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蝌蚪

蝌蚪 蝌蚪(英文:Tadpole)是无尾蛙科动物。蝌蚪身体呈纺锤,无四肢、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它生活的最适温度为23~25℃。其靠体残存的卵黄供给养,以群居为蝌蚪青蛙的幼体。蝌蚪牙齿齿,在光显微镜下面看,就像一的针,放在电子显微镜下面看,像一排匕首;它仅有一个原基;它不仅样子像,运动也像肉发达的尾巴提供推力,上下或左右摆动,推动它前......
目录

形态特征

蛙和蟾蜍水生幼体。与蝾螈幼体相比,其体短、卵形、尾宽、小、无外鳃。鳃被鳃盖覆盖。体色较浅、身体略呈、尾巴长、长在头部前端的是青蛙蝌蚪。身体呈黑色而尾巴较浅、体、尾巴短、在头部前端面的则是蟾蜍蝌蚪蟾蜍蝌蚪黑色在头的前端面上,青蛙蝌蚪体色较浅,在头的前端。蟾蜍蝌蚪青蛙的个头小。密集成群的是蟾蜍蝌蚪,较为分的大都是青蛙蝌蚪

生活习性

蝌蚪在自然条件下,每只雌蛙的产卵总量可达5000枚左右,孵化率约为50%,而蝌蚪的存活率仅有20%~30%。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蝌蚪一般在母蛙产卵后人工孵化8~15d孵出。刚孵化的蝌蚪体呈棕黄色,体长6~8mm,头部有马蹄吸盘,用于附着,位于吸盘下,体质较弱,活动量小,通过卵黄囊供给养,不进摄食,3d后,可以投喂外源性养物质,以满足其养需求及生长需要。蝌蚪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3~25 ℃,适宜pH在6~8之间,蝌蚪生长缓慢,自蝌蚪变态成幼蛙约需要60~80d,一般分为初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各个时期蝌蚪养需要有所差异。

繁殖饲养

养殖池建造

人工养殖蝌蚪,为了保济效益,一般采用集约化养殖模式,故在建池时应确保规范化,为蝌蚪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

蛙池设计为1m×2m的长内壁涂有防渗涂料,提高池内壁的光滑度,以免水泥池壁对蝌蚪造成损伤,同时还避免幼蛙的攀爬,发生逃逸现象。池底有一定的坡度,在水陆比2∶1的条件下,确保3~10cm的水深。并在底部装置2~4加热棒,以保蝌蚪在冬季可以正常发育,减少冬季发育时间。水池底部设有,与池外塑料管相接,用以调水位。养殖池部加设网盖,用以防止敌害生物的侵袭。

蝌蚪培养

一般而言,4~7月份孵化的蝌蚪在7~9月份可以完成变态,8~9月后孵化的蝌蚪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才能变态成幼蛙。在人工加热条件下,水温维持恒定,避免了越冬管理,缩短了蝌蚪在冬季变态发育的时间。

蝌蚪饲养管理:蝌蚪期是幼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决定蝌蚪生长发育变态幼蛙的产出数量。初期为孵化后1~10d,可以投,可以投喂熟蛋黄等高蛋白流质饲料用法为:将熟蛋黄揉碎,用水化,以40纱网过滤后定点投喂,早晚各一次,用量为每3000尾喂1个。并在投喂1h后,对 养殖池水进换水作 业,以确 保 水 质 清爽。5~6d后,可以投喂粉状饲料,将粉状饲料制成团状投放于饲料盘中即可。生长前期为10~20d,虽然在这一期间,蝌蚪的消化功能仍不够强大,但发育迅速,需要更多食物,所以这一时期也是影响蝌蚪存活率的键时期。在饲料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日常所需,要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以细嫩藻类植物等。同时在投喂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清爽的水质,及时处理残饵及粪便。一般认为20~50d为蝌蚪生长中期,此时期始初步进饵料驯化,确保蝌蚪从以植物性饵料为转变为以动物性饵料为,管理上同样需要保水质,若养殖水温较低,可打加热棒进加温处理以缩短该期的时间。生长后期在50~78d,后期是蝌蚪变态键时期,该时期蝌蚪出现前后肢,并有完全水生转化至水陆两栖。变态时,蝌蚪首先长出前肢,其后,尾部慢慢被吸收,此时蝌蚪停止摄食,故在保提供充足食物的时候,也需要注意水质问题及投喂状况。幼蛙刚刚完成变态时,各种器官还不很完善和发达,特是捕食和运动器官,若得不到饵料补充极易发生死亡现 象,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活体饵料进投喂。

