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传染性红斑

传染性红斑(Erythemainfectiosum)常在儿童中集体发生,有些者认为本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但未分离出病毒。也可能是一种肠道病毒。多在春秋季发病,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染,在家、幼儿园、校中造成流。由于本病常在儿童中集体发生,有些者认为本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但未分离出病毒也可能是一种肠道病毒。据面部有蝶水肿性边界清楚的红斑。具流性、全身症状轻微。常见于春季的儿童,即可诊......
目录

病因

由于本病常在儿童中集体发生,有些者认为本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但未分离出病毒也可能是一种肠道病毒。

症状

据面部有蝶水肿性边界清楚的红斑。具流性、全身症状轻微。常见于春季的儿童,即可诊断。

潜伏期为5~14天。病人多数为4~12岁儿童。常突然发疹而无全身症状,仅少数病人轻微发热,有时出现咽痛呕吐、眼结膜及部充。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颊部、呈水肿性蝶红斑,边界清楚,其上无鳞屑,局部温度增加,偶有微痒和烧灼感。皮疹不发生于周围。过1~2天后,在躯干、部及四肢出现对称性边界清楚边状或网状丘疹,为本病特征。4~5天以后,红斑自颊部及躯干上消退。皮疹消退次序和出疹次序相同。皮疹消退后不屑。有时复发。常见于春季,病程10天左右。预后良好。

检查

1.常规白细胞正常或略低,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2.组织病理表皮细胞水肿,真皮乳头层管扩张,皮细胞肿胀,在管、毛囊及汗腺周围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临床选方

常用

1.银翘加减:生地15克,银,鲜芦根各12克,皮、赤芍淡竹叶荆芥各6克,薄荷、生甘草各3克。上药水取汁,日服3次,每日1。功能。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2.消赤散加减:生地12克,茯苓金银、白藓皮各9克,牛蒡子、灯芯各6克,黄连木通、生甘草各3克。上药水取汁,日服3次,每日1。功能:凉血

3.白虎解毒汤加减:生石膏30克,知母皮各6克,元参、赤芍连翘各9克,银大青各12克,白茅15克。上药水取汁,日服3次,每日1。功能:清热凉血、解毒。

4.普济消毒饮加减:黄苓,连翘桔梗各9克,黄连陈皮、生甘草玄参马勃薄荷升麻柴胡各3克,12克,银6克。上药水取汁,日服3次,每日l。功能:、解毒清热。

5.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6克,黄芩黄柏栀子各9克,野菊花、生地、大青各12克。上药水取汁,日服3次,每日1。功能:清热凉血、解毒利湿

秘验

1.赤小豆15克,牛膝、川柏各9克,水服。

2.鲜油菜捣烂绞汁,温饮一小杯,每日2~3次。

3.绿豆粉2~3勺,桔皮半个,薄荷1钱,用水冲饮。

4.老丝瓜和老姜2~3,加黑糖,代水

5.益母草2.5钱,黄4两,每日服,连吃三次。

6.银l0克,麦冬30克,大黄、生甘草各3克,滚水泡服。

外用秘验

1.油菜适量,洗净,捣烂为泥于患处

2.红蚯蚓10条,白糖适量,金银15克,共捣外搽患处。

3.将鲜青苔与拌和,捣烂,外于局部。

4.丁香30克,薄荷5克,95%乙醇750毫升。3天后外搽。

5.大黄末,茶油麻油患处。

6.青黛15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调外

7.鲜白菜帮、绿豆菜、马齿各等份,共捣如泥.外患处。

8.苦瓜捣烂绞汁,涂于患处。

9.鲜山药适量,蓖麻子仁5粒,洗净后,共捣烂,于患处。

10.青鱼、青赛各等量,香油调成糊状,外潦患处。

鉴别诊断

(1)猩红热本病呈急性病容,临床表现咽痛、高热、皮疹为弥漫性红斑,周有苍白圈,草及愈后脱皮等征象。帕氏征:阳性。

(2)风疹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明显、发热麻疹样皮疹,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3)麻疹高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明显、皮疹为丘疹,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早期颊粘膜可见费克斑(Koplik斑)。

并发症

有时传染性红斑可使患有液疾病的儿童病情加重。如果孕妇感染此病,可能会导致流产,这些都是传染性红斑的并发症。

治疗

患病期间,需要隔离至皮疹消退为止。一般对症治疗,无需特殊处理。

保健贴士

大多数患儿只须注意休息,吃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如有发热者可服退烧药,如有其它症状可给予对症治疗,皮损处可外搽炉甘石以止痒。

相关事件

太谷县于2005年8月4日~8月10日发生不明原因传染性皮肤红斑病例的流,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1.1病例本次流共有4个发病点,查出发病人数54例,其中武警二支队六中队19人,山西农业大工地13人,阳邑乡新村砖厂15人,阳邑乡南杏林砖厂7人。

1.2发病时间分布发病时间最早的是8月4日,最迟的是8月12日。其中8月4日6人,8月5日3人,8月6日6人,8月7日23人,8月8日10人,8月9日3人,8月10号2人,8月12号1人。

1.3病人年龄分布最小的3岁,最大的60岁。

1.4性分布男性45人,女性9人。

1.5职业分布军人18人,砖厂民工19人,建筑民工13人,炊事员2人,儿童1人,其它1人(军人家属)。发病人群以外地暂住人,本地人仅有两例(1例为砖厂管理人员,另1例是炊事员)。

2临床特点

病例面颊及四肢和躯干部出现皮肤红斑,逐渐融,严重者压之不退色,有痒感,多数病人有发热,少数病人有关节肿胀和轻度的咳嗽,末梢常规化验除3人白细胞数增高以外其他均正常,X光检查部无异常改变。采用抗病毒、抗过敏治疗,多数病例7~10症状有所缓解;阳邑乡新村砖窑、阳邑乡南杏林砖窑未治疗的部分病例10~20天症状缓解。

3控制措施

对病人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减少人员接触。展健康教育,注意个人卫生,采取通、晾晒被褥、药物消毒等措施,改善环境卫生。采取积极的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

4讨论

(1)该病有明显的传染性,病例分布在四个暂住人集聚地,当地居民发病率很低,对当地人群传染性不强,提示该病在当地往年有流的可能。

(2)各年龄组均有病例发生,最小的3岁,最大的60岁,青壮年居多,这与四个发病地区人员构成有

(3)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地区男性构成人数明显高于女性。本文认为这与四个发病地区(单位)人员构成比有

(4)太谷县存在不明原因传染性皮肤红斑流的可能,今后应进一步注此类病例的流,并确诊发病原因。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