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视网膜血管炎

网膜管炎是一大类累及网膜管的炎症性疾病。典型地表现为眼底灰白色管鞘、渗出、出网膜水肿等改变,仅侵犯动脉或静较少见。多数是两者均受累。常伴有网膜管炎的眼部或系统性疾病有:中间型葡萄膜炎、病毒性网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动脉炎、病等。1.免疫复物 免疫复物沉积是多种网膜管炎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已发现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多动脉炎发生中起作用。但多数情况下,......
目录

病因

1.免疫复物 免疫复物沉积是多种网膜管炎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已发现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多动脉炎发生中起作用。但多数情况下,免疫复物的沉积并不是特异性地针对网膜管的。不清楚此种免疫复物的沉积是网膜管炎的起始因素还是伴随的结果多数人认为网膜管炎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继发性表现。

2.细胞免疫反应 已有研究发现,迟发型过敏反应在一些网膜管炎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激活的CD4+ 细胞、CD8+ 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可以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并起一系列反应导致管损伤和炎症反应。

发病机制

除了感染和肿等原因所致的网膜管炎以外不管是特发性网膜管炎,还是全身性疾病所起的网膜管炎,基本上认为是由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在多种管炎发生中均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参与,但有些类型以体液免疫反应为,有些类型则以细胞免疫反应为。有起此类疾病的自身抗原尚不完全清楚有确切的发病机制也不完全清楚。

症状体征

网膜管炎可分为动脉炎、炎、毛细管炎3种类型,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下面将简要介绍它们各自的眼部病变的特点

1.网膜炎和静周围炎 网膜炎和网膜周围炎是网膜管炎中常见的类型。临床上要表现为包绕管的管鞘或衬于静内壁套。从视盘至周边网膜的任何网膜均可受累,可呈段性受累,也可是全程受累最早的炎改变有限局性网膜扩张或其走不规则,伴有流变暗,管周围始聚集多核白细胞,以后淋巴细胞、巨细胞或类上皮细胞大量聚积于静周围管鞘(图1)。如炎症消退,管鞘可完全消失,也可永久存在。如炎症持续存在,则出现继发性改变如管的玻璃样变性、管腔狭窄或塞、管壁坏死甚至破裂,此可导致网膜水肿、渗出、毛细管扩张、动脉网膜新生管膜成等改变。如网膜管出或新生管出,可导致增殖性玻璃体网膜病变,增殖性病变的牵可导致网膜离。

2.网膜动脉网膜动脉炎的表现在临床上有很大变异。免疫复物沉积于毛细管前小动脉起微梗死,出现棉絮斑此种改变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和一些感染因素所起的网膜动脉炎。小动脉分支的炎症可以表现为围绕管腔的结性白斑,但不会超出动脉壁,此种类型见于眼虫病、梅毒、结核、带状疱疹病毒性网膜病变,此种斑块状改变消退缓慢,可不留任何痕迹也可留下轻微的瘢痕动脉炎可导致动脉的不规则白鞘白鞘可是段性的,也可是全程性的严重的动脉炎可使流完全中断起大网膜坏死和出此种严重网膜动脉炎可见于结动脉炎、Wegner肿、Churg-Strauss综征、巨细胞动脉炎、Takayasu病、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所起的网膜炎或急性网膜坏死综征。

3.网膜毛细管炎 患者多有视物模糊视物变眼前黑影症状,视力下降一般不明显,但在黄斑受累时可有明显的视力下降。患者网膜无明显的出渗出、管鞘、新生管等改变,但患者可有轻度网膜水肿黄斑囊样水肿,长期的慢性炎症患者也可出现增殖性改变荧光素眼底管造影检查发现有广泛的网膜管渗漏。

并发症

网膜管炎可起多种并发症。新生管膜成的发生率为10%~15%可发生于网膜或视盘,但网膜新生管膜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新生管的成可能与网膜管的塞和网膜,一些患者可能并没有塞仅有弥漫性毛细管渗漏。因此新生管的发生还可能与缺氧有也可能与来自炎症部位或炎症细胞的刺激有网膜和视盘的新生管易于网膜玻璃体积、黄斑缺,常见于中凹周围毛细塞的患者。荧光素眼底管造影显示中凹无管区不规则和扩大。网膜管炎可导致严重的网膜,后者可虹膜红变和新生管性青光眼网膜离是一少见的并发症,它往往伴有活动性炎症和增殖性玻璃体网膜病变。

伴有全身性疾病的网膜管炎可出现相应的全身性并发症。由于网膜管炎可发生于全身病变之前,这些患者被诊断为特发性网膜管炎所以对所有特发性网膜炎的患者,均应注意以后是否出现了全身性疾病。

诊断

网膜管炎的诊断据病史眼部表现、荧光素眼底管造影检查和一定的实验室检查。病史询问对获得特异性诊断可提供诊断依据虽然管鞘、管管径的改变、荧光素眼底管造影检查显示网膜管染料渗漏和管壁染色是管炎的常见临床表现,但受累的管、炎症的病程、伴有的其他眼部炎症(如肿性或非肿性葡萄膜炎、玻璃体雪球状混浊、珠状混浊状体平坦部和玻璃体基底部雪堤样改变、网膜炎、网膜膜炎、肿等)和全身性疾病(如皮肤病变、关节神经系统病变、消化系统病变、呼吸系统病变和泌尿系统病变等)都可能对特异性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对一些可疑的患者进相应的实验室和助检查将有助于确定特异性诊断。

