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绳
形态特征
外部形态
攀援木质藤本;茎具皮孔;幼枝具褐色绒毛。叶纸质,卵状心形或近圆形,基部心形,长5—11厘米,宽4—6厘米,叶面被短柔毛,老渐无毛,叶背被绒毛;侧脉每边约5条;叶柄长1.5—4厘米,被绒毛,顶端具丛生小腺体。伞状聚伞花序腋生,着花多达20朵;萼片卵圆形至卵状长圆形,内面基部有腺体;花冠辐状,直径达1.6厘米,外面白色,内面紫红色,冠片卵圆形,长6—7毫米,宽4—6毫米,顶端钝而有微凹,有缘毛。
内部形态
内部形态副花冠裂片肉质肿胀,端部内角锐尖;花药顶端有膜片;花粉块长圆形,直立;子房无毛,心皮离生,柱头圆锥状,基部五角形,顶端2裂。蓇葖果狭披针形,长5—6厘米,直径约1.2厘米,外果皮具波纹,被短柔毛;种子扁平,卵状长圆形,长9毫米,宽5毫米,顶端种毛长2厘米。 花期4—8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药用价值
【拼 音】:KUSHENG
【主 治】:用于四肢风湿痛、瘀血疼痛、咳、哮喘、乳汁不通、外伤骨折疼痛。妇女月经不调。红本白带。
【别 名】:奶浆藤(云南、四川)、隔山撬、白丝藤、白浆藤(云南)、小木通、通光散、刀愈药、野泡通(云南、贵州)、藤木通、华南山藤(广西)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江苏、浙江、湖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区。
【拉丁名】:Dregea sinensis Hemsl
毒性
茎的毒性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茎有毒,小鼠腹腔注射茎的氯仿提取物800—1000mg/kg,出现无力、伏地、四肢外展、呼吸困难、阵发性翻滚、耳廓反射消失,最后翻正反射消失,5—12小时内相继死亡。
其他毒性
采摘注意事项
一定要阴天采摘,阴干或风干,不要暴晒。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