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内障指大多数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小部分生后不久即成的一类内障,其发生率在我国为0.05%,失明儿童中有22~30%为内障所 致,已成为儿童失明的第二位原因。内障能导致婴幼儿失明或弱视,对先天性内障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内障儿童弱视键,延误治疗将导致内障儿童 终生弱视内障是指由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导致晶体混浊的一类疾病,如遗传,老化,外伤,射线,代谢异常,毒素刺激,养障......
目录

疾病介绍

内障是指由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导致晶体混浊的一类疾病,如遗传,老化,外伤,射线,代谢异常,毒素刺激,养障碍等。内障是全世界造成视力残废发病率最 高的疾病,3000~4500万盲人中45%为内障所致。先天性内障指大多数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小部分生后不久即成的一类内障,其发生率在我国 为0.05%。内障能导致婴幼儿失明或弱视,失明儿童中有22~30%为内障所致,已成为儿童失明的第二位原因。可为单纯性内障或伴发眼部其他异 常。

发病原因

可为家族性发病或为发病例。

先天性内障大约有1/3的病人有遗传因素,最常见的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占73%,有的表现为不规则的隔代遗传;隐性遗传占25%,多与近亲婚配有

非遗传性内障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局部或全身障碍起的晶状体混浊:孕期胎儿病毒感染,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早孕期感染风疹病毒致内障的高发病率已 起高度重视,发生在妊娠2月内风疹感染所致的内障发病率可达100%。养不良及代谢障碍是儿童内障的另一要原因,如母体妊娠糖尿病、甲亢、贫 、低钙、低维生素A、晚期缺氧等,以及新生儿代谢紊乱如糖,甲状旁腺功能低,半乳糖血症等。一些理化因素也是病因之一,如出生后因各种危重疾病长时 间吸入高压氧、接触射线等。

另有1/3病例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

疾病症状

婴幼儿内障症状为白瞳症。不完全性内障则常常以视力低下、斜视眼球震颤等异常就诊。

临床体征

1. 视功能检查,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但应具备光照反应。

2. 晶体呈各种态的混浊,有全内障、核性内障、绕核性内障、前极后极内障花冠内障、缝性内障、点状内障等等。

3. 可继发斜视眼球震颤

4. 并可并发眼部其他先天异常,如小眼球角膜、无虹膜、永存增生原始玻璃体(PHPV),网膜膜病变等。

鉴别诊断

内障需与网膜母细胞早产网膜病变晚期、眼炎、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PHPV)、严重网膜发育异常、Coats病等相鉴。其病变部位不同,其他疾病病变位置更深在,眼科仪器仔细检查不难分辨。

辅助检查

客观视功能检查及影像检查排除眼球后并发异常,对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至重要。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排除代谢性疾病

疾病治疗

对造成瞳孔区遮挡的内障视功能评估具备基本视觉能力的病例应该及早手术摘除内障。为防止术后再发生后发障,还应该同期做晶体后囊切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程度相当的双眼内障两眼手术间隔不宜太长,避免成单眼弱视

确定有严重的眼底、视神经发育异常;、客观检查不能确定有光机能;并严重小眼球并眼活动性疾病等情况时不宜手术。

术后需要及时验光配镜,矫正术后屈光不正,否则手术没有任何效果。验光要每半年~一年进一次,及时调整眼镜度,以适应眼球发育带来的屈光变化。

对单眼内障儿童或双眼内障术后两眼视力相差悬殊的病例,还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遮盖等弱视治疗。

非婴幼儿期患儿可据病情许可同期或Ⅱ期植入人工晶体。

疾病预后

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与内障种类、性质、单侧还是双侧内障、手术时间、及有无其他眼部异常有,有文献报道:盲率86.4%,残率55.3%,立体视觉 30.6%。键在于手术时机,如果出生既有的内障,2月以后才手术,就可能继发终身眼球震颤,即使做了内障摘除术也难恢复视力残疾。

疾病随访

内障儿童,手术只是治疗的第一步,后期随访及康复治疗非常键。在矫正屈光不正和治疗内障导致的弱视同时,还要长期监测青光眼角膜病变、网膜离等可能的并发症。建议手术近期1~2周复诊一次,以后3~6月定期复诊达数年。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假菠萝

下一篇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