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视网膜动脉阻塞

网膜动脉阻塞是严重损害视力的急性发作的眼病。从颈总动脉网膜动脉之间任何部位的阻塞都会起相应区域的网膜。该病可有许多不同临床表现型。眼底荧光素管造影(FFA),阻塞数小时至数日,表现为网膜动脉充盈时间明显延迟或可见网膜动脉充盈前锋。(一)发病原因本病多发生在有压(64%)、糖尿病(24%)、心脏病(28%)、颈动脉粥样硬化(32%)的老年人。青年患者比较少见,发病者常伴......
目录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多发生在有压(64%)、糖尿病(24%)、心脏病(28%)、颈动脉粥样硬化(32%)的老年人。青年患者比较少见,发病者常伴有头痛(1/3)、黏度异常、液病、避孕药和外伤等诱因,或因湿心脏病有膜赘生物者。

(二)发病机

导致网膜管发生阻塞的直接原因要为管栓塞、管痉挛、管壁的改变和成,以及从外部压迫管等。可为单因素致病,也可以是上述诸因素综致病。

1.管栓塞。要为各种类型的栓子进入网膜中央动脉导致管阻塞。栓子常位于筛处,因网膜中央动脉过筛时管径变窄,特是老年人该处组织硬化,栓子更易在此处存留;其次栓子常位于后极部动脉分叉处。常见的栓子有以下几类:

(1)固醇栓子:为栓子中最常见者,约占87%。栓子来源有67.5%发生于颈动脉动脉或大管有进性粥样硬化的患者。由于粥样斑坏死,溃疡流中,含有固醇的物质落,成为栓子进入网膜中央动脉。这种栓子比较小,呈黄色反光,通常位于颞侧支动脉分叉处,尤以颞上支最易受累。可为单个栓子阻塞,也可为多数性,栓子位于黄斑周围多支小动脉处,流受阻。阻塞程度因栓子大小而异。几天后栓子移管远端,约3个月后可完全消失。

(2)纤维蛋白栓子:常见于缺心脏病、慢性湿心脏病和颈动脉栓塞的患者。由于硬化皮细胞受损,致内壁失去光滑性,且皮下增殖,管腔变窄,纤维蛋白聚集在皮粗糙面栓性斑块,斑块落后可进入网膜流。这种栓子比较大,呈灰白色小体,可完全阻塞网膜流,患者突然完全失明。较小的栓子可在纤溶作用下数天后完全消失,环恢复。大的栓子则可在机化,导致该处管壁白鞘成。

(3)钙化栓子:比较少见,占网膜栓子的4%。来源于钙化动脉瓣或二尖瓣,或动脉和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患者常有湿心脏病或其他瓣膜病。栓子多为单个,色白无光泽,呈卵,比较坚固。栓子位于筛附近或进入第1级分支,不易吸收,长期位于网膜动脉

(4)其他少见栓子:包括肿栓子,如房黏液;脂肪栓子见于长骨折患者;脓毒栓子见于亚急性细菌性膜炎;硅栓子见于作各种成型或美容手术注入硅制者;药物栓子偶可发生于在眼周围注射可的松者;其他尚有体栓子、滑石粉栓子等。

2.管痉挛。发生于管无器质性病变但管舒缩不稳定的青年人,有早期压的病人,也可发生于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轻度的网膜管痉挛,患者感到短暂的视力模糊。强烈的阵发性管痉挛可使流完全阻断,产生一过性黑矇。如果痉挛迅速缓解,视力可恢复正常。痉挛发作频率和时间长短随病情程度而异,可多天1次至1天数次,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反复多次痉挛也可使视功能受损。管痉挛常可因其他原因而诱发,如冲洗阴道、冲洗旁窦或姿势改变。也可在各种感染性疾患,如流感或疟疾等,或外源性毒素,如烟、奎宁中毒时发生。管痉挛还常并有头痛听力减退