鉴别

注意与急性网膜坏死综征(ARN)相鉴急性网膜坏死综征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等起的一种坏死性网膜炎,可发生于正常人,也可发生于免疫功能受抑制的患者。典型地表现为周边部全层坏死性网膜炎,以塞性动脉炎为网膜管炎,中等度以上的玻璃体混浊和炎症反应。后期易发生网膜离不少患者有明显的前房炎症反应,此种疾病中的网膜管炎要为动脉受累可见管变细和管鞘成。网膜坏死病灶有清晰的边界,提示为一种性坏死,也可看到静管鞘和网膜,相当于荧光素眼底管造影检查中的小动脉消失和微管无灌注区域。

检查

常规检查包括全细胞计数、沉和C反应蛋白。这些检查不具有特异性但可能提示患者的管炎是否并活动性全身性疾病,提示是否需要进更进一步的实验室和相助检查。清中IL-2、可溶性IL-2受体IL-6、γ-干扰素、肿坏死因子等水平升高往往提示患者有全身性疾病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von Willebrand因子水平升高往往提示管炎处于活动状态

为了排除或确定一些感染性网膜管炎,如单纯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所致的管炎应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Western印迹试验和其他免疫技术测定特异性抗体,尤其是确定IgM型抗体。利用聚酶链反应(PCR)扩增病原体的DNA对感染性网膜管炎的诊断有重要帮助,但应注意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其它助检查:

1.荧光眼底管造影检查(FFA) 可以显示受累管的荧光渗漏及管壁染色。

2.眼组织检查 虽然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在怀疑感染(如细菌性眼炎、真菌性眼炎)恶性肿和类肉瘤病等时,应考虑进此项检查。

治疗

网膜管炎的治疗据患者管炎的严重程度、病因及其起的并发症、伴有的全身性疾病等来决定。如果患者仅有轻微的网膜管炎,不伴有黄斑囊样水肿、明显的玻璃体炎症反应,荧光素眼底管造影检查未发现严重的缺性病变,可以不给予任何治疗,但需进严密的观察;如发现黄斑囊样水肿网膜毛细管无灌注等改变即应立即给予治疗;由感染因素所致的网膜管炎,应尽可能确定致病的微生物,并给予特异性抗感染治疗;如确定出患者的网膜管炎与全身性疾病有,在治疗上即应全盘考虑,不但要控制网膜管炎,还要控制这些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或起患者全身严重并发症的全身性疾病;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网膜毛细管无灌注,往往需借助于激光治疗,以消除无管区。如果患者出现网膜离和玻璃体积,在药物治疗控制炎症的情况下,应进玻璃体切除手术、巩膜扣带术等治疗。

由于网膜管炎的病因众多,在治疗过程中除应注意管炎的共性外,还应特注意每种管炎的特殊性,如Behcet病的网膜管炎要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外的免疫抑制药,如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环孢素;而对于霜样树网膜管炎,即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所致者一般无有效的西药治疗,可中医辨证给予中药治疗。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要适用于类肉瘤病所致的网膜炎(葡萄膜炎)、霜样树网膜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所起的网膜管炎,对于Eales病、视神经管炎、多发性硬化等所致的网膜管炎则效果尚未完全肯定;对感染性管炎(如病毒、真菌起的网膜管炎或葡萄膜炎)则应慎用;对Behcet病、Wegner肿、结动脉炎等多种类型所致的网膜管炎(葡萄膜炎),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往往效果不佳,通常需要联其他免疫抑制药(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环孢素硫唑嘌呤等)进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前尚无一致的看法,最重要的是要遵个体化原则,不能对所有类型的网膜管炎使用一种固定的治疗模式,要据患者所患炎症的类型、严重程度、年龄、性、体质及以往用药情况综考虑,以制定出适每个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案。一般而言所用量为泼尼松1mg/(kg·d),服,治疗1~2周后据炎症控制情况逐渐减量,治疗时间为数月至1年,甚至数年不等。

2.其他免疫抑制药 其他免疫抑制药环孢素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硫唑嘌呤、FK506、麦考酚酸酯等,均可用于网膜管炎的治疗。治疗的适应要有:①患者用糖皮质激素难以彻底控制的网膜管炎;②一些特定类型的管炎,如Behcet病、Wegner肿等;③需要用这些免疫抑制药控制全身性疾病;④为了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和副作用。

治疗网膜管炎要选用苯丁酸氮芥,所用量为0.05~0.1mg/(kg·d)。只要是需要糖皮质激素之外免疫抑制药治疗的患者一般均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所以在治疗前应让患者充分了解治疗的长期性,以争取患者的密切配,并应进定期的功能、常规等面的检测,以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此外对用苯丁酸氮芥治疗的患者一定要告知此药长期应用可致不育(尤其是男性患者)、月经紊乱甚至闭经

