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疳眼

。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眼、毒眼、疾上小儿外障病攻眼症等继发于小儿疳积,多因亏损,精血不足,失濡养,肝热上攻所致。症见眼部干涩羞明,黑睛生,溃穿可成蟹旋螺突起,甚至眼球枯萎失明。相当于角膜软化症。饮食不、喂养不当、食有偏好等损伤,或久病虚嬴,胃虚弱等,皆可导致失健运,生化不足,酿成疳积病及肝血虚少,窍失养且阴不足,肝热生,上攻于......
目录

病因

饮食不、喂养不当、食有偏好等损伤,或久病虚嬴,胃虚弱等,皆可导致失健运,生化不足,酿成疳积

病及肝血虚少,窍失养且阴不足,肝热生,上攻于,遂发本病。此外,病中无原则地忌口的小儿,及患寄生虫病之类消耗性疾病者易患此病。

症状

双眼发病,初起症轩.多见夜盲(又称),眼珠干涩羞明,频频眨。继而白睛萎黄,眼珠转动时,白睛表层于环绕黑睛处呈晕状皱起,黑睛失泽,知觉减退。随病情发展,白睛正对睑裂两侧出现略带银灰色之三角班,基底向着黑睛边缘,不为泪液所湿润;黑睛表面枯晦。甚至混浊如毛玻璃状。严重时,羞明显著,白睛粗厚如皮肤;黑睛知觉丧失,呈灰白色冻样混浊,甚至表面糜烂破损,并有黄液上冲等症。愈后往往遗留障,影响视力。本病黑睛极易溃破,变为蟹睛、眼珠枯萎等恶候。

全身症:初起常见患儿面色萎黄,身体羸瘦,毛发枯焦,掩面而卧,或烦躁不宁。若见大如臌,青筋暴,频频泄泻纳全无,哭声嘶哑而低微,手足俱肿者,病属危重,除可致双眼失明外,尚有生命危险。

检查

有下列表现者,应尽快到医院进眼科检查:

一、眼部干涩,羞明,频频眨,暗处或入夜视物模糊不清。

二、白睛,少泽,起皱,眦部白睛出现银白色三角斑。

三、黑睛混浊,知觉减退,重者继发凝脂黄液上冲,或软腐溃陷,穿破而成蟹睛

四、有喂养不当、养不良或慢性腹泻病史。

诊断鉴别

凝脂风热毒入侵所致。以黑睛生,表面色白或黄,状如凝脂,发病迅速多伴有黄液上冲要临床表现。本病早期出现之,称肝虚。在外眼见症不明显时,需与相鉴患者眼无不适,外观端好,眼底变化初起可不明显,随年龄的增长,病变逐渐明显,视野始缩小,夜盲亦逐年加重,但白睛、黑睛及全身无疳积见症。

辨证施治

1.肝虚虫积

患者初见白睛干涩,眨羞明,痒,弦细,苔白,舌质淡红。治宜养肝,杀虫消。以四物汤加减。药用:使君子、熟地、枸杞雷丸当归赤芍夜明砂猪肝黄连

2.脾虚湿热

结膜干角膜混浊不清,兼见纳差,大便溏泻,完谷不化无力,苔白微腻,舌质淡。治宜燥湿,补。以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神曲枸杞,砂仁(后下),猪肝

3.脾虚肝热

眼珠干,黑睛上,混浊不清,兼见腹胀便秘,食后潮热烦躁不安,弦细,苔黄腻舌质淡。治宜,清泄热。以肥儿加减。药用:党参茯苓使君子神曲山楂白术甘草黄连芦荟龙胆草各,枸杞

4.湿热疫毒型

小儿患麻疹肺炎高热后,出现眼珠干,黑睛混浊不清生口咽便秘,小便黄少,细数无力,苔黄,舌质红。治宜清利湿热,养阴败毒。以饮加减。药用:麦冬、天麦、生地、熟地、石斛、枇杷叶黄芩甘草,茵陈、银各,枸杞白蔻

并发症

渴、腹泻、肚胀大、青筋暴(青筋其实不是筋,而是管。正常情况下,它应该是看不清楚的,可一旦静液回流受阻,压力增高,它就会在皮肤表面凸起,甚至出现扭变色等现象)等症

本病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易致失明。全身若见大如臌,青筋暴,频频泄泻纳全无,哭声嘶哑而低微,手足俱肿者,病属重危,不仅可能双眼失明,而且还有生命危险。

饮食

1、青葙子青葙子15克,绿5克。将青葙子和绿置于纱布袋中,沸水泡10分钟饮用。每日1。可祛风热、清肝火、适用于目赤肿痛者。

2、石膏粥:生石膏50克,粳米100克。先将石膏半小时,去渣后放入粳米粥。每日1。可辛凉清热、除烦止渴,适用于眼红痛、口干重的患者。

3、绿豆藕羹:藕1绿豆30克。将藕洗净切成小块,与绿豆至熟烂后食用。每日1。可清热凉血、去赤止痛,适用于眼热赤痛者。

预防

(一)对惭乳期的婴儿及发育期的幼儿和儿童,以及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应适当补充养,多吃新鲜蔬菜及蛋类、类等食物。对婴幼儿,尤应做到理喂养,防止饮食偏嗜和过食肥甘厚腻之品。

(二)小儿若有疳积见症,应及早治疗,凡患儿频频眨,或睑不,喜伏母怀者,应警惕本病的发生。对麻毒攻者,亦需注意观察是否并本病。

(三)讲究卫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避免不必要的忌口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