3.管壁的改变和成。由于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皮细胞受损,皮下增殖变性,使皮粗糙、管腔变窄,易于栓。各种炎症也可直接侵犯动脉壁产生动脉炎,如巨细胞动脉炎、全身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结动脉炎、硬皮病以及炎等。炎症使管壁细胞浸润、肿胀、阻塞管腔。炎症、感染或毒素也可刺激管,发生痉挛、收缩和阻塞。

4.管外部压迫。如青光眼、视盘埋藏性玻璃网膜离手术如巩膜环扎术、眼注入膨胀体、眼眶手术创伤、过度电凝止、球后肿外伤致球后出等,以上各种原因导致眼压和眶压的增高,均可诱发网膜动脉阻塞。

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常为多因素致病,既有管病变的基础,也并有栓塞或其他诱因而综致病。

5.其他。如外伤、手术、寄生虫和肿等以及眼球后麻醉时球后出,可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疾病病理

病理上,在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3h后,网膜细胞膜破坏。皮和壁间周细胞变性。坏死组织被吞噬细胞吸收并清除。神经纤维细胞和核层被神经质代替。数周后,网膜混浊吸收,动脉细并有白鞘。有的动脉细如白线。黄斑区色素紊乱。视盘色苍白。两月以后,如虹膜上长新生管,则有可能发生管性青光眼。但其发生率远比网膜阻塞后为少见。

成、栓塞或痉挛是网膜动脉阻塞的原因。网膜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时,管壁面粗糙,管腔逐渐呈不规则狭窄,易于盛栓。栓子并不多见,老年人栓子多来源于有病的动脉或椎动脉。年青人栓子多来源于湿心脏病或细菌性膜炎的赘生物,特导管或瓣膜手术后。长骨折后可能产生脂肪栓子。痉挛发生在管壁健全的青年人中,常并身体其他部位管舒缩障碍。在老年人多有心血管病,或伴有硬化,有时发病与源毒素(如流感、疟疾)、外源毒素(如奎宁中毒)、球后麻醉、面颌部注射药物,以及俯卧位全麻手术,使眼球长时间受压等有

症状体征

网膜动脉阻塞部位分为中央总干阻塞、分支阻塞、前毛细管小动脉阻塞和网膜动脉阻塞。

1.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阻塞部位在筛附近或筛以上部位。据阻塞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阻塞。完全性者症状严重,发作迅速,视力可突然丧失,甚至降至无光感。部分患者(24%)有先兆症状,即曾有突然单眼出现一过性黑矇,数秒或数分钟后视力恢复的病史。反复多次发作,最后视力突然丧失。眼部检查瞳孔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极度迟缓。眼底检查后极部神经纤维层和神经细胞层由于雾样肿胀而增厚,尤以后极部黄斑区细胞数量多的地区明显。网膜白色弥漫水肿混浊,一般出现在阻塞后1~2h,也有报告发生在阻塞后10min者。由于环正常,透过菲薄的黄斑组织可见管呈现的红色,故黄斑区呈樱桃红点。如有网膜动脉供应,则该区网膜呈一橘红色区;如果这支网膜动脉供应黄斑,则中视力可以保留。视盘色淡,如同时并有性视盘病变,则色更淡,边界模糊,轻度水肿

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变细、管径不规则,小动脉几乎不可辨认,指压眼球不出动脉搏动。静管径也变细,流停滞呈段状,可在来回移动。有的患者有少许焰状出和少量棉絮斑。视野可完全丧失,呈管视野,或颞侧留一小岛状视野。ERG检查在完全性阻塞者呈典型的负相波,由于b波起源于核层,故b波降低。而a波起源于感光细胞层,由管供应,故呈现负波型。发病2~6周后,网膜水肿逐渐消退、网膜层恢复透明呈暗红色调,黄斑区樱桃红点消退,出现色素和色素增生。由于网膜层萎缩,网膜水肿消退后视功能也不能恢复。网膜中央动脉和静均变细,可伴有白鞘,有的动脉呈银丝状,神经萎缩,视盘色苍白。极少数病人同时并有网膜中央静阻塞,可见网膜有大管隐没于水肿网膜组织中,容易漏诊动脉阻塞。据患者视力突然下降至无光感或手动可以鉴,静阻塞一般不如动脉阻塞视力下降迅速而严重。

