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热性嗜中性白细胞皮肤病

热性嗜中性白细胞皮肤病即斯维特(Sweet)综征,又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白细胞增多性皮肤病或隆起性红斑,为少见湿病要见于女性。其特征为:①皮肤突然出现疼痛性红斑结或斑块,要分布于手、面部和颈部。②在组织上,真皮显示有特征性成熟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③常有发热、全身消耗和周围象中性粒细胞增多。④皮损通常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消失,不留任何痕迹,但常反复发作。病因不明。持久性隆起性红斑常与......
目录

病因

病因不明。持久性隆起性红斑常与很多系统性疾病伴发,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液系统疾病等。

1.感染

以β-溶血性链球菌、乙型炎病毒和HIV感染最常见;

2.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湿关节炎、炎性肠病等;

3.液系统疾病

多发性骨髓骨髓增生性疾病、毛细胞性病等。

推测可能的发病机制如下:上述疾病中持续存在的抗原和环抗体发生免疫反应,介导免疫复物沉积在皮肤小管壁,继而激活补体并趋化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介质释放,最终导致中性粒细胞核碎裂和受累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发病机制

1.发病机

可能有3种 ①本病为感染后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患。有人给本病患者皮注射细菌抗原(草绿色链球菌)或真菌抗原(白色念珠菌)后可使皮损再现,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变化均与皮肤原损害相同,因此推测细菌或真菌为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成可溶性免疫复物激活补体,吸中性粒细胞积聚管及其周围组织炎症。②与恶性肿系,病在Sweet综征的发生率近10%,皮疹于病发病前后出现,亦可为病复发的一种表现。除此还可伴有胃癌宫颈癌睾丸胚胎癌等恶性肿。认为其皮肤表现是恶性细胞作为抗原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③本病好发于夏季,皮疹位于暴部位,认为其发生可能与日晒、温高有

2.病理

真皮显示有致密的成熟中性粒细胞浸润。典型浸润灶呈在性斑点或结,大小不超过1mm,呈特征性分布于真皮上层的上1/3~1/2处,偶尔也可见于真皮深部及皮下组织。除在性斑点和结外,还有一种少见而特殊的炎性浸润,呈不同程度的连续带状,分布于靠近表皮下的部位。有时中性粒细胞浸润呈融性或弥漫性,分布于整个真皮。炎性细胞要为中性粒细胞,但在病灶间也可见有淋巴细胞、少量的嗜酸粒细胞及肥大细胞。有些病例,在浸润灶常可见有核碎裂,这些碎好像是中性粒细胞核仁的完整小;而另有一些病例可见一种线状核仁尘粒,淋巴细胞的胞体较正常为大,要位于浸润灶附近的毛细管和小静周围。浸润灶附近的毛细管显示为肿胀、管壁水肿,但无典型的白细胞破坏性管炎特征。浸润灶管可显示为成和局灶性管壁破坏。表皮的改变常很轻微,多显示为棘细胞轻度增生。少数病例也可发生其他改变,如局灶性海绵样变、表皮中性粒细胞浸润、海绵状小脓疱、斑点性角化不全和小段性鳞屑痂皮等,偶可见有空成。

许多病例可有真皮乳头明显水肿,此种改变可使表皮从真皮处隆起而成一种类似于大疱性皮肤病的改变。其典型特征为:真皮乳头致密的原伸入假性大疱腔,腔含有扩张的毛细管、少量渗出的红细胞和不同数量的中性粒细胞。当该种腔隙,在真皮乳头被致密浓缩时,则显示为类似于疱疹皮炎所特有的乳头脓肿

症状体征

早期表现有,感冒样的前驱症状,如发热、胸部不适、咽痛干咳肉疼痛、全身不适和肠道症状。其他早期症状尚有膜刺激症状关节痛和阑尾炎样症状。90%的病人于起病前或病程中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尤其在始出现皮损时,多为高热,体温可达40℃。

1.皮肤表现

皮疹常突然出现,为多发性,可在数天到数周向周围扩展增大,常融。皮肤损害可为丘疹、结、斑块、小脓疱、小水疱或紫癜样皮损等。典型的皮损为黄豆至掌大,为浅红色暗红色或棕红色环状隆起的斑块或结,边缘清楚,呈,局部有疼痛和触痛,常位于手和面、颊部,呈两侧性分布,但不对称。一般都有局部发硬和发热,皮损表面多不光滑,中央呈红色或表现正常。较晚期可有鳞屑及色素沉着,周边有高起、坚硬的绿豆大似水疱状丘疹群聚,即所谓假水疱,外观呈半透明样,大多不破溃,很少溃疡。个病例可出现大疱或继发感染,常发生湿疹样改变和结痂

