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苦豆根

苦豆根 山豆根:三小山豆根,胡豆莲,拉丁文:.Euchrestajaponica豆科,山豆根植物,藤状灌木,几不分枝上常生定根仅具小3枚;叶柄长4-5.5厘米,被短柔毛,近轴面有一明显的沟槽;小厚纸质,,具有清,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生长于山谷或山坡密林中,海拔800-1350米产广西,广东四川湖南江西浙江;亦分布于日本。藤状灌木,几不分枝上常生定根仅具......
目录

形态特征

藤状灌木,几不分枝上常生定根仅具小3枚;叶柄长4-5.5厘米,被短柔毛,近轴面有一明显的沟槽;小厚纸质,,长8-9.5厘米,宽3-5厘米,先端短渐尖至钝,基部宽楔形,上面暗绿色,无毛,干后呈现皱纹,下面苍绿色,被短柔毛;侧脉极不明显;生小叶柄长0.5-1.3厘米,侧生小叶柄几无。总状花序长6-10.5厘米,总花梗长3-5.5厘米,花梗长0.5-0.7厘米,均被短柔毛;苞片细小,钻花萼杯状,长3-5毫米,宽4-6毫米,外均被短柔毛,裂钝三角花冠白色,旗瓣瓣,长1厘米,宽2-3毫米,先端钝,匙,基部外面疏被短柔毛瓣柄线形,略向后折,长约2毫米,翼瓣,先端钝,瓣长9毫米,宽2-3毫米,瓣柄卷线形,长约2.5毫米,宽不及1毫米,龙骨瓣上半部粘,极易分离,瓣,长约1厘米,宽3.5毫米,基部有小,瓣柄长约2毫米;子房扁长线形,长5毫米,子房柄长约4毫米,花柱长3毫米。果序长约8厘米,荚果,长1.2-1.7厘米,宽1.1厘米,先端钝,具细尖,黑色,光滑,果梗长1厘米,果颈长4厘米,无毛。

生长习性

生长于山谷或山坡密林中,海拔800-1350米。野生是生长生长生长于石山脚下或石缝中,喜温暖、凉爽的环境,25~30℃最适宜生长。不耐,绝对温度低于5℃时生长停滞。一般土壤均能种植。忌积水。

地理分布

产广西、广东四川湖南江西浙江;亦分布于日本。产地要位于中亚热带,星生于沟谷溪边常绿阔林下,喜阴湿、腐殖质丰富的生境。分布区1月平均温5.5-8.0℃,绝对最低温可达-5℃,7月平均温26-28℃,年降水量1400-2000毫米。土壤为红壤或黄壤,pH值4.5-5.5。期7月,果期9-10月。分布于中国与日本,在我国的西南、中部、南部和台湾地区都有分布。该属的系统地位尚有争论。

日本植物家大桥厷好(HiroyoshiOhashi)态、生态、植物地理、细胞及生化等面的资料,认为该属比较原始,接近槐族而又有所不同,应另分出成为一个具单属的新族。因此本种对研究豆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及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等有一定的意义。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因发力低,生长较慢,要注意遮荫及防。胡豆莲忌重茬和迎茬,重茬:连作;迎茬:隔季种植,最好与其他作物轮作,胡豆莲与玉米间作

深耕或深松,细致整地,蓄水保墒,改善耕层通气条件,有利胡豆莲根瘤发育

胡豆莲需排水良好,土壤深厚,并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适宜的土壤pH值为6.5-7.0,酸性土壤对胡豆莲根瘤菌的发育不利。

种植

(一) 种子准备

选用高质量种子根瘤菌拌种(根瘤0.25克/亩)。药拌种以防腐病。

(二) 播期

据品种类型,种植制度,候条件等灵活掌握,春胡豆莲:5-10cm地温稳定通过8-10℃即可播种.华北一般在4月下至5月上。其它胡豆莲:温度不是要因素,应当尽早播种。