有的患者网膜动脉阻塞不完全,视力下降程度不很严重,网膜动脉轻度狭窄,网膜轻度水肿混浊,预后比完全性者稍好。

眼底荧光管造影检查时由于管阻塞程度、部位和造影时间的不同,荧光图像有很大差异。阻塞后几小时或数天造影,网膜环时间延长,表现为动脉和静迟缓充盈。阻塞的中央动脉管腔无荧光素灌注,而视盘来自动脉的小分支可充盈,荧光素由视盘毛细管进入视盘处的中央静成逆充盈。由于动脉灌注压低,管腔荧光素流变细,或呈段状,荧光素不能进入小动脉末梢和毛细管而成无灌注区。特是黄斑周围小动脉荧光素充盈突然停止如树折断状(图1)。围绕黄斑区的小管偶可见有轻度渗漏和样改变。数周后或在不完全阻塞的病例,流可完全恢复,荧光造影可无异常发现。但有的病例仍可有毛细管无灌注区,动脉管径变细等。

2.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多由栓子或成所致。颞侧分支常受累,尤以颞上支为多。视力受损程度和眼底表现据阻塞部位和程度而定。阻塞点通常在围绕视盘的大管处或大的分叉处,可见阻塞处白色淡黄色发亮小体。阻塞支供应的网膜扇形或象限白色水肿,如波及黄斑也可出现樱桃红点。该支动脉变细,相应静也变细,视野呈象限缺损或弓暗点。ERG正常或有轻度改变。荧光管造影可见阻塞动脉和相应静充盈比末梢阻塞支延迟。有的病例在栓子堵塞的管壁有荧光素渗漏。2~3周后网膜水肿消退,阻塞支动脉变细并有白鞘。荧光管造影表现恢复正常。少数病例阻塞支与管或阻塞支成侧支环。

3.前毛细管小动脉阻塞:网膜毛细管小动脉急性阻塞可能与皮受损、成、管炎症或异常红细胞堵塞及其他因素有。可见于压、糖尿病或放射病所致网膜病变或系统性红斑狼疮、镰状细胞网膜病变、病等液病。由于前小动脉阻塞,导致局部缺,抑制了神经纤维轴浆运输,轴浆细胞器聚集肿胀,断裂成似细胞体(cystoid body),检眼镜下呈棉絮状软性渗出斑。荧光管造影可见斑状无灌注区,邻近毛细管扩张,有的扩张如样,晚期荧光素渗漏。据前小动脉阻塞范围大小和部位,视力可正常或下降,视野正常或有暗点。数天或数周后棉絮状斑消失,小动脉重新灌注,重建的毛细管床呈迂状态。晚期由于网膜层局部变薄,透明度增加,成局限凹面反光区,说明该处网膜有缺改变。

4.网膜动脉阻塞:临床上偶可见到网膜动脉阻塞,Brown报告27例年轻人动脉阻塞有5例为网膜动脉阻塞。大多数位于网膜乳头黄斑区,如果网膜动脉长可供应黄斑,则视力受损严重,如不供应黄斑则中视力影响不大。眼底呈一白色水肿区。相应视野缺损。其发展过程与分支动脉阻塞相同。

临床表现

患眼视力急骤严重下降至光感全无。瞳孔大,直接对光反应消失网膜动脉显著变窄,色发暗,常呈段状。网膜亦狭窄,但程度不如动脉明显。网膜呈乳白色水肿混浊。黄斑由于网膜组织菲薄,能透毛细管层,与周围乳白色混浊对比,成典型的樱桃红点。中凹反射消失。如有网膜动脉,则可保留相应的网膜功能,在该区域网膜局限区域呈正常橘红色。