蝌蚪蝌蚪生长发育后,变态的时间受繁殖孵化季和外界温的影响极大,一般5~7月份产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个月中可以变态,8~9月份以后繁殖孵化的蝌蚪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才能变态成幼蛙。

发育阶段

蝌蚪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外,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

尾大而扁,有分的上下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

出现后,以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始在水中独立生活。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面中部或后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鳃进呼吸,随着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

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

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蝾螈。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著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

有尾中的鳗螈等终生有鳃,水生活。蝌蚪变态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的幼体外略似蝌蚪,在分布区蝌蚪应该注意。站在蝌蚪的角度,蝌蚪怕被金蟾蜍吃掉,于是就躲在妈妈的肚子里,变成小蟾蜍

生长阶段

蝌蚪生长初期:(1~10d)蝌蚪孵出三天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成时始觅食,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 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

蝌蚪生长前期:(10~20d)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要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以细嫩的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者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通过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cm,体色变为淡棕色部有乳白色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纹。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一般蝌蚪生活在水里。

生长中期:(20~50d)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始以植物性饵料为,动物性饵料为,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饲喂。管理上要注意保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饵料残渣。饲养密度以每平米300~500尾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

蝌蚪生长后期:(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考】出自《本草拾遗》。

】活师、科斗、活东、玄蟆子、玄针、蟆儿、聒子、蟆台、蟆粘、水仙子。

【来源】蛙科动物黑斑Rana nigromaculataHallowell的幼体。春季于水中捞取.除去杂质,洗净,水烫死,干或晒干。

【鉴】性状特征本品呈不规则的扁或网状,皱缩.灰黑色,尾巴大部落,残留者扁平;扁平,隆起。长约15毫米,宽8~10毫米,部有螺旋网纹或不明显。质脆易碎,气味腥臭,

【药理作用】1.浓度为l:50(V/V)的蝌蚪提取液处理培养的人宫颈癌细胞,可抑HeLa细胞生长.集落成能力下降。随培养时问延长,细胞颗粒增多,贴壁能力降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Hallowell低,而对中国地卵巢细胞去有刺激生长作用,表明蝌蚪提取液是一种较好的抗癌制

2.杨红等利用细胞生长线、观察、流式细胞仪等技术,观察蝌蚪提取液(T871)抗早幼粒细胞病(APL)的作用及其过程中cmyc、Bcl–2癌基因表达的变化。实验表明,T871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出现细胞凋亡的特征,流式细胞仪及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凋亡细胞百分数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并伴有癌基因cmyc、Bcl–2mRNA表达的下调。明T871可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同时诱导其凋亡,且cmyc、Bcl–2癌基因可能参与了此过程。

【性昧归经】甘;。归

【功能治】清热解毒热毒疮肿、腮腺炎、水烫伤等症。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或埋藏化水后搽

动物文化

蝌蚪①《本草拾遗》:“蟆儿生水中,有尾如鮽。取青胡子上皮和为泥,染髭发一染不变。(其)卵

②《本草纲》:“蝌蚪生水中,蟆、青蛙之子也。状如河豚,头,身上青黑色,始出有尾无足,稍大则足生尾。俗三月三日,皆取小蝌蚪以水香之,云不生疮,亦解毒治疮之意也。”

③《古今注》“蟆子曰蝌蚪,一曰玄针,一曰玄而尾大,尾即脚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眼眶血肿

下一篇 隐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