(三) 理密植

1、理密植原则:肥田宜稀,瘦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张型品种宜稀,收敛型品种宜密;早播宜稀,晚播(夏播)宜密;高温区宜稀,低温区宜密。

2、适宜种植密度:华北地区,适宜稀植的1万-1.5万株/亩;适宜密植的2万-3万株/亩。

施肥:

(一) 需肥规律

1、需肥量:胡豆莲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千克胡豆莲种子,需吸收纯氮6.5千克,有效磷1.5千克,有效钾3.2千克

三者比例大致为4:1:2,高于水稻,小麦玉米根瘤菌只能固定氮素,但供给胡豆莲的氮也仅占胡豆莲需氮总量的25%-60%,还必须施用一定数量的氮,磷和钾肥,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对钼反应敏。

2、需肥时期:胡豆莲自身有固氮作用,胡豆莲生长发育所需肥料根瘤菌供给和从土壤中吸收,苗期需要氮素比较少,但容易肥,固氮作用高峰集中于至鼓粒期,前和鼓粒后期固氮能力均较弱。至鼓粒期是胡豆莲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前和鼓粒后吸收养分较少。

(二) 理施肥

1、施肥量:一般每亩施用N5-7公斤,磷肥20-25公斤,钾肥5-10公斤,钼肥(钼酸铵)20-30克。

2、施肥时期

(1) 基肥;以农家肥为,全部磷肥,钾肥,多施有机肥:用较多的有机肥作底肥,不仅有利于胡豆莲生长发育,而且有利于根瘤菌的繁殖根瘤成,增强固氮能力,麦茬直播夏胡豆莲由于播种时间紧,来不及整地施基肥,应强调前茬小麦田多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一般地块每亩可施尿素5千克或碳酸氢铵15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或磷酸二铵8-10千克,高肥田可少施或不施氮肥。

(2) 种肥:薄地用少量氮肥作种肥效果更好,种肥用量要少,肥种与种子隔离,以免烧种;

一般地块种肥每亩施尿素3-5千克,同时配施10-15千克过磷酸钙为宜,或每亩施尿素2-3千克加磷酸二铵3千克

钼肥可拌种。

(3) 追肥:胡豆莲需氮素虽多,但由于其自身具有固氮能力,因此需要施用的氮肥并不太多,中等以下肥力田块,适时适量施用氮肥有较好的增产效果,肥力较高的田块则不明显,施用过多不仅浪费,而且还会造成减产,键是分枝期到初期,一般施用尿素3-5公斤,肥地此肥可不施。

(4) 外追肥:进入荚期是需要各种养元素最多的时期,而鼓粒期后植株衰老,吸收能力下降,胡豆莲常因缺肥而造成早衰减产,一般每亩可用磷酸二铵1千克或尿素0.5-1千克,加硼砂100克,对水50-60千克;

晴天傍晚喷施,喷施部位以叶片面为好,期可用10-12克钼酸铵兑水50-60斤喷施,从结荚始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结外喷肥,在肥液中加入适当品种和适量的植物生长

灌溉:耗水规律:胡豆莲需水较多,每成1g干物质需水700g左右,腾系数为300-1000,苗期比较耐旱,早熟品种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小,受干旱影响减产严重,生育期较长的中,晚熟品种根系较发达,受旱害较轻,小粒品种受旱对产量影响较小,播种-出苗耗水量占5%,出苗-分枝耗水量占13%,分枝-耗水量占17%,-鼓粒耗水量占45%,鼓粒-成熟耗水量占20%,从始期,植株生长快,需水量逐渐增大,为水分敏感期。

田间管理

(一)间苗,定苗:第一时进,间苗,定苗一次完成。确保密度

(二) 中耕除草:一般进2-3 次。

(三) 化除草:可用化除草防除,特注意除草的类型,有些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施用后,可能对下茬谷类作物有影响,防除阔杂草时应当注意对胡豆莲的危害。