多数病例可几种皮疹同时存在,个病例也可仅有一种皮疹。少数病例尚可发生掌部或口腔黏膜损害

随着皮疹的消失,发热、皮疹部位疼痛和全身症状也即消失。皮疹消退时,先从中始,1~2个月后可完全消退,局部不留瘢痕,仅残留轻度屑和色素沉着。

2.关节表现

约30%的病例可发生多关节痛或多关节炎,表现为肘、腕、膝和关节疼痛、肿胀,一般持续2周后即自消退。个病例可表现有慢性间歇发作性非畸性周围关节炎,关节炎和皮损常同时出现。滑膜活检示非特异性炎症,滑液检查显示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

3.眼部表现

表现为结膜炎、浅表性巩膜炎。自觉症状有怕光、流泪、分泌物增多和眼部疼痛等。眼部症状往往与皮损同时出现,皮损消退,眼部症状也随之自消退。

一般据本病的特有临床表现,结组织病理变化,可做出诊断。前对斯维特综征的诊断标准,①要条件包括:A.突发的触痛性或痛性红斑或紫红色斑块、结。B.真皮有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而无白细胞碎裂性管炎。②次要条件包括:A.先有发热或感染。B.伴有发热关节痛、结膜炎或有潜在的恶性疾病。C.白细胞增多。D.对激素治疗有效而抗生素治疗无效。凡符2项要条件并至少符2项次要条件者,可以肯定诊断。

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早期皮损表现为白细胞碎裂性管炎,即皮细胞肿胀、皱缩,管壁纤维素样坏死,中性粒细胞碎裂、核尘成,红细胞溢出;成熟皮损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肉组织成、管周围同纤维化及中性粒细胞为的混细胞浸润;晚期出现毛细管壁纤维素样坏死或纤维化,细胞外固醇沉积是晚期皮损的典型表现。

诊断

据皮损表现为好发于伸侧、持续存在的紫红棕红丘疹、结或斑块,结组织病理检查提示白细胞碎裂性管炎等特征性病理改变,即可确诊。早期皮损需与嗜中性皮病、疱疹皮炎等鉴,晚期皮损需与结黄瘤环状肿、类湿等鉴

鉴别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鉴

1.多性红斑

为一种管炎性疾病,其皮疹为多性,常有典型的彩虹样损害,黏膜多同时受累,青少年多见,自觉症状以瘙痒为,触痛不明显。组织病理为皮下水疱,表皮常有坏死,真皮有以淋巴细胞为的浸润,一般无弥漫性嗜中性粒细胞为的炎性浸润,无核碎

2.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起病缓慢,无全身症状。皮疹为暗色或白色或斑块,多发生于关节附近,呈对称性分布。病程可长达5~10年,愈后留有瘢痕,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组织病理管炎性改变。

3.小肠短路综

因病态性肥胖接受小肠短路手术者,在临床和组织病理上可发生与本病相似的皮肤损害。此种疾病也多见于女性,其典型皮疹为小脓疱,周围有红斑,直径一般不超过6mm,要分布于下肢,多成批出现,每4~6周发作一次,通常伴有关节炎和关节痛。皮损的组织病理显示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呈弥漫性水肿,真皮致密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有核碎裂,与斯维特综征所见相似。免疫荧光检查可于真皮表皮交界处见有免疫球蛋白沉着,从而表明小肠短路综征是由含有细菌抗原的免疫复物所造成的,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但对斯维特综征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4.病相的大疱性脓皮病(非典型性脓皮病)

粒细胞性病者可发生炎症性皮损,典型皮损累及面部、肢体和躯干,始表现有红斑和斑块,以后则周缘出现大疱,中坏死或溃疡,在组织病理上与本病很相似,但病人有发热,周围象嗜中性粒细胞增多,并有典型急性粒细胞病或急性粒、单核细胞病或骨髓纤维化改变,用中到大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皮损可以消失。

5.其他

本病还需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病。通过临床特征、组织病理改变以及有实验室检查,很容易鉴

并发症

部分病人可发生病或细胞减少性病前期状态。病可为慢性粒细胞性病,急性粒细胞性或粒、单核细胞性病,一般发生在第一次皮损出现之后,也可同时发生。皮损成水疱、溃疡、坏死的发生率较高,并且全身症状较重。激素治疗效果较好,但容易反复。

除与病并发外,还可与睾丸胚胎细胞癌、脏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等恶性肿并发。此外,还可并发舍格伦综征、组织荚膜胞浆菌病、糖尿病、银屑病和关节病。

治疗

文献报道氨苯砜有显著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非甾体抗炎药、烟酰胺四环素氯喹、秋水仙碱和浆置换也有疗效。轻者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通常不需要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预后

单纯型病人预后较好,并增生性液病者,常死于骨髓衰竭。

预防

1.消除和减少或避免发病因素,改善生活环境空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注意饮食卫生,理膳食调配。

2.注意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不要过度疲劳、过度消耗,戒烟戒。保持平衡理,克服焦虑紧张情绪。

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发病,有其他症候时要考虑是否与恶性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坚持治疗。

4.防止夏季暴部位过度日晒、长处高温环境。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虫咬皮炎

下一篇 赤游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