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疼痛性眼肌麻痹

疼痛性麻痹(painful ophthalmoplegia syndrome)亦称为Tolosa-Hunt综征,是一种可以缓解和复发的一侧性ⅢⅣ、Ⅵ神经之一或同时受累,而造成麻痹,并伴有眼眶部疼痛的一组症状群。是以疼痛发病的全麻痹。考虑是病毒感染性眶上裂炎症所致。疼痛是因为累及三叉神经疼痛性麻痹对皮质类固醇的治疗反应较好。但有复发倾向。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相似。1......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过去认为该病是由梅毒、结核起,现普遍考虑此病属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的范畴,只不过病变要在海绵窦,再侵入眶上裂,部分病例累及眶尖。真正病因了解不多,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质激素治疗有特效,也明该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二、发病机

疼痛性麻痹的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依据病理检查和临床上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治疗效果有如下2种推论:

Hunt复习了Tolosa 1957年所做尸检结果认为,是海绵窦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Tolosa报道的1例47岁女患者,右眶区疼痛,恶心呕吐,第Ⅲ、Ⅳ、Ⅵ神经受侵犯,颈动脉造影发现虹吸部狭窄。颅探查发现鞍区无明显变化,术后3天死亡。尸检亦未发现动脉、肿。打海绵窦,见颈动脉被肉组织围绕,窦腔尚未完全阻塞,此段动脉狭窄,动脉发黄色,其壁脆薄。显微镜检查可见颈动脉外膜增厚,动脉周围有非特异性肉组织,并波及临近的神经干。Lake报道1例47岁男性患者,X射线发现右蝶小翼密度增加。手术探查发现海绵窦外侧有一薄层灰红色组织覆盖,蝶小翼膜增厚。活检见海绵窦壁为炎性组织,包括多核细胞。眶上裂处硬膜有坏死,表面有肉组织,含有多核细胞及单核细胞。Smith支持眶上裂及海绵窦处慢性炎症的推论。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病例液检查发现白细胞总数增多及凯尔尼格征征阳性,结患者有恶心呕吐膜刺激症状,可能是炎症扩展到颅底蛛网膜所致。国崔国义报道的10例患者中,6例做CT和MRI检查4例两侧海绵窦不对称,窦密度不正常,5例蝶小翼密度增加,3例液白细胞总数>30/mm3。史大鹏等报道17例患者MRI检查结果:5例表现眶上裂区斑状或小结状阴影,7例表现为海绵窦区不同程度增宽、增大,以致两侧海绵窦状不对称。

Mathew提出可能与免疫系统的缺陷有,Hallpike发现本病与眶炎性假的所见相同,推测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这一假说被免疫抑制类固醇应用成功所支持。

本病的发病机制应归纳为如下几点:①蝶窦的慢性炎症刺激,累及海绵窦和动脉,产生非特异性肉组织,波及临近的神经干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②动脉鼻咽部肿、蝶鞍肿神经等压迫相邻神经干;③动脉硬化动脉壁增厚、狭窄累及神经干;④免疫功能异常,皮质类固醇治疗敏感支持此说。

临床表现

1、疼痛 麻痹前后均伴疼痛,为一种持续性、针刺或撕扯样痛,有的剧痛难以忍受。疼痛的部位多发生在球后眼眶或放射至颞侧及前部,且为反复性。此种症状出现最早,消失也最早。为第Ⅴ神经神经分支受刺激的结果。

2、麻痹 可发生于疼痛之前或之后,一般为多条麻痹,也可为单一的神经麻痹。常累及第Ⅲ、Ⅳ、Ⅵ神经,多始于第Ⅲ神经,轻者表现为眼不全麻痹,重者眼麻痹麻痹是Tolosa-Hunt综征的第2个必须具备的症状。是由于海绵窦和(或)眶上裂处神经干炎症侵犯的结果。一般均能自然消退或治愈,少数病例遗留神经功能不全。

3、知觉改变 第Ⅴ神经第1、2支过海绵窦侧壁,Tolosa-Hunt综征可侵犯此神经干而起相应区域的知觉过敏,知觉减退或消失。表现为角膜反射迟钝及前部位皮肤感觉过敏或迟钝。