(四)胡豆莲生长:2,3,5,—三碘苯甲酸(TIBA):抑制生长,矮化秸秆,增增粒,促进早熟,增产灵(4—三碘苯氧乙酸):促进生长发育,矮壮素(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节间缩短,秸秆粗壮,防止倒伏。

收获加工

荚果成熟时间差异较常,收获过晚,一部分荚果裂,造成产量损失,收获过早,未成熟荚果比例大,产量降低

一般在80%-90%左右叶片落完时收获,可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胡豆莲黄熟末期为适收期,当种子含水量达到13%时可以入库。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残须根洗净晒干,以秋季采挖者质佳。

影响:整个植株自然从上到下的顺序分为上、中、下部分取材后,每一部分大约修剪至长5-6cm,修剪时留2-3个,以IBA50mg·L NAA50mg·L一溶液处理3h作为处理,用上、中、下三个部位都插入到清水中做相应部位的对照。上述条件插入基质30d后统计植株百分比、根系长度、平均生数、新生要最长长。处理胡豆莲的生植株百分比均高于其它的,三个处理依次增强,分为对照1.16、1.53、2.47的倍,说明浓度低的处理的时间越长植株百分比越高。平均生的数量以处理Ⅱ的最高是对照的2.97倍,其次处理I和处理Ⅱ分为对照的2.13、2.64倍。以IBA250mg·L NAA250mg·L-,处理1.5h的生数最多。

各处理生后的平均根系长均大于对照,依次为对照的1.1l、1.23、2.06倍,以浓度IBA50mg·L NAA50mg·L。的处理Ⅲ根系生长最快。照大,增幅从上到下依次降低。平均生数的从上到下降低,但与对照相比的增幅却是下、中、上的顺序依次降低。新生最长平均长都略高于对照。间的延长,生率、成活率、平均生数、平均长、最长长依次增加;并且中上部扦插率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下部条。胡豆莲的扦插试验,为无性繁殖胡豆莲植株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植物现况

多年野外实地调查及访问发现,胡豆莲在金佛山的分布区域极为狭窄,数量相当稀少,以前仅在沙、庙坝的沟谷中有发现。近20年来,其分布区域和数量又急剧锐减,沙几乎已绝迹,仅在庙坝还有少量残存,在整个金佛山保护区,其资源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在1997年和1999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录》中,胡豆莲被收录为二级保护种(《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批)将其例入三级保护种),可见其在全国的资源量也较为稀少。

濒危原因:

胡豆莲种群数量的不断下降说明其濒危状况仍在进一步加剧。种群数量下降是多面原因起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胡豆莲种群退化、资源衰竭的因素,可大致分为因和外因两大类:

在因素:要归结于繁殖能力低下及生长缓慢。胡豆莲在野外依靠种子繁殖,在自然条件下,胡豆莲受阴湿的环境影响,传粉效率和结籽率都很低,其较差的种子萌发力,使种子一幼苗转化率也低,再加上其生长缓慢,严重制约了种群的扩大。

外在因素:最本的原因就是对胡豆莲生境的破坏。人们对森林的破坏,使湿度、光照及土壤肥力等环境因素改变,导致了胡豆莲生境恶化,进而使其繁殖能力和生活能力下降,限制了种群的生存发展。如庙坝生长在竹林下的胡豆莲,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沟谷中的森林被破坏后,南川镰序竹沿沟底向上急速扩展,直接覆盖了原胡豆莲的生长地,在这种密不透光的竹林下,虽能勉强生长,但却几乎不能繁殖

其次就是人们的毁灭性采集。由于胡豆莲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当地人长期以来便是见一株采一株,使得野生资源急剧下降。

保护对策:

据胡豆莲的资源现状及濒危原因,拟提出以下对策:

加强保护和宣传:通过调查研究,制定科的保护规划和法规,借助媒体加强宣传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特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提高人们保护和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对那些破坏资源、采集保护物种的违法为进严惩上。

