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0]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微信 栲栗果壳 乔木,高达20m,胸径60cm。树皮暗灰色,老时纵裂。小枝有椭圆形皮孔,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2.5cm;叶片披针形或卵圆披针形,长7-18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常圆形或宽楔形,中部以上有锯齿,网络较明显,叶两面近同色,中脉在上面有突起,无毛,羽状侧脉10-12对。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圆锥状或穗状,花序轴几无毛,雄花绿白色,细小,排成直立,分枝的圆锥状或穗状花序,簇生于小枝顶端;...... 目录 1基本信息 2生境分布 3药理作用 基本信息 栲栗果壳 【出处】出自《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拼音】 Kǎo Lì Guǒ Ké 【英语】 Exocarp of Chinese Evergreen chinkapin 【别名】锥栗壳 【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林甄的总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剥取种子时收集,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喜温暖湿润,常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地或谷地,与常绿阔叶林混交,有时与马尾松混交形成混交林。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西南部及云南等地。 药理作用 【性味】味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除湿热。主湿热腹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下载次数:0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棵麻 下一篇 播散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胶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