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眼眶血管外皮瘤

管外皮(hemangiopericytoma)是来源于毛细管外皮的一种肿,其特征为梭细胞之外围以网状纤维,排列在衬有单层皮细胞的管腔周围。管外皮(hemangiopericytoma)是来源于毛细管外皮的一种肿,其特征为梭细胞之外围以网状纤维排列在衬有单层皮细胞的管腔周围。此肿比较少见,好发于深层组织,如腹膜后、纵隔和下肢等处发生于眶者较少见。国多为个例或少数病......
目录

概述

管外皮(hemangiopericytoma)是来源于毛细管外皮的一种肿,其特征为梭细胞之外围以网状纤维排列在衬有单层皮细胞的管腔周围。此肿比较少见,好发于深层组织,如腹膜后、纵隔和下肢等处发生于眶者较少见。国多为个例或少数病例报道。

流行病学

在倪逴等1991年报告的1422例肿中,本病22例,占1.5%。国外报道似较多见,Croxatto等1982年报告30例,Henderson在1376例眶肿中,管外皮21例(1.5%)管外皮有一定性倾向,男与女比例为4∶3~2∶1。发病年龄多在31~50岁,发生于婴儿或儿童甚为少见。此点与不同后者发生于婴儿时期。

临床表现

眼眶管外皮症状和体征与病变性质和位置有,一般而言,发生眶前部者症状和体征较轻,位于眶后部或恶性者症状和体征较为明显。

位于前部的肿多发生于眶上部,可扪及肿物,中等硬度,表面光滑,可移动,无压痛,因肿丰富,管之间常有,滋养动脉和导出静粗大,因而可见肿表面管迂扩张,接近于皮肤时局部可透见紫红色,肿位于眶中,后段,要的症状和体征为眼球突出,视力减退和眼球运动障碍眼球突出多为渐进性,轴性突出,如肿偏于一侧,则除去眼球向前突出之外,还向肿对侧移位,眼球周围虽扪不到肿,但眶压力较高,眼球不能纳入眶,视力减退多在0.5以下,这是由于肿位于眶尖,压迫视神经,使之水肿,萎缩,或压迫眼球屈光不正网膜水肿,变性,视力完全丧失者少见,眼球运动受限也常发生,向一侧或多个向运动不足,眼底可见视盘水肿或萎缩,一般发生于眶尖部起原发性视盘萎缩,压迫前段视神经视盘水肿,直接压迫眼球局部,眼底可见变平或扁平前隆,网膜水肿网膜皱褶。

良性管外皮症状和体征较轻,而恶性者较重,有作者1994年报告一例10岁恶性管外皮细胞儿童,病程仅1个月,视力从1.5下降至0.06,眼睑高度水肿,球结膜水肿,眼底检查:视盘色红,静高度迂,眼球向各向运动均受限,眼球突出度,患侧多健侧11mm,1天之后视力完全丧失。

诊断

管外皮细胞的临床表现与一般眶良性或恶性肿类同缺乏特异性。眶前部肿虽可扪及紫红色弹性肿物但和海绵状难于鉴。影像诊断有一定帮助。管外皮细胞最后诊断依靠活体组织检查,HE染色鉴诊断有困难时网状纤维染色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与海绵状可借助影像表现加以鉴,最后的鉴要依赖病理检查结果。

检查

病理检查:因管外皮易复发和转移在临床上一般认为属于恶性肿,但从病理角度仍可分为良性、边缘性和恶性3类。

巨检多呈红色紫红色与海绵状相似,质软,有弹性。良性者常被有完整或不完整包膜,恶性管外皮呈浸润性,在手术时发现与周围结构边界不清肿管丰富许多管分支呈“鹿角”样。约1/3区域为管窦间隙,一半区域为实体性与窦间隙混,只有小部分为实体性皮细胞附于网状纤维纤维的基底膜上基底膜以外为密集的细胞,,边界不清,含中等量胞质。核膜清楚,核仁小,可见核分裂。Croxatto和Font称网状纤维染色有助于本病诊断。本肿网状纤维丰富,自管壁向外放射成网状细胞位于网眼。每个标本的网状纤维含量不等,偶见黏液样变性灶。核分裂像的多少可作为分辨肿性质的据,在40个高倍视野中发现4个或少于4个核分裂细胞,为良性管外皮,约有50%标本属于此类。15%标本轻度间变,核分裂增多,每40个高倍视野平均发现核分裂细胞14个,为良恶性边界性病变1/3为恶性,细胞异性40个高倍视野能平均发现35个核分裂细胞病变管腔小,细胞丰富,常有坏死和出区。在镜下虽然能分出良边界和恶性3类但这并不能说明预后,良性管外皮也可有局部复发和转移死亡。

电镜下可见管外皮细胞围绕在衬有皮细胞的管腔周围,胞质淡,核或椭。胞质细胞器稀少,并有一些延长的细胞器突起。管外皮细胞属于组织来源于间细胞,免疫组织染色有助于和其他管性新生物鉴管外皮细胞对动蛋白(actin)和波蛋白(vimentin)阳性染色。

1.X线检查

X线可见眶密度增高病程较久、长期眶压增高病例,非特异性眶腔扩大。管造影特是DSA对诊断有意义,因为肿丰富管间有短路除发现眼动脉移位之外,肿有较多的造影。在动脉期可显示病变轮廓及细小的管网,这种造影图像一直存留在静后期。如管较少以实体为结构管造影价值不大。

2.超声探查

B型超声可显示肿轮廓和声特性,一般良性管外皮显示为,边界清楚。恶性管外皮细胞状不规则,呈现浸润性边缘,即界限不清或不滑。肿回声多少、强度和分布取决于病变的组织结构。病变管窦腔较多者,则回声多而强类似海绵状,但回声光点分布不均匀肿被压迫后可变,这也说明含管较多含管较少,以成细胞为的肿回声则少,甚至有区域缺乏回声。对于结构不一致的肿必须全面检查才能成正确概念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丰富彩色冲多普勒发现肿管多为动脉频谱,且流动较速。海绵状、静流缓慢缺乏彩色流,频谱图也是静流波平于基线,以此可与管外皮细胞

3.CT扫描

CT显示肿为高密度块影,位于或外,类状不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30~+67HU,平均+50HU。注射造影后有明显强化,CT值可达138HU如此高的增强值在其他肿少见。这一面说明肿管丰富,存留的造影较多;另面由于-组织屏障破坏,造影渗出较多。恶性管外皮细胞状不规则、高度强化之外,尚可侵蚀眶壁。

4.MRI

磁共振成像如同CT可清楚的显示病变的位置、状和边界,在分辨肿与视神经和眼外面优于CT扫描。

并发症

可以伴有头部剧烈疼痛,呕吐,睑不全,角膜等。

治疗

手术切除是常被接受的治疗法。手术时如发现缺乏明显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应作扩大的局部切除即将肿和其周围的部分正常结构,成块切除。术前针穿或切活检、术时囊膜破裂、分块切除或未完全切除以及恶性肿边缘呈浸润性都是起复发的原因。

对于复发肿,如CT或MRI显示病变位于前部比较局限手术易于接近,且病理诊断属良性或边缘性,可考虑再次局部切除对于多次复发或恶性管外皮细胞需眶容摘除,而后放射治疗也可局麻切除联量60CO照射(>70Gy),有观察3年无复发者。

预后

本病有1/3患者切除后复发l0%~15%发生转移死亡。复发多发生在术后1~2年,但也有很长时间才复发者。对此种肿术后至少观察10年,才考虑治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