就地保护:近两年来,展了胡豆莲野生变家种初步研究工作,通过研究发现,胡豆莲的扦插成活率较高,可以通过就地扦插繁殖法扩大其种群。

加强相研究:通过对胡豆莲的生物生态特性、生理、生化、人工种植等全面深入研究,可以保制订的保护规划和政策的科性和准确性,为迁地保护和资源的理利用提供科依据。

药用价值

山豆根】:SHANDOUGEN

【出处】∶《宝本草》。

【释】:解毒、黄结、中药。[颂曰]其蔓如大豆,因以为

【来源】:为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

【功效】:清,解毒,消肿,止痛。

治】: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

含之汁,解咽喉肿毒,极妙。(苏颂)

性味归经】:苦,

①《宝本草》:“味甘,无毒。”

②《梦溪笔谈·药议》:“味极苦。”

③ 《本草正》:“味大苦,大。”

《要药分》:“入大肠。”

用法用量:服:汤,15~25克;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捣

【用药忌宜】:胃虚泄泻者忌服。

①《本草疏》:“虚寒者勿服。”

②《本草汇》:“脾虚食少而泻者,切勿沾。”

③《得配本草》:“虚火咽喉肿痛者用。”

】:山大豆、黄结(《》)、苦豆(《中药材手册》)。原植物广豆:柔

【处】:豆山豆根广豆、南豆北豆苦豆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中国南部。产广西。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4~5月或8~9月间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拉丁】:药材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原植物广豆Sophora subprostrata Chun et T.Chen,

炮制法】:拣净杂质,粗细分档,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切,晒干。或除去残及杂质,浸泡,洗净,润透,切厚,晒干。

性味归经】苦,;有毒。归

【功能与治】清热解毒,消肿利。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肿痛。

【用法与用量】 3~6克。

【贮藏】 置干处。

始载于《宝本草》。《本草图》云:“生剑南及宜州、果州山谷。今广西亦有,以忠州、万州者为佳苗蔓 如豆,以此为青,疼不凋 ,八月采用。”又曰:广南者如小槐,高余。”《本草品汇要》云:“道地宜州、果州、以忠、万州者佳。”《药物出产辨》云:“产广西南宁、百色等处。”

药材鉴定

呈不规则的结状,端常残留基或痕,其下着生数条为长,有时分枝,略弯,长10~20~35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棕色至黑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略突起的皮孔。质硬难折断,断面略平坦、浅棕色,并可见环状成层,中微弱,味极苦。以粗壮块大、粉多者为佳。贵州、广西。

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排列整齐。皮层窄,细胞切向延长,有的含草酸钙晶;含晶细胞较周围薄壁细胞小,可见2-4个含晶细胞呈切向相聚。皮部宽广;韧皮纤维多成束或单个在,有的纤维束周围细胞含晶,成晶纤维筛管群于皮部侧较明显;韧皮射线明显。成层成环。木质部皮部稍窄;木射线宽1-多列细胞,细胞壁稍厚,具纹孔导管多个相聚单个在,常含黄棕色树脂块,其周围有木纤维束。

粉末鉴淡黄色或黄棕色

纤维及晶纤维及晶纤维无色或黄棕色纤维细长,常扭,直径 11-31μm,少数膨大约至54μm,壁极厚,非木化,初生壁次生壁易分离,表面有纵裂纹。晶纤维的含晶细胞壁不均匀木化增厚。

②含晶厚壁细胞类、类长或不规则,壁极厚,木化,含草酸钙晶,有的细胞分隔,含2-3个晶。

③草酸钙晶类菱形或多面,直径9-33μm,长18-37μm。此外,有少数石细胞、网纹及具缘纹孔导管、木栓细胞、淀粉粒等。

鉴定

(1)用10%氢氧化钠液滴于药材表面,色由橙红色变为血红色,久置不褪色。(色素反应)

(2)取该品粉末0.5g,加70%乙醇10ml,置水上加热回流30min,滤过,滤液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5ml溶解,滤过,滤液分置两支试管中,并分滴加:

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产生红棕色沉淀;

