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眼假组织胞质菌病综合征

前临床所称的眼组织胞质菌病是指无玻璃体炎症表现的眼底出现边界清晰的萎缩灶、视盘周围的网膜瘢痕和黄斑区的膜新生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膜等改变伴随组织胞质菌素皮肤试验呈现阳性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由于未能从这类患者的眼分离出病原体,因此对此病有多种命,如眼假组织胞质菌病综征(presumed ocular histoplasmosis ......
目录

症状体征

POHS不出现前房和玻璃体的炎症表现,临床上也难以见到早期的播膜炎病灶,因为这些黄灰色的小点状病灶通常是布在眼底,炎症轻微且为自限性,多不症状。临床常见到的是炎症病变后所遗留的瘢痕,称之为组织胞质菌斑(histoplasma spots)。典型的组织胞质菌斑表现为边界清楚、略为凹陷的色素网膜萎缩斑,犹如凿孔器在活页纸上打出的孔(punched out)。由于受病变的程度及深度的影响,有些萎缩斑中还可见色素沉着或其外有色素环绕。也可表现为一黑色点,外有一色素的晕环。组织胞质菌斑的大小多在1/4~3/4个视盘直径,数量从数个至数十个不等,多为4~8个,双眼常随机分布在后极部到赤道部的眼底。少数患者可在赤道部附近出现与齿缘平色素条纹,在条纹中可单排列数量不等的色素性组织胞质菌斑。视盘周围可出现萎缩斑及色素改变,70%的患者可双眼受累。黄斑区CNV可网膜下出、渗出和脂质沉着,常为视力下降的要原因。CNV在网膜下多表现为灰绿色、毛玻璃样的外观。部分患者CNV或出网膜离在后期可成黄斑的纤维管性盘状瘢痕。

用药治疗

POHS的治疗要针对CNV的处理。中凹以外和视盘旁的CNV可采用激光光凝,中凹下的CNV可试用光动力疗法治疗。有报道采用大量皮质类固醇治疗中凹下CNV后视力提高,但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玻璃体网膜手术取出Ⅱ型CNV也是前临床采用的一种法,但应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POHS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

饮食保健

饮食宜清淡为,注意卫生,理搭配膳食。

预防护理

本菌的菌丝型感染性较强,实验室工作者应注意预防。在鸟笼、鸡窝等处常有本菌污染,应注意预防。初到流区的人,由于机体免疫力差,应特注意。

病理病因

致病微生物荚膜组织胞质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是二相真菌,属子囊菌纲。菌丝体期是在土壤生长,而酵母期则存在动物体。原发性组织胞质菌病可通过吸入孢子或菌丝段而感染。尽管全身组织胞质菌感染可发生于世界各地其中包括中国,但POHS似乎仅是美国俄亥俄州和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病。

POHS推测与组织胞质菌感染有,这种推测基于患者均在或曾在美国俄亥俄州和密西西比河流域居住以及组织胞质菌素皮肤试验阳性。但至今在POHS患者的典型病灶中仍无法分离出病原体,也未能培养出组织胞质菌。组织病理的检查要是网膜下的纤维管增生。发病机制是组织胞质菌在全身感染的同时膜发生了局部感染。局部的炎症消退后即成萎缩斑。变态反应或其他因素可促进萎缩斑处产生CNV,破坏Bruch膜长入网膜下,最后成盘状纤维管瘢痕。另外,感染也可影响色素上皮和毛细管,导致浆液性或出网膜离,最终也可纤维瘢痕。

疾病诊断

多灶性膜炎伴全葡萄膜炎的眼底表现与POHS极为相似,但有明显的前房和玻璃体的炎症表现,常有生理盲点扩大,多焦ERG检查表现为持续的弥漫性损害。鸟枪弹样网膜膜炎多见于老年人,为眼底多发性奶油色样的病灶,病灶无色素沉着但常伴有玻璃体炎症细胞浸润。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也多见于年轻患者,可成眼底萎缩斑。但病灶较大且态不规则,并要位于后极部。急性期的病灶荧光素管造影早期为遮荧光,后期为强荧光。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1.检查 乳凝集试验在疾病早期即可呈阳性。免疫扩试验则能区疾病的活动性与非活动性。对可疑患者采用筛选试验(screening test)可以早期发现病人,多用乳凝集试验或免疫扩试验。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FA)和补体结试验也可用于同样的的。实试验(confirmation test)可用于疾病的确诊和预后的判断,多采用补体结试验。补体结试验出现阳性的时间比其他试验晚,一般在发病6周或6周以后。滴度1∶32有意义,但少数活动性患者滴度可仅为1∶8或1∶6,故需动态观察。连续检查时若患者滴度持续升高,显示病情发展。补体结试验与组织胞质菌素皮肤试验同时使用几乎不会遗漏患者。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还能鉴培养标本组织病理中的病原菌,极具临床价值。

2.直接检查 、脓、、皮肤黏膜损害刮取物以及淋巴结骨髓等的抽吸物等制成涂,以GMS或PAS染色,油镜下可见2~4mm大小的卵孢子,多存在于大单核细胞

3.真菌培养 荚膜组织胞质菌为双相型真菌,标本接种于沙氏琼脂室温培养为真菌相,菌落生长缓慢,呈白色棉花样,镜检有菌丝和特殊态的齿轮状孢子,具有传染性。浸膏琼脂37℃培养呈酵母相,有酵母样菌落生长。镜检孢子直径约1~5μm,卵,可出,染色后很像洋葱的切面。

4.组织病理检查 急性播性患者的骨髓淋巴结中有大量组织细胞浸润。细胞外有大量的孢子。非急性病例有上皮样细胞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Langerhans巨细胞也可含有孢子,但数较少,大小也不一。陈旧损害中大多有组织浆菌有少量病原菌,周围有纤维化。HE染色见细胞孢子呈球,略嗜碱性,外围的晕环为染色时退缩所致而并非真正的荚膜。PSA和GMS染色清楚,呈现或卵酵母样孢子,2~5μm直径。可能有单颈细,周围无晕环。

其他助检查:

眼底荧光素管造影检查:仅针对起视觉症状的CNV。造影早期可见新生管的态。组织胞质菌斑据其色素的改变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车轮状的强荧光斑或遮荧光。吲哚青绿管造影在后极部可出现多发性的强荧光斑。

并发症

前没有相容描述。

预后

早期处理CNV可望保存有用视力。

发病机制

本病可由呼吸道、皮肤、黏膜及肠镜传入,流区患者及感染动物的粪便等排泄物均可带菌。当病原菌侵入人体后,视患者抵抗力情况可表现为原发或播性感染。患者以男性为多,儿童患者易发展为进性,实验室工作人员也可被感染。组织胞质菌侵入眼后首先进入,然后再侵及网膜外层组织。玻璃体一般无炎性反应。病理要特点为结肿性膜炎,可能为病原菌起的一种局部组织过敏反应。黄斑部病变表现为Bruch膜破裂及新生成,从而液成分可渗漏到RPE下网膜下,或诱发网膜管膜成。此种出性黄斑病变易于发生纤维化,成盘状瘢痕。病变晚期,肿性炎症亦可侵及虹膜状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