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血灌瞳神

瞳神。首见《治准·七窍门》,又灌瞳仁《世医得效》,亦有灌瞳仁外障《秘传眼科龙木论》与灌瞳仁内障《眼科篡要》之分。前者类似现代医之前房出,后者类似现代医玻璃体出瞳神是指液溢于黑睛与黄仁之间,轻者仅沉积下呈水平液面,甚则一鲜红,全掩瞳神视力障碍症状而言。因黑睛与黄仁之间溢血而得。本病在古典医籍中有”灌瞳人”、”灌瞳人”、”瞳神”、”灌瞳人......
目录

病因病机

瞳神胆热盛,或阴虚炎,受热迫,破灌瞳,以及外伤、手术等起。症见瞳神一点鲜红液瘀积于金井,视力速降。相当于玻璃体前部积。治宜清热凉血,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滋阴,用知柏地黄;清热凉血瘀,用大黄当归(《医宗金鉴》:大黄当归木贼黄芩栀子菊花苏木红花)。

临床表现

1.

黑睛与黄仁之间溢血,色泽鲜红,轻者沉积下呈水平液面,甚者黑睛一鲜红,摭盖瞳人。眼胀涩疼痛,白睛混赤或抱轮红赤,热(左水右)如汤,羞明难睁,视物模糊,如隔绢纱烟雾,或红光满。兼见头痛耳鸣口苦干,胸胁胀满,心烦易怒,溲赤便秘舌红弦数。肾阴瞳神,黑睛与黄仁之间瘀血积滞。睛珠干涩少(左水右)而痛,白睛红赤,视物模糊,不耐久视。兼见头晕耳鸣膝痠软,潮热盗汗,夜梦遗精尖红,细数。

2.不统摄

瘀血留滞黑睛与黄仁之间,甚则黑睛一鲜红。睛珠胀痛,白睛红赤,视力疲劳,视物不清。兼见面色少华,疲乏力,食少便溏,失眠多梦濡。

3.被物所伤

为钝物所伤,或施眼科手术中失手,黄仁络脉受损,外,停滞于黑睛与黄仁之间,甚至黑睛一鲜红瞳神被掩,白睛紫黑一或如灌。胞睑肿胀,青紫瘀痛,视物模糊舌质如常,弦。

诊断

1.多有眼外伤及手术史。

2.黑睛与黄仁之间有积聚。瞳仁之后积者,看不见眼底。

3.视力模糊,畏光流泪眼痛

4.头疼痛剧烈者,恐有绿内障之变。

鉴别诊断

1.炽与肾阴

同是瞳神、同为黑睛与黄仁之间出,但一实一虚,兼可辨。前者是因炽热,上逆,熏蒸,迫,后者多因房事不或久病伤阴,阴不制阳,虚火上炎,损于溢血灌入瞳神,故白睛红赤干涩,不耐久视,兼见头晕潮热盗汗膝酸软,梦遗早泄细数。

2.不统摄与肾阴

二者的瞳神均属虚证,但前者多因素体胃气弱,或久病中虚,统摄无能,,溢于外,故瞳神灌,白睛色赤,眼无力,常欲垂疲食少,濡。临床表现与肾阴瞳神的兼应可鉴。治宜补脾汤加减。

3.被物所伤

多因钝物撞击,手术等外伤所致灌曈,睛灌于黄仁与黑睛之间。一般可见眼胞肿胀青紫,伤疼痛难睁等症,治疗及时,消退尚易。《银海微.灌曈人》说:”……撞破之鲜而热,灌虽甚,退之速”。但若因失治,久则瘀血难化,甚至珠胀痛剧烈,坚硬如石,头痛如劈,转为凶侯。

辨证施治

1.

(1)目赤胀痛,羞明,热如汤,口苦干,耳鸣胁痛心烦溲赤,弦数。

(2)治则泻热,凉血

(3)方药龙胆泻肝汤加赤芍皮,或清营汤加减或瘀血灌睛加减。

2.阴虚

(1)白睛红赤干涩,不耐久视,兼见头晕潮热盗汗膝酸软,梦遗早泄细数。

(2)治则滋阴,和

(3)方药滋阴汤加减,或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已止,酌加花蕊石,丹参三七粉等活化瘀之品。

3.外伤所致

(1)候眼胞肿胀青紫,伤疼痛难睁,如治疗及时得当,则灌虽甚,退之速。若因失治,久则瘀血难化,甚至珠胀痛剧烈,坚硬如石,头痛如劈,转为凶侯。

(2)治则凉血以化瘀。

(3)方药大黄当归皮、阿胶三七粉,或用蒲黄汤加减。

瘀血积久不消,则当滋阴,活破瘀,益,软坚结,用坠饮,酌加三棱莪术昆布夏枯草、生耆、白术等,珠胀痛,用止痛没药

其他治疗

玻璃体出机化,可作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