②碘化钾试液,发生黄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拼音】:Shandougen

【英文】:RADIX ET RHIZOMA SOPHORAE TONKINENSIS

【书页号】:2005年版一部-19-20

该品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 的干。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干

成分

广豆中离析得出生物碱类: 苦参碱(Matrine)、氧苦参碱(Oxymatrine)、臭豆碱(Anagyrine)、甲基金雀花碱(Methylcytisine)、槐果碱(Sophocarpine);黄酮类: 槐定(Sophora- din)、槐酮(Sophoranone)、槐多色烯(Sophorado- chromene)、槐诺色烯(Sophoranochromene);l-朝鲜槐英(l-Maackiain)、染料木素(Genistein)、紫檀素(Pterocarpine)、红车轴草甙(Trifolirhizin)以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羽扇豆醇(Lupeol)、一群咖啡酸的高级烷酯醇等.越南槐中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金雀花碱(Cytisine)、氧化槐果碱(Oxysophocarpine )、槐安(Sophovamine)及槐醇(Sophovauol)等.

蝙蝠葛中含生物碱: 蝙蝠葛醇灵(Daurino- line)、阿克吐明(Acutumine)、阿克吐米定(Acutu- midine)、阿克吐明宁(Acutuminine)、华月碱(Sinomenine)、二华月碱(Disinomenine)、千金藤灵(Stepharine)、蝙蝠葛柯灵(Dauricoline)、车里灵(Chelilanthifoline)、千金藤醇里定(Stepholi- dine).

成分:含总生物碱约0.93%,其中苦参碱(matrine)0.52%,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0.35%,以及微量的臭豆碱(anagyrine)和甲基金雀花碱(methylcytisne);并含槐果碱(sophocarpine)。黄酮类化物有紫檀素(pterocarpin)和l-三豆高丽槐甙(l-trifolirhizin,l- maackioin-β-D-glucoside),后者酶水解得l-高丽槐素(l-maackiain),均为紫檀素类化物,有抗癌作用,其作用甙比甙元强,右旋体比左旋体强。另含山豆根素(sophoranone)、山豆根酮(sophoradin)、山豆根色烯素 (sophoranochromene)、山豆根色烯查酮(sophoradochromene)、山豆根色烯素 (sophoranochromene)、山豆根色烯查酮(sophoradochromene)、山豆根色满素(2-[{3′- hydroxy-2′,2′-dimethyl-8′-(3-methy-2-butenyl)}chroman-6′-yl]-7-hydroxy-8-(3- methyl-2-butenyl)chroman-4-one)、山豆根苯并二氢呋喃素(2-[{2′-(l-hydroxy-l- methylethyl)-7′-(3-methyl-2-butenyl)-2′,3′-dihydrobenzofuran}-5′-yl]-7- hydroxy-8-(3-methyl-2-butenyl)chroman-4-one)、大豆素(daiazein)、山豆根苯并吡喃素(2-[(7′-hydroxy-2′-dimethyl-2H-benzopyran)-6′-yl]-7-hydroxy-8-(3-methyl-2- butenyl)chroman-4-one)、4′,7-二羟基-6,8-双(3-甲基-2-丁烯)二氢黄酮(4′,7- trihydroxy-6,8-bis-(3-methyl-2-butenyl)flavanone)、2′,4′,7-三羟基-6,8-双(3- 甲基-2-丁烯)二氢黄酮(2′,4′,7-trihydroxy-6,8-bis-(3-methyl-2- butenyl)flavanone)、山豆根新色烯查酮(6-[3-(2′,4′- dihydroxyphenyl)acryloyl]-7-hydroxy-2,2-dimethyl-8-(3-methyl-2-butenyl)2H- benzopyrane)、山豆根新色烯素(2-(2′,4′-dihydroxyphenyl)-8,8-dimethyl-10-(3- methyl-2-butenyl)-8H-pyreano[2,3-d]chroman-4-one)及柒料木素;其所含酚性物质,水解得咖啡酸和长链醇(CnH2n+1OH,n=20,21,23,24,25,26)其中以C26为,占72.4%;此外,尚含羽扇豆醇、β-谷甾醇、维生素C和维生素B1。有报道,中性多糖由D-半乳糖和D-葡萄糖组成,其分子比为1:1。

