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蜂窝织炎
概述
病因
1.外因性
(1)眼眶周围外伤后,污染的异物、眼周围皮肤表面或结膜囊内的致病菌,可沿伤口进入眼眶软组织而发生急性感染性炎症。
(2)眼部手术也可是眼眶蜂窝织炎的诱因,如眼眶肿瘤切除术、斜视矫正术后感染均可引起眼眶蜂窝织炎。
2.内因性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蜂窝织炎应与儿童时期眼眶恶性肿瘤进行鉴别,如横纹肌肉瘤,绿色瘤等。
1.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原发于眶内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发展快,死亡率高,部分病例有外伤史,临床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表现似急性,亚急性炎症,患儿全身情况差,眼部疼痛,眼睑充血水肿,眼球突出发展迅速,多向前下方突出,由于肿瘤出血,坏死,眼球突出可以突然加重,多数病例在眶缘可扪及肿物,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眼底可见视盘及视网膜水肿,超声显示眶内有占位病变,边界清,前缘不规则,肿瘤内回声低而少,眼球筋膜囊加宽,视盘水肿,眼球受压变形,CT显示眶内有软组织密度影,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外周血检查正常。
2.绿色瘤(chloroma) 即粒细胞性白血病直接浸润眶骨或眶内软组织形成肿块,绿色瘤也是儿童时期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多见10岁以下儿童,发病急,发展快,伴低热或鼻出血,眼球突出,眼睑结膜充血水肿,睑裂不能闭合,暴露性角膜炎,眼球运动障碍,全身检查发现肝,脾大,可发现身体其他部位肿物,超声及CT均可发现眶内占位病变,外周血检查见幼稚白细胞,骨髓穿刺见大量不成熟的粒细胞可以确诊。
3.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分为眼内期,青光眼期,眼外期和转移期4期,其青光眼期和眼外期,患儿常有哭闹,全身不适,眼畏光流泪,眼睑充血水肿,睑裂不能闭合,角膜溃疡,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等,注意患儿瞳孔呈黄白色,X线显示眶腔扩大,可见视神经管扩大,超声探查显示玻璃体腔内有实性肿物,内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常见钙斑反射及声影,视神经增粗,眼外期可见眶内有形状不规则的低回声区,与眼内实性肿物连续,CT对眼外期有特征性发现,常见肿瘤内有不规则钙斑。
4.黄色瘤病(xanthomatosis,Hand-Schüller-Christian syndrome) 是一种多灶性病变,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以颅骨破坏,眼球突出,尿崩症三联征为特点,全身表现有发热,不适,营养不良,肝脾淋巴结肿大,眼球向前下方突出,视力下降,眼球固定,上睑下垂,X线检查发现扁平骨多灶性溶骨性改变,呈地图样,CT常见眶壁骨破坏,软组织占位病变。
眼眶恶性肿瘤病程短,眼睑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及视力下降,超声显示眶内有占位病变,缺乏眶内脂肪水肿征,CT显示眶内占位病变外,同时显示骨破坏。
炎性假瘤发病急者需与眶蜂窝织炎鉴别,其鉴别点为眼部症状不伴有发热不适,超声探查显示球筋膜水肿及T型征,同时可显示不规则占位病变或眼外肌,泪腺肿大,视神经增粗等,CT扫描优于超声,显示脂肪内高密度肿块,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楚,伴有眼球壁增厚,眼外肌肥大,泪腺肿大,眶蜂窝织炎有脓肿形成时也可有不规则的高密度区,两者需结合临床进行鉴别,与眼眶寄生虫鉴别,如果虫体死亡,裂解层引起炎症反应和眼眶脓肿,应在手术中仔细寻找有无寄生虫。
治疗
2.全身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积极控制炎症。
3.眼部使用抗生素眼药。
4.当眼部影像学检查发现有明确脓肿形成时,可行切开排脓术,并置入引流条;同时将脓液做细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以进一步指导抗生素的应用。
预后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