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眼眶黏液囊肿

眼眶黏液囊肿多原发于鼻窦,通过压迫侵入眶,是较为常见的眶占位病变之一。各鼻窦均可发生,其中以额窦最为多见,其次为筛窦额窦筛窦相邻,其间仅有一菲薄,发生于任何一窦均易侵入另一窦。当出现症状和体征时,多已发展为-筛窦黏液囊肿黏液囊肿属于慢性炎性病变,常并细菌感染,成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黏液脓肿。先天性黏液囊肿可发生在泪囊区,与鼻窦病变无。多见于中、老年人。继发性黏液囊肿(20%):......
目录

病因

继发性黏液囊肿(20%):

鼻窦黏液囊肿的确切病因仍有争论,一般认为可能为先天性自然窦狭小或多种原因所致的窦阻塞,最常见的为鼻窦慢性炎症,变态反应性水肿息肉等,肿,特是筛,额窦基底细胞癌,转移性肿,累及管的骨折,先前的鼻窦手术等亦可产生窦的阻塞而继发鼻窦的囊性扩张,黏液潴留并进性加压使囊肿充满于鼻窦,继而侵蚀和穿过眶壁并使眶组织移位,此称为继发性黏液囊肿

原发性黏液囊肿(20%):

另一种理论认为小囊肿发生在鼻窦的衬里,也许来源于肿胀的高脚杯细胞(goblet-cell),当囊肿增大,最终使鼻窦囊肿压迫和侵蚀相邻质,此称为原发性黏液囊肿

鼻窦分泌物蛋白质含量过高(20%):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为黏液囊肿是由于鼻窦分泌物蛋白质含量过高所产生的一系列生化和免疫反应所致,即窦渗透压增高,吸收水分充满于窦腔而致窦压力增高,的破细胞被前列腺素,甲状腺素,维生素D等激活,同时淋巴细胞产生的破细胞激活因子亦参与,使窦壁被破坏。

症状体征

囊肿发展缓慢,当其局限于鼻窦时缺乏症状或体征,或仅有轻微头痛囊肿增大,出现局部胀感或疼痛,窦壁菲薄扩张,压之如蛋壳或乒乓球样感觉,咯咯作响,囊肿可向鼻腔破裂,间断溢出多量黏液,症状和体征暂时缓解,如发生急性感染,则疼痛,红肿,压痛,甚至恶寒发热,多核白细胞增多。

多数患者在囊肿侵入眼眶后才起注意,眼部表现因囊肿原发部位不同而异,发生于额窦筛窦者,因囊肿压迫,眼球向外,下移位,眼球突出,眶侧或上象限扪及软性肿物,眼球向侧转动受限,囊肿压迫眼球,屈光不正及视力减退,由于囊肿的压迫和炎症反应,可导致眼眶膜下肿,加重眼球突出和移位,额窦巨大黏液囊肿,可使颅腔,鼻窦,眼眶沟通,搏动传递至眼球,起搏动性眼球突出

此外,额窦囊肿起第Ⅲ神经麻痹,原发于后组筛窦蝶窦者,早期即有视力减退,常误诊为球后神经炎,囊肿侵入眶后,始发生眼球突出,因囊肿在眼球后部而表现为轴性眼球突出,因视神经受压可出现原发性视神经乳头萎缩,眼球运动障碍,原发于蝶窦囊肿除以上症状和体征,如向上发展,牵扯膜,常头痛;向外侧发展,压迫海绵窦,眶上裂,出现上睑下垂麻痹复视;压迫视神经起双眼视力减退和视野缺失,上颌窦黏液囊肿临床表现多样,可眼球突出眼球内陷复视,下睑变,眶下神经分布区感觉异常,溢泪及视力减退等。

检查化验

病理检查:囊肿鼻窦黏膜,常因受压而变薄,使细胞失去纤毛,也有因慢性炎症而纤维化者,正常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下可见慢性炎性浸润,有时呈息肉样,间可见腺体呈囊性扩大,囊肿容物多呈淡黄色,棕褐色或暗绿色的黏稠液体,有时呈性,固醇,病程愈长,浓度愈高,从浆液性,黏液性,奶状至树状,继发感染后,液体充满脓细胞,囊肿缓慢发展,逐渐增大,窦壁质受压变薄,窦壁光滑,较大的蝶窦囊肿可压迫破坏相邻质如视神经孔,眶尖,眶上裂,鞍筛窦等处,晚期额窦黏液囊肿可破坏额窦后壁,使黏膜与硬膜粘连成硬膜外黏液囊肿