毒副作用

基本介绍

山豆根为治要药,但有严重的毒副作用

山豆根为治要药,多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病毒性炎以及某些肿等疾病,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山豆根性味,有清热解毒、利消肿之功效,但同时伴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常用量为3~9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豆根要含生物碱及黄酮化物,生物碱有槐果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黄酮类包括柔槐酮、柔怀素等.山豆根中毒患者较多见,尤其是超量服用者.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愧的。该品种存在全国性的同异物混乱现象。

山豆根毒性作用:山豆根可使肝脏中TNF-A水平升高, 并使组织ICAM-1的表达增强, 通过炎症

反应加重细胞的损伤, 最后导致损伤。

中毒原因

(1)大量应用。

(2)品种混乱,如北豆与南豆山豆根)不分,甚至制原料发生混淆。

临床表现

山豆根中毒发生率极高,每年都有这面的报道,如曾发生在北京天津等地饮用自配的含山豆根以预防感冒,造成数起百余人中毒事件,其中死亡4例。中毒量与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一般在10g以上便容易中毒,少数病人服用6g亦可出现毒性反应。中毒反应多在服药后5分钟至半小时出现,亦有几小时后出现者。另外,时间延长,则毒性显著增加,可能与所含神经毒成分有

(1)神经系统:苦参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初期呈兴奋,继以麻痹的作用,临床表现为头昏眼花、疲乏无力、嗜睡、微恶寒(毛孔粟粒),或吐白沫,步态不稳,或共济失调、视物不明,个出现急性神经炎或眼球震颤。语言障碍,严重者可起大汗淋漓、深浅感觉障碍、意识不清,全身肉颤动、抽搐、掠昏迷、终至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据报道,有因牙痛炎服用含山豆根后出现昏迷者。

(2)消化系统山豆根能使碱能自神经系统兴奋,并对肠遭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肠功能紊乱。表现为恶心呕吐部不适、纳差腹痛腹泻等。

(3)心血管系统:轻者一般不会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严重中毒时可心慌率加快。压下降等症状

(4)呼吸系统苦参碱能麻痹呼吸运动神经末梢,呼吸急促、呼吸暂停、发绀。检查双可闻及大量水泡音,鼻腔沫溢出。据报道严重中毒可发生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此外少数病人尚可出现少尿无尿急性功能衰竭。

临床应用

1、治疗宫颈糜烂将山豆根(品种未详,下同)研成细粉,高压消毒。先以1:1000新洁尔灭消毒宫颈,后用棉球蘸山豆根粉涂宫颈糜烂处,1~3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320例,一疗程后痊愈156例,好转94例,无效70例,有效率为78.1%。

2、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山豆根5钱,大青2两,生甘草5钱,加4倍量的水浸半天,两次,滤液并,一日四次分服。治疗12例,痊愈11例;无效1例。据观察,体温降至正常平均为1.63天,症状及体征大多在3~5天明显减轻或消失。

抢救治疗

(1)对轻、中度中毒注射山莨菪碱,用5~10mg,静推注50%葡萄糖60ml加维生素B6100mg和维生素C200mg。

重者

① 洗导泻,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洗,用硫酸镁硫酸钠导泻,但服药超过4小时则因药药已吸收,效果较差。

② 用葡萄糖盐水、维生素C和山莨菪碱或阿托品滴注,或加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水松。剧烈呕吐脱水者加用10%氯化钾20ml,5%碳酸氢钠100ml。

③ 镇静:苯巴妥钠、安定或异丙嗪注射。

④ 应用小阿托品分次注射,以缓解肠道痉挛、水肿

昏迷时应用促进苏醒药物如氯酯醒、胞二磷碱。对压下降、水肿呼吸衰竭者,应输氧,并使用呼吸兴奋洛贝林。可拉明,各1支交替注射,并定时注射阿托品(至压恢复正常为止)。

少尿无尿者,应在50%葡萄糖液中加呋塞米静注射。

(2)结中药调理:

