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苦楝花

楝花:Melia azedarach),药用部位 以植物入药,功效分类 清热祛湿药;杀虫药;止痒药。1.楝 落乔木,高15-20m。树皮褐色纵裂,老紫色,有多数细小皮孔。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卵形,长3-7cm,宽2-3cm,先端长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钝尖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有星状毛,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余均无毛。花序腋生或生;淡......
目录

形态特征

1.楝 落乔木,高15-20m。树皮褐色纵裂,老紫色,有多数细小皮孔。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卵形,长3-7cm,宽2-3cm,先端长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钝尖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有星状毛,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余均无毛。花序腋生或生;紫色,长约1cm;花萼5裂,裂披针,两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倒披针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长约7mm;子房上位。核果卵形或近球,长1.5-2cm,淡黄色,4-5室,每室具1颗种子期4-5月,果熟期10-11月。

2. 川楝 乔木,高达10m。树皮褐色;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长约35cm;羽片4-5对;小卵形或窄卵形,长4-10cm,宽2-4cm,全缘或少有疏锯齿花序腋生;花萼灰绿色,萼片5-6;花瓣5-6,淡紫色雄蕊10或12,合生成筒。核果大,或近球,长约3cm,黄色或粟棕色果皮为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扁平。期3-4月,果期9-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生于海拔500-2100m的杂木林和疏林或平坝、丘陵地带湿润处,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路边。

分布情况

分布于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用价值

性味:味苦;性

功效治:清热祛湿;杀虫;止痒。热痱头癣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涂。

药方选录

1、治痱子瘙痒:楝花不拘多少,干,捣罗为细末,入蚌粉滑石末各少许,研匀。日频之。(《圣济总录》)

2、治头癣楝花适量。研细面,用鲜肉汤和白调涂患处。(《河南草药手册》)

药材来源

品种考

植物实图考》:“楝,处处有之。四月,红紫可爱,故信有楝花。”

药材基源

楝科植物楝 L.和川楝 Sieb.Et Zucc.的

产地溯源

产于四川、甘肃、云南贵州等地。

采收储藏

4-5月采收,晒干、阴干或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