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姜味草

姜味草(Micromeria biflora),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全体有姜气味簇生,紫褐色,被白色长柔毛。对生,小而密集;叶片,长4~7毫米,宽2~4毫米,先端尖,基部浑全缘,上面被细柔毛,下面除叶脉有毛外,其余无毛,有多数棕黄色腺点;叶柄长约1毫米。小,淡紫色,2~3朵腋生,成小聚伞花序花萼绿色花冠早落,红色,2,上直立,下广展。坚果,平滑。......
目录

形态特征

姜味草(滇南本草)小姜草(云南昆明、红河、靖、富源),灵芝草(云南甸),小香草(云南昆明),胡椒草、柏草(云南靖),桂子香(云南富源),灌木,丛生,具香味,高达30厘米,有主根,其上密生须根多数,从基部发出,上升,近,纤细,伸长,密被白色近于平展具疏柔毛及短柔毛,红紫色小,卵,长4-5毫米,宽2.5-3毫米,先端急尖,基部近或微心形,扁平,或边缘向下卷,全缘,质厚,上面绿色,常带红色,下面淡绿色,明显具金黄色腺点,在肋上被疏微柔毛,侧脉4-5对,与中脉在上面不明显下面微突出;叶柄极短或近于无柄,长0.5毫米,密被微柔毛。聚伞花序1-5,常于条近端具1-2,具梗;花梗长2-3毫米,显著,丝状,偏向一侧,常带红色,与长1-2毫米的总梗均被微柔毛;苞片苞片近等大,线状钻,长约1.5毫米,绿色,具单,边缘具缘毛。花萼管状,连齿长达4毫米,外面在上被微柔毛,面在部被疏柔毛,余部无毛,13萼齿5,呈二,后3齿长三角,长1.5毫米,先端长渐尖,前2齿,长近2毫米,先端具刺尖,齿缘均具纤毛。花冠红色,长6毫米,外疏被微柔毛,面无毛,冠筒长4毫米,直伸,冠檐,上直伸,,扁平,长2毫米,先端微缺,下张,长2.5毫米,3裂,裂近等大或中裂稍大,全缘雄蕊4,前对较长,上升,只达裂中部,几不超出花冠外,花药2室,室略叉花柱不超出雄蕊,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子房黄褐色,无毛。坚果,长约1毫米,褐色,无毛。

分布范围

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石灰山坡或向阳草坡上,旷草地等处,海拔2000-2550米。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主要价值

性味】辛,温。①《滇南本草》:"性大温,微辛。"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性温,味微苦,有姜味。"

【功能治】祛解表,温中除湿。用于感冒咳嗽痛,急性肠炎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疝气痛,预防痢疾

【选】①治胃气,面疼痛: 姜味草为末。热服。(《滇南本草》)

②治胃寒气滞疼痛,食饱胀: 姜味草,水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积:姜味草三钱,石菖蒲一钱,甘草一钱,厚朴一钱,豆蔻二钱。共为末。每服一钱,滚水点服。为亦可。

④治积:姜味草三钱,青皮五分,川芎二钱,柴胡一钱,小茴香二钱,豆蔻三钱。共为末,或为。滚水点服一钱。

⑤治积:姜味草三钱,吴萸二钱,豆蔻二钱,吴神曲二钱,甘草五分。共为末,或为。滚水点服。

⑥治积:姜味草二钱,姜黄二钱,豆蔻二钱,木香五分。共为末,或为。每服一钱,滚水点服。

⑦治积: 姜味草三钱,益智仁二钱,沉香二钱,荔枝核七个()。共为末,或为。每服一钱,滚水点服。

⑧治寒疝疼痛:姜味草为末。滚水点服。(③--⑧均出《滇南本草》)

⑨治疝气痛:姜味草一钱,倒提壶三钱,荔枝核七枚。共研末。每用五分,与糯米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小儿虫犯肚,疼痛或呕吐或泻:姜味草五分。点服。疼止后,服下虫下虫。(《滇南本草》)

【用法用量】 3~5钱。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泡性眼炎

下一篇 姜叶三七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