多为皮肤科危笃重,系由毒热亢盛,波及营血,激惹的沸腾,外达肤腠,诸脏腑,使之病势危急而复杂多变。本多为皮肤科危笃重,系由毒热亢盛,波及营血,激惹的沸腾,外达肤腠,诸脏腑,使之病势危急而复杂多变。毒热侵肤,指周身皮肤呈现大小不等,态各异的红斑或瘀斑,指压退色或留有红色,偶尔发生深浅不一的溃烂;相当于西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剥皮炎新生儿中毒性红斑......
目录

疾病介绍

毒热侵肤,指周身皮肤呈现大小不等,态各异的红斑或瘀斑,指压退色或留有红色,偶尔发生深浅不一的溃烂;相当于西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剥皮炎新生儿中毒性红斑,猩红热样药疹,漆性皮炎丹毒

病因

多为皮肤科危笃重,系由毒热亢盛,波及营血,激惹的沸腾,外达肤腠,诸脏腑,使之病势危急而复杂多变。

症状

周身皮肤呈现大小不等,态各异的红斑或瘀斑,指压退色或留有红色,偶尔发生深浅不一的溃烂;终期还会出现糠秕状或斑状的鳞屑落;扪之红斑区域皮温灼热手;自觉刺痒不适;伴有壮热口干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结,食少、烦躁不安,甚则昏谵。舌质红或绛红,苔少或薄黄且干,细数有力。

鉴别

疮毒,指出现红肿高起,局部疼痛,甚则化脓的疾病。小者称为疖,大者为,最大者为发。可发于表,也可以发于脏。会起脏腑肉溃烂流脓,伤筋坏腑的一类疾病。

疔疮肿毒,相当于现代医的外科急、慢性感染所出现的炎症,如皮炎蜂窝组织炎,腮腺炎、疱疹等。

肿毒,骤然于体表局部发生红肿的一种候,因无适当称,故症状或 痛或痒,严重者?赤肿硬,患部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可因有郁热,或感受外毒而发。

并发症

多见于蝴蝶斑、胎赤、中药毒、漆疮、抱头火毒等病过程中。

预防

1.本危笃,应嘱患者卧床休息,力戒用肥皂、热水烫洗;亦不要穿化纤类的衣,应告诫病人随温的高低而增减衣着,防止外感六淫,加重病情。

2.居住环境幽静、洁净、通、暖和,在病人休息时,尽量避免大声喧哗和其他噪音的干扰。

治疗

毒热侵肤中医治疗法   

治疗法则: 凉血,清热,护,解毒。  

施治法:  

(一)方药  

1.基本方药

(1)犀角地黄汤加减:生地12克、皮10克、水牛角15~30克(先煎30分钟)、绿豆衣30克、紫草10克、藏红花6克、赤芍l0克、草河车12克、连翘l0克、琥珀6克、银l5克、玳瑁6克(先煎30分钟)。本适用于毒热犯的极盛阶段。  

(2)化斑汤加减:生石膏l5~30克、玄参10克、山药l5克、水牛角15~30克(先煎30分钟)、生地12克、红花6克、凌霄10克、升麻6克、知母6克、黄连4.5克、莲子10克、甘草6克。本适用于阳明热亢化毒,毒侵肤表的阶段。

(3)凉血加减:生地10克、当归6克、荆芥6克、蝉衣6克、生石膏12克知母10克、苦参6克、鲜芦根30克、黄芩6克、桔梗6克、白茅30克。本适用于病,毒热不宣的时期。以上方药,水,取汁200~250毫升,微温,分2~3次服用,每日1~2。  

2.加减变化:若壮热不退者基本羚羊角6克(镑细冲下)、银、生地皆为炭;瘀斑不退者,加鬼箭羽10克;瘙痒颇重者,加防风10克、钩藤15克;皮肤干多屑者,加胡麻12克、何首乌15克;昏谵者,加服安宫牛黄。  

(二)外药物:本要是毒热之侵犯脏腑,外达肤表,因而方药居其首位。外药物以性质温和、无刺激的粉外扑为上,少用软膏、糊膏之类。

食疗

(1)银耳糊:银耳15克,扁豆10克,冰糖适量。小至稀稠糊状,分2次服用。益护阴,凡属毒热侵者,以本补之。  

(2)荷叶粥:取大、完整、色绿、无斑点的鲜荷叶1张(干荷叶亦可),洗净汁,再放入粳米60克,冰糖少许,共成粥。早、晚各食1小碗以清热、解毒、活,适用于本的调理阶段。  

(3)三豆糊:绿豆12~15克、赤小豆10克、黑大豆(若缺,改用薏苡仁代替)10克,冰糖适量,小至豆烂成糊状,早、晚各食1小碗,功可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本毒热极盛时期,有较好的助作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龙鳞草

下一篇 稻农皮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