1.X线 X线检查常发现患侧鼻窦影混浊,窦腔扩大。

2.超声波 囊性肿物在超声上有典型表现,B超特点在于病变的眼眶上侧的位置特殊,其次病变状为或不规则占位病变,回声很弱,囊肿后界可能光滑或不规则,眼旁扫描时可发现眶侧有较大的囊性肿物,眼眶侧任何囊性病变均应首先考虑是黏液囊肿的可能,A超显示典型的囊性肿物图像,体积较大,低反射,衰减不明显,病变位于眼眶侧,常致眼球受压,病变边界清楚,进出囊肿波峰很高,此时容易误诊为眼眶病变,如果发现病变的直径明显超过眼球与眶壁间的离,应首先考虑鼻窦蔓延,当然也不排除眼眶病变向鼻窦蔓延的可能。

超声显示的囊肿回声或反射据病变容不同而稍有差异,如为密度一致的黏液,超声显示为无回声或液平段;如有成团的脓液或黏液中混有其他有成分,则超声显示弱回声。

3.CT扫描 可见病变起源于额窦筛窦筛窦,窦腔扩大,密度增高,均质,冠状CT更能显示病变与眼眶的系,窦壁因慢性压迫常常消失,囊肿侵及眶,致眶结构移位,如囊肿破裂的眼眶膜进入眼眶,则出现眼眶脓肿蜂窝织炎症状和影像表现。

囊肿发生于额窦,病变向眶上侵及,横轴位CT时易诊断为眶原发肿,因为横轴位CT无法显示病变与鼻窦系。

体积较大的黏液囊肿可压迫眶壁变薄,吸收甚至缺失,病变蔓延至邻近和颅,出现头痛症状

4.MRI 病变的不同时期可有不同的信号强度,始病变因黏液有大量水分,T1WI为中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在慢性期蛋白浓缩增加,水分逐渐吸收,囊肿在T1WI和T2WI为高信号,时间更长的病变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如果是黏液脓肿,感染成分黏度增加导致T1缩短,囊肿本身无增强现象,而囊壁则有信号增强。

诊断

除典型的临床表现,黏液囊肿的诊断要依靠影像检查和穿刺抽出黏液。

鉴别诊断

1.鼻窦恶性肿

病变呈实体性,进展较快。超声显示病变呈实性不均匀回声,衰减明显,CT和MRI显示病变有明显破坏,增强后肿整体可明显增强。

2.眶脓肿

可见眼睑、结膜充水肿,严重者水肿结膜突出于睑裂之外,睑裂不能。由于眶压增高及眶炎症,可致瞳孔反射障碍,视力下降甚至黑蒙。患者可有如发热畏寒周身不适等全身表现。外周检查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穿刺抽吸物为脓液。

除典型的临床表现,黏液囊肿的诊断要依靠影像检查和穿刺抽出黏液,同时结影像尤其是CT扫描检查的表现更可确定诊断。

鉴别

要和鼻窦恶性肿,后者病变呈实体性,进展较快,超声显示病变呈实性不均匀回声,衰减明显,CT和MRI显示病变有明显破坏。

治疗

黏液囊肿或黏液脓肿常要手术处理,并需作患侧鼻窦容剜出。一旦筛窦黏液囊肿诊断明确,最好的手术处理是通过眉区在上眶缘和膜反折之间作上侧眶术切鼻窦黏膜要完全切除。变性质亦要除去,同时务必剜除鼻窦容,需与鼻腔之间打通并放置流。操作技术随黏液囊肿部位而作必要的变化。例如一个单纯的筛窦黏液囊肿可作侧切,而一个额窦黏液囊肿则有必要作一个较大的处理。若是额窦膜外黏液囊肿因黏膜与硬膜粘连,需协同外科手术。若是一个蝶窦黏液囊肿产生压迫性神经病变,应尽早应用鼻窦镜手术处理。术前和术后要给予广谱抗生素避免继发性感染。手术时应给予细菌培养,随后据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   

预后

随着额窦筛窦黏液囊肿的切除和治疗,手术后眼球突出和移位可逐渐消失。一般视力预后良好。晚期发生的视力丧失和麻痹较难恢复,长期蝶窦黏液囊肿可发生不可逆转的神经萎缩。通常全身预后良好。但在蝶窦黏液囊肿术后可因邻近的动脉和靠近眶尖的其他重要结构损伤而发生严重后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