健脾、温中安生姜吴茱萸党参白术炙甘草、获苓,陈皮、砂仁、天麻、白七厘。法夏泽泻等,中医常规量组应用;或生姜大枣、红糖各20克。

针灸:灸百会、中脘。、足三里。

胡豆莲 -

胃虚泄泻者忌服。

①《本草疏》:“虚寒者勿服。”

②《本草汇》:“脾虚食少而泻者,切勿沾。”

③《得配本草》:“虚火咽喉肿痛者用。”

选录

1、治疗赤白痢::山豆根 捣末蜜.空 水下二十 三服.(《备急》)

2、治疗疮癣:山豆根 捣末 腊月猪脂调涂.(《备急》)

3、 治疗头风 头上白屑:山豆根 捣末 油调涂.(《备急》)

4、 治疗齿痛:山豆根 含于痛处.(《备急》)

5、治疗喉风 水谷不下:山豆根白药等份.水噙之 下.(《外科集验》)

6、治疗中发:用山豆根噙之 追涎即愈 势重不能言者 频以鸡翎扫入涎出.(《永类钤》)

7、水蛊大有声,而皮色黑者。山豆根末,服二钱。(《圣惠》)

描述

1.山豆根汤(《慈幼新书》)治太阳少阴,为风寒壅遏,流连咽喉发肿,涎愁浊,疼痛难堪,发为肉者。射干麦冬花粉甘草、元参、山豆根。水服。山豆根清热消肿。

2.山豆根(《仁斋直指》)治咽喉上隔热毒患瘰疬者。山豆根紫苏叶,细锉,汤,临卧服。山豆根解毒消肿。

3.(《中药临床应用》)治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属实热者。山豆根射干9克,桔梗牛蒡子各6克,生甘草3克。水服。山豆根消肿,为君药。

文献论述

1、《本草疏》:“山豆根,甘所以和毒,所以除热,凡毒必热必辛,得清,甘苦之味,则诸毒自解,故为解毒清热之上药。凡痛必因于热,毒解热,则痛自止,疮肿自消。急黄,乃热极所发,故必发热,热上熏则发咳嗽诸虫湿热所化,故悉之,而多获奇效也。”“入乳毒药中,能消乳癌。”

2、《本草汇言》:“山豆根,苦清肃,得降下之令,善除郁热,凡一切暴感热疾,凉而解毒,表里上下,无不宜之。”

3、《本草求真》:“山豆根,功专泻心,及降阴火逆,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缘少阴,上咽喉咽喉虽处上,而逼近于,故凡咽喉肿痛,多因挟其相火交炽,以致逼迫不宁。治常用此以降上逆之,俾自上达下,而心气因尔以除。”

4、《本草正义》:“山豆根,《宝本草》虽谓气味,然其实甚苦,沈存中《梦溪笔谈》已言《本草》之误。盖苦泄降,其味甚厚,故能解毒而疗疮疡之肿痛,兼能杀虫治黄,皆惟大热之实症为宜。又治发热咳嗽,则以胃热咳言之,非不问虚实热,可为咳嗽之通用品也。今人专以治咽喉肿痛,则直折火毒之上炎,亦惟实热塞者,始为宜。而外束之痛、尚须辛凉开泄者,则必不可早投,反恐遏抑不宣,重增其困。石顽所谓解痘疹热毒喉痹者,意固不差,但近今痧,为病最多,然有外感毒症未罢及胃实热如焚两候,先后不同,投药即因而大异,如有表者先投降,则外,适以攻,如热者误授清扬,则烈,顿成焦土,临症者岂可不辨之于早?濒糊谓研末汤服治腹胀喘满,服治女人腹胀服治下痢,则必皆属于实热壅塞者,庶乎相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