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梅毒
致病原因
梅毒侵入人体后,经过2-3周潜伏期(称第一潜伏期),即发生皮肤损害(典型损害为硬下疳)这是一期梅毒。发生皮肤损害后,机体产生抗体,从兔实验性梅毒的研究证明,梅毒初期的组织学特征是单核细胞侵润,在感染的第6天,即有淋巴细胞浸润,13天达高峰,随之巨噬细胞出现,病灶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此时,梅毒螺旋体见于硬下疳中的上皮细胞间隙中,以及位于上皮细胞的内陷或吞噬体内,或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小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及淋巴管和局部淋巴结中。
临床表现
发生时间一般在发病后2年,但也可更长时间达3-5年者。好发于40-50岁之间。主要是由于未经抗梅毒治疗或治疗时间不足,用药量不够。
三期梅毒的特征如下:①发生时间晚(感染后2-15年),病程长,如不治疗,可长达10-20-30年,甚至终生;②症状复杂,可累及任何组织器官,包括皮肤、粘膜、骨、关节以及各内脏,较易侵犯神经系统,易与其它疾病混淆,诊断困难;③体内及皮损中梅毒螺旋体少,传染力弱,但破坏组织力强,常造成组织缺损,器官破坏,可致残废,甚至危及生命;④抗梅治疗虽有疗效,但对已破坏的组织器官则无法修复。⑤梅毒血清反应不稳定,阴性率可达30%以上,脑脊液常有改变。
三期梅毒皮肤粘膜损害占晚期良性梅毒发生率的28.4%,多数在感染后3-10年内发生。临床上可分结节性梅毒疹、树胶肿、近关节结节。皮肤损害有如下特点;①数目少,孤立或簇集而非对称,常发生于易受外伤部位;②全身症状轻微,皮损缺乏自觉症如侵犯骨膜及骨则感疼痛,以夜间为甚;③有树胶肿性浸润硬结,破溃后形成的溃疡其底仍有硬固性浸润,消退甚慢,常达数月以上;④溃疡具有特异的肾形或马蹄形;⑤溃疡可中心治愈,而边缘常继续扩延;⑥损害表面梅毒螺旋体少,暗视野镜检难以查见,但接种可呈阳性;⑦破坏组织力大,愈合可形成瘢痕。
检查化验
一、梅毒螺旋体检查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在皮损处,用玻片刮取组织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见有活动的梅毒螺旋体;
(一)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心磷脂作抗原,测定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亦称反应素。
1.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是VDRL抗原的改良,敏感性及特异性与VDRL相似,优点是肉眼即可读出结果;
2.不加热血清反应素玻片试验也是VDRL抗原的改良,敏感性及特异性与VDRL相似。
1.荧光梅毒螺旋抗体吸收试验:此法是较敏感和较特异的螺旋体试验;
鉴别诊断
三期梅毒的诊断应作全面体格检查,注意全身皮肤、粘膜、骨骼、口腔、外阴、肛门及表浅淋巴结等部位,必要时进行心脏血管系统及其他系统检查等。
1.寻常狼疮:自儿童时期发病,持续多年,难自愈。愈后留有挛缩性疤痕,病损周围少有色素沉着。鼻部破坏多在鼻翼的软骨而非鼻骨,呈尖形鸟嘴状。梅毒血清反应阴性。
2.皮肤肿瘤:种类很多,它们一般体积较小,形状不整齐,突出皮面生长,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溃疡深浅不一,边缘不整,近部淋巴结可肿大。
并发症
治疗
梅毒的青霉素治疗方案:①晚期梅毒包括有三期皮肤、黏膜、骨损害的患者和病期在两年以上的潜伏梅毒以及心血管梅毒和神经梅毒等。对于良性晚期梅毒(血管、黏膜及骨等)的治疗可予普鲁卡因青霉素G肌肉注射,或用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②对于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梅毒不用苄星青霉素而用普鲁卡因青霉素肌肉注射。③两岁以上的先天梅毒治疗方法可按成人的相应病期进行,其用量不超过成人的剂量。
治疗则以驱邪为主,兼顾扶正,使邪毒去,元气充,而奏效。本病的治疗,应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中药治疗为辅,在抗生素中,以青霉素为主,宜足量,连续用药,务必彻底。而中医药除一般辅助治疗外,尚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实现治疗效果。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