4、视力减退 当炎症侵犯视神经时则有视力改变。轻者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重者仅存指数、光感或视力丧失。炎症发作期可有神经炎、部分病例遗留神经萎缩。此种视力损害占20%左右,大多治疗后恢复。

5、眼球突出 较为少见的症状,占10%左右。据认为可能是由于麻痹肉失去张力,眼球向前突出。若眶尖部受侵犯也可眼球突出

6、听力改变 炎症侵犯第Ⅲ神经神经时可出现耳鸣重听

7、恶心呕吐 是惟一全身症状,多伴随头痛膜刺激征出现。

并发症

可有海绵窦炎症海绵窦侧壁的非特异性炎症组织病、巨细胞性管炎、鳞状上皮癌的周围神经转移、慢性感染性疾病等原发病表现。

若发生炎症性海绵窦成,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常见并发症有:膜炎、脓肿动脉炎及垂体感染、坏死及功能减退、水潴留及低钠血症

诊断

1.典型的疼痛性麻痹

2.皮质类固醇治疗有特效。

3.无全身症状及海绵窦结构以外受侵害病变。

Tolosa-Hunt综征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易与麻痹头痛相混淆,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困难。但Tolosa-Hunt综征的患者在发病前,多数具有患侧局部受凉的病史,疼痛的部位要位于眼眶的后部,疼痛性质为非波动性钝痛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症状缓解期持续时间也较长。病变除累及眼球运动神经外尚可有三叉神经受累的表现

检查鉴别

一、检查

必要的有选择性的检查依据可能的病因选择。

1、常规、电解质。

2、糖、免疫项液检查 如异常则有鉴诊断意义。

以下检查项如异常有鉴诊断意义:

1、CT、MRI、DSA检查、常无明显异常;也可表现为眶组织肿胀

2、颅管造影一般无特殊发现。

1、电图。

4、颅底摄旁窦摄

2、眼科检查。

二、鉴

疼痛性麻痹的二大症状是疼痛和麻痹起类似症状的疾病要有以下几种,需要鉴

1、动脉 位于海绵窦附近的动脉,可起单侧的第Ⅲ、Ⅳ、Ⅵ神经及第Ⅴ神经第1支受损,出现眼球突出、结膜水肿头痛后的麻痹。最常表现为蛛网膜下隙出动脉占80%~91、3%,因此液呈性。动脉造影可显示,不难做出鉴诊断。

2、麻痹头痛 头痛出现于麻痹之前,疼痛位于部或眶部,为阵发性搏动性痛或跳痛,不是持续的针刺样或撕扯样痛。麻痹以第Ⅲ神经损害多见,很少累及其他神经动脉造影为阴性。

3、眼眶炎性假病理上眶是一种非特异性肿,与Tolosa-Hunt综征相似,眶假临床表现以眼球突出,疼痛性质为钝痛,眶区可触及硬性肿块或条索状肿块,伴眼睑及结膜水肿。约有1/3患者为双侧发病。B超检查可见眶肿块影和眼外肥大。

4、鼻咽部肿 鼻咽癌多发生于后壁。因该处隐,常于局部症状之前即有颅底侵犯,有35%~40%的病例起眼-神经症状

5、动脉海绵窦瘘 本病以眼球突出、眼球搏动和颅杂音为三大症状,可伴有麻痹结膜充水肿,视力损害,头痛及患眼胀痛。大多数患者头部有外伤史,颈动脉造影即可做出鉴

6、糖尿病性麻痹 此类患者多有糖尿病的典型临床症状,空糖、糖耐量试验即可做出鉴

治疗

疼痛性麻痹的治疗要应用大量皮质类固醇药物,一般每天可给60~80mg,症状消失后逐渐减量。同时应用抗生素维生素。对疼痛明显者给予镇痛和镇静。由于本病对皮质类固醇特敏感,用药后48h症状缓解,1周左右症状完全消失。个病例遗留眼外不全麻痹神经萎缩,视力受到严重损害。皮质类固醇的早期及彻底应用对促使炎症改善及减少后遗症有重要意义。

预后

痛性麻痹(Tolosa-Hunt综征),作为海绵窦炎麻痹的一种式,症状容易缓解也易复发。原发病的预后则各不相同。

预防

1.注意增强体质,预防面部及上呼吸道感染

2.早期综治疗减少复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