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视瞻昏渺

视瞻昏渺中医。见于《治准》。视瞻昏渺是因失调,精气不能上荣于所致。以自觉视力下降,视物昏蒙不清而外眼无异为要表现的内障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所说的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瞻昏渺是指外眼无异常,而视力减退,以致视物模糊不清,故《治准杂病七窍门》称之为视瞻昏渺症状类似西医膜、网膜炎,以及慢性球后神经炎。一、湿热蕴,上犯清窍。二、情志不舒,气滞郁,玄府不利。......
目录

介绍

视瞻昏渺是指外眼无异常,而视力减退,以致视物模糊不清,故《治准杂病七窍门》称之为视瞻昏渺症状类似西医膜、网膜炎,以及慢性球后神经炎。

病因

一、湿热蕴,上犯清窍。

二、情志不舒,气滞郁,玄府不利。

三、不足,精血亏耗;或两虚,不足,失所养,光衰微。

症状及诊断

视瞻昏渺 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患眼外观端好,视物昏朦,有如遮隔轻纱薄雾,或见眼前黑舞,或有闪光幻觉,或见眼前中央有一团灰色黄褐色阴影,视物变,如视直如、视大为小等。检视眼底可见各种不同的病理表现。

1.属西医膜炎者,可见膜、网膜等处有大小不同、态各异的渗出斑。

渗出初期色黄,边缘模糊不清。渗出斑可全部吸收。若数周或数月后,渗出物机化,该处之膜、网膜萎缩,常成黑白夹杂的萎缩灶。此类病变可有玻璃体混浊

2.属西医网膜炎者,可见网膜水肿,反光增强,或有皱褶,或可见大小不等之出点。沿管可出现白色或黄白色软性渗出物,或白斑、静管纡扩张。后期网膜上多数有色素病灶。本病亦可玻璃体混浊

3.属中性浆液性网膜病变者,初起黄斑区及其周围可出现局限性水肿,呈,范围约为1―3个视乳头直径,与正常网膜交界处成一反光晕轮,或光反射弧,水肿色较暗,黄斑中凹光反射减弱、弥或消失。数周后,病变区常有黄白色点状渗出,偶可见暗红色小出点。2―3个月后,病变逐渐恢复,如果水肿全部吸收,可不留任何痕迹,或遗留色素沉着,中凹光反射恢复。屡次发作者,黄斑部色素紊乱明显,甚至可发生黄斑囊样变性,预后视力恢复不佳。

4.属西医球后神经炎者,眼球略有牵拉性疼痛,转动时尤甚,压迫眼球则疼痛加剧。早期眼底一般无改变,晚期则见视乳头或视乳头颞侧色苍白,边界清楚。视野检查有中暗点。

预防

本病应坚持积极治疗,若拖延失治,则视力难以恢复。部分严重者,日久可发展为青盲而失明。

治疗

一、

(一)浊上犯

[]自觉视物昏朦,或兼见黑舞,或视瞻有灰色黑色阴影,视物变,如视直如,视大为小等。眼底可见网膜膜有边界模糊之黄白色渗出斑,或仅见黄斑区水肿、渗出,中凹反光不清等。眼症常缠绵不愈。全身症见头重胸闷,食少口苦,小便黄少,舌苔黄腻,濡数;或脘闷多口苦而腻,舌苔黄腻,滑数等。

[候分析]湿热蕴,熏蒸清窍,或湿化热,上泛网膜水肿、渗出等病变,出现视物不清,眼见黑。若病变位于黄斑区,水肿、渗出较重,则眼前正中出现灰黑色阴影,视物变,视力下降明显。湿热偏重者,水肿较甚;浊为重者,渗出物多呈团状,且病变区比较污秽。因系湿致病,故病程缠绵。湿热郁遏,气机不畅,浊阴不降" target="_blank">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致头重胸闷,食少口苦,小便黄少,舌苔黄腻,濡数。若见腹满多,口苦而腻,舌苔黄腻,滑数,又属热偏重。

[治法]利湿清热,祛化浊。

[方药]三仁汤汤加减。三仁汤功效在于运脾化痰清热利湿,用于湿热浊上犯清窍,而以湿热偏重,眼底水肿比较明显者。若选加黄芩栀子茺蔚子泽兰车前子之类,则更增清热利湿消肿的作用。汤以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燥湿理气;竹茹实降上逆之浊。适用于热偏重,眼底渗出物较多者。若选加黄连星、车前子、茺蔚子泽兰之类,则清热除湿之力更强。

(二)气滞

[]自觉眼珠隐痛,视力渐降,或眼前中央有带色阴影遮隔,视物变。检视眼底,可无明显异常,或有视乳头轻度充,或者仅见黄斑区暗红,有渗出物及色素沉着,小管弯,中凹反光不清等病变。全身症有情志不舒,头晕胁痛口苦干,弦细数。

[候分析]失条达,气滞郁,壅遏窍,故致视神经乳头充,或致网膜黄斑区呈暗红色,小管弯,并起视物不明,眼珠作痛。肝郁不舒,气滞郁,且已化热,因而头晕胁痛口苦干,弦细而数。

[治法]清热疏肝行气

[方药]逍遥加减。原清热疏肝理气。再加丹参郁金川芎茺蔚子,可增清热疏肝行气之功效。

(三)不足

[]眼干涩,视物昏朦,或视物变。眼底可无明显异常,或见网膜病灶色素沉着,病变比较陈旧,问或夹杂新的渗出斑,抑或黄斑区轻度水肿,有渗出物及色素沉着。全身症见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膝酸软,细。

[候分析]两亏,精血不足,失濡养,故眼干涩,视物昏朦,或眼前阴影遮隔。精血不充,血脉不利,则眼滞留之渗出物以及沉着之色素难以消退。全身兼见之症,亦皆精血亏虚所致。

[治法]补益

[方药]杞菊地黄加减驻景加减。前养肝,益。若用于眼底渗出物及色素较多者,可加当归牛膝丹参之类,以增养、通消滞的作用。后菟丝子楮实子、五味子枸杞、熟地、当归补益,滋养精血;川椒温阳以配阴,且能行气,使诸药补而不滞;车前子利水而泻肝邪热,既抑诸药之温燥,又防滋腻之碍湿。诸药用,具有补、填的功效。若阳虚不显者,可去中川椒,选加山楂金、茺蔚子丹参助消积滞,祛瘀生新。若阳偏衰者,可去车前子,选加紫河车、鹿角肉苁蓉乳香三七等,温,养

(四)两虚

[]眼症同前,全身症见面色无华,头晕心悸,食少疲,弱。

[候分析]久病过劳,或产后哺乳,致亏虚,不足,失濡养,光衰微,且不荣流滞缓,眼底之渗出物及沉着之色素难以消除,所以视物不清。不上荣,则面色无华而头晕;不养,故心悸脾虚失于健运,不足以养,则食少疲。不充,故致弱。

[治法]养,补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原是以八珍汤川芎作益之基础,加五味子远志陈皮理气健脾,使之补而不滞。若再加川芎丹参,则更增祛瘀生新之效。

此外,产后哺乳而患本病者,当断奶,否则更耗,于治疗不利。

二、针灸疗法

常用:睛明、球后、头临泣、太阳池、明、谷、养老、光明、俞、俞、足三里等。每次局部取2,远端配2,每日针1次,10次为一疗程。偏阳虚者,远端穴位施灸或针灸并用,但眼部穴位忌灸。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