环孢素也是治疗网膜管炎的常用免疫抑制药之一,初始量为2.5~5mg/(kg·d),分两次服用,维持量一般为2mg/(kg·d),治疗时间应据病情而定。用环孢素治疗一些特发性网膜管炎患者,发现总体效果是好的,一些患者的炎症可完全消退,但一些患者的炎症需联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药始能彻底控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脏毒性、肝脏毒性、压、神经毒性等副作用。

环磷酰胺也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初始量为1~2mg/(kg·d)。此药对骨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易膀胱炎,对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定期进检查,以免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麦考酚酸酯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药,通过抑制次黄嘌呤核苷酸氢酶,进而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的成,对淋巴细胞有相对选择抑制作用,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较小,可用于治疗顽固性网膜管炎、Behcet病性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等疾病,尤其适用于其他免疫抑制药治疗无效或对这些药物不能耐受的患者,所用量一般为0.5~2g/d。此药副作用要有肠道反应,但也应注意毒性、继发肿、感染等面的副作用。

3.生物制 尽管前尚无广泛应用于治疗网膜管炎及相疾病的生物制,但生物制可能有着广阔的前景。已发现抗全淋巴细胞的一种单克隆抗体可成功地控制其他免疫抑制药治疗无效的网膜管炎。使用抗肿坏死因子抗体(infleximab,是一种来源于小的抗肿坏死因子的嵌克隆抗体)或可溶性肿坏死因子的受体,对治疗网膜管炎有明显的效果。抗黏附分子的抗体或抗其他细胞因子的抗体对顽固性网膜管炎都可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4.激光治疗 有激光在治疗网膜管炎本身中的作用前尚有争议,这要因为此种管炎并发的新生管与其他类型的增殖性玻璃体网膜病变(如糖尿病所致的玻璃体网膜病变)有显著的不同。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面:①炎症所致的网膜新生管比其他原因所致者预后要好,此可能是因为网膜管炎易起玻璃体后离,从而缺少了新生管往玻璃体生长的支架,不易起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病变,而其他类型的网膜新生管则易进入玻璃体发展成为增殖性玻璃体网膜病变;②新生管在炎症消退后可随之消退,因此网膜管炎在用药物控制后,可不遗留任何问题,而其他类型的网膜新生管则对药物治疗无反应或反应较差;③在有炎症的情况下进激光治疗易使原有炎症加重,并易诱发出新的网膜新生管。此外还易于黄斑囊样水肿。鉴于上述原因,对由活动性网膜管炎或其他类型后葡萄膜炎起的网膜新生管,进激光光凝治疗时应非常慎重,只有在那些用药物治疗后炎症得以控制的患者,或出现永久性新生管导致反复出的患者始考虑给予激光光凝治疗,但必须在激光治疗前和治疗后给予有效的免疫抑制药(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治疗,特是后一种情况。

激光治疗一般限于网膜新生管、毛细管无灌注区、动脉和动静短路的管。对于扁平的网膜新生管,一般选用氩激光,使用中等强度的光斑(直径2~500μm,0.1s)治疗。隆起的新生管则应凝固新生管起源部位的管。如果有视盘新生管,则应进网膜光凝,光斑通常为500μm,时间0.1s,光斑总量应达1500~2000个。

5.玻璃体切割术 网膜管炎所致的网膜新生管和玻璃体新生管与其他类型所致者有明显不同,所以在玻璃体切割术时应特慎重。有活动性炎症者应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于细菌或真菌起的网膜管炎(网膜炎、眼炎),玻璃体切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法。对于炎症已控制,仍有玻璃体积、严重混浊或有纤维增殖膜和条索的患者,可以考虑进玻璃体切积术治疗,以清除玻璃体混浊和后玻璃体界面。但术前和术后应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药,以避免术后发生较强的炎症反应及并发症。

对患者进玻璃体切除手术时往往与其他手术式联应用,如晶状体切除术、网膜前膜剥离术、激光光凝或冷凝术、巩膜扣带术等。

预后

网膜管炎的全身性疾病中,有些可能起死亡有些可能导致患者残疾,因此应充分重视患者的眼外表现,让患者就诊有的专科是非常必要的。

网膜管炎的预后要取决于病因和类型、炎症的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发生以及是否给予了正确的治疗等面。如患者有轻度的周边部的网膜周围炎,通常不需治疗,视力预后好而Behcet病则往往表现为一种不断复发的网膜管炎和持续进展的塞,伴有网膜的萎缩和神经萎缩预后很差。荧光素眼底管造影检查发现缺性病变的网膜管炎患者的视力预后差。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54例有缺性病变的患者中,初次就诊视力低于0.1的有24%,在平均8.2年的随访中发现,视力低于0.1者上升至34%;与此相反,在1组非缺网膜管炎的患者中初诊视力低于0.1者为10%,随访未见比例增加缺型患者视力预后差可能与这些患者常发生黄斑囊样水肿、反复发作的玻璃体积网膜分支静阻塞等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