检查化验

眼底表现:阻塞超过几分钟之后,眼底将出现贫血性坏死,视盘色白,边缘模糊,网膜后极部呈弥漫性乳白色水肿,黄斑区因网膜组织单薄,毛细管层透呈现“樱桃红斑”,是为本病的典型体征。一般两周后网膜水肿消退,但网膜动脉细小如线,视盘更为苍白,视力不能恢复。

网膜动脉阻塞的荧光管造影表现为:

①中央动脉阻塞时,动脉无灌注;分支动脉阻塞时,流在分支的某一点中断或逆充盈(阻塞动脉远端的染料灌注早于动脉阻塞点的近端),后期阻塞点具有高荧光。

②充盈迟缓,网膜动脉完成环时间在正常约为1~2秒。而在受阻动脉可延长到30~40秒。

③黄斑周围动脉小分支无灌注。数日后造影可见动脉流重新出现。

动脉阻塞后数小时网膜电图(ERG)的b波迅速减退。

荧光造影检查,除视盘区外网膜毛细管床不灌注,网膜动脉充盈缓慢。

1.液流变检查 可了解液的黏稠度。

2.病理改变 网膜中央动脉一旦阻塞,流中断,网膜神经皮层层立即缺氧及坏死变性,其严重程度和速度,与阻塞是否完全相一致。据实验报道完全阻塞后3h作组织检查,已可见到神经皮层层细胞膜破裂,核染色质堆积,细胞自溶及液体失,此后毛细管管壁皮细胞及壁间细胞变性,留下大无细胞、无功能的毛细管区。网膜层细胞坏死被吸收后,为神经质所代替。

荧光素眼底管造影(FFA)检查:因造影与阻塞发生相隔时间、阻塞部位和程度不同,阻塞后环代偿与重建情况不同,以致造影所见各异。从动脉完全无灌注、迟缓充盈、小分支无灌注直至充盈完全正常等几种情况均可见到。

鉴别诊断

网膜动脉阻塞需与以下疾病相鉴

1.前部神经病变:常双眼先后发病,眼底表现为视乳头水肿明显、视力轻度或中度降低,视野典型损害为与生理盲点相连的弧暗点。

2.眼动脉阻塞:视功能受损更严重,视力通常光感或无光感。眼压降低,网膜水肿更严重,可以没有黄斑区“樱桃红色”。但眼动脉阻塞导致网膜中央动脉动脉供同时中断,故在发病时,网膜水肿混浊比本病更为严重,范围亦更为广泛,不能见到樱桃红斑(因环损害)。病程晚期,眼底后极部有显著色素紊乱(色素增生和色斑)。ERG检查a、b波熄灭或接近熄灭。

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是紧急抢救,争分夺秒。对发病时间较短者应急诊处理,发病48小时处理最好,否则治疗效果不佳。

1.降低眼压使动脉灌注阻力减小

可采取按摩眼球,至少1分钟,使眼压下降,或作前房穿刺,也可服或静注射乙酰唑胺等。

2.吸氧

吸入95%氧和5%二氧化碳混体,可增加毛细液的氧含量,从而缓解网膜缺氧状态并可扩张管白天每小时吸氧1次,每次10分钟;晚上每4小时1次。

3.管扩张药

急诊时应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下含化硝酸甘油。球后注射妥拉唑林,每天或隔天1次静滴注罂粟碱。也可服菸酸,3次/天。

4.纤溶制

对疑有成或纤维蛋白原增高的患者可应用纤溶制。静滴注或缓慢推注尿激酶;或用去纤酶静点滴。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检查纤维蛋白原,降至200mg%以下者应停药。

5.其他

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抑制药和活化瘀中药。

6.手术治疗

导管技术联溶栓药动脉注射以及玻璃体切割联网膜中央动脉直接按摩术可以及时恢复供,提高视力。

此外,据可能的病因压治疗颈动脉病,有炎症者可用皮质激素、吲哚美辛等药物以及神经支持药物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视网膜色素变性

下一篇 卷茎蓼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