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姜炭

姜炭”,是一种中医,为姜科植物姜的干成的炮制品。它的拉丁植物动物矿物是Zingiber offcinale Rose.它具有温、温止泻的功效,属姜科。治:虚寒吐血便血崩漏阳虚泄泻。功能温中;回阳通;温化饮。温药;温泻药治脘冷痛;呕吐泄泻亡阳逆;饮喘咳;寒湿痹痛。来源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
目录

基本介绍

功能

温中;回阳通;温化饮。温药;温泻药

干燥后的姜炭冷痛;呕吐泄泻亡阳逆;饮喘咳;寒湿痹痛。

来源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趁鲜切晒干或低温干者称为“干姜”。

性状

味苦;辛;涩;性温。香,特异,味辛辣。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棕色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端有痕或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和颗粒性,有一明显环(皮层),筋点(维管束)及黄色油点在。以质坚实、断面色黄白、粉性足、气味浓者为佳。

用法用量

服:汤,3-10g;或入。外用:适量,汤洗;或研末调

炮制过程

除去杂质,略,洗净,润透,切厚或块,干。本品为不规则块状,厚0.2~0.4cm。照上述总灰分的法测定,不得过5.5%。其中,炮姜:取姜块,置锅用武发泡鼓起,外皮呈焦黄色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晒干;姜炭:取干姜块,照炭法至表面黑色部棕褐色

分布地域

中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来凤、通山、阳新、鄂城、咸宁、大冶各省区广为栽培。具体包括山东安丘、山东昌邑、山东莱芜、山东平度大泽山出产的大姜尤为知。亚洲热带地区亦常见栽培

姜炭原料

植物形态

姜炭姜,多年生草本,高50-80cm。肥厚,断面黄白色,有浓厚的辛辣气味互生,排成2列,无柄,几抱叶舌长2-4mm;叶片披针至线状披针,长15-30cm,宽1.5-2.2cm,先端渐尖,基部狭,革鞘状抱,无毛。花葶中抽出,长15-25cm;穗状花序,长4-5cm;苞片卵形,长约2.5cm,淡绿色,边缘淡黄色,先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cm,具3短尖齿花冠黄绿色,管长2-2.5cm,裂3,披针,长不及2cm,唇瓣的中间裂状倒卵,较花冠短,有紫色条纹和淡黄色斑点,两侧裂卵形黄绿色,具紫色边缘;雄蕊1,暗紫色,花药长约9m,药隔附属体包裹住花柱;子房3室,无毛,花柱1,柱头近球蒴果种子多数,黑色期8月。

姜炭与炮姜的区别

姜炭原料姜炭原料姜炭原料炮姜姜炭功能有异,且两者炮制法、程度上也有较大差异。炮姜多利用料,炮制时间短,注重药物的膨胀度,意在除去部分挥发油,偏于温中。姜炭炮制力大,制品炭化多,注重药物之色,意在炭存性,偏于止。由于不同的炮制法决定药物不同的功能与治,这便是二者的本区。在炮制实践中,炮姜多以砂伴为佳,烫法有受热均匀,炮制程度均一的优点。且炮制时间短,损耗少。姜炭宜清为佳(炭法),便于处理。由于炮制程度不一,炮姜炭化少,损耗率一般为20%,而姜炭炭化多,损耗率高达40%,导致其成本较高。干姜始载于《农本草》,其炮制炮姜最早记载于汉《伤寒论》。至宋代,《太平圣惠》中所载干姜除“”外,又出一“炭”即姜炭。故此可以认为姜炭从宋代始为干姜的又一炮制品。明代缪希壅在《炮制大法》中指出干姜:“若产后血虚发热及止黑,温中用,止呕生用”。《本草崇原》中指出:“后人以干姜黑谓之炮姜,姜味本辛,过则辛味稍减,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明确把两者区分:“炮姜温中,用于胃虚腹痛吐泻。姜炭治吐衄崩漏阴虚”。故可以认为炮姜姜炭应该是干姜的两种不同炮制品。医典药论1.论姜炭善止:1.1.李中梓:“吐衄下崩漏淋产,熟者反能止之,何也?盖物极则反,去多而阴不复,则阳亢无所附,得此助阳之生而复矣,且见则味苦色黑,守而不走,安得不止耶?然必病久气虚亡阳而多盗汗及手足冷者宜用;若初病炽,遽尔投之,是抱薪救,危亡立至矣。”《雷公炮制药性解》1.2.缨希雍:“其言止者,盖血虚发热,热则妄干姜黑能诸补药入阴分,得补则阴生而热退,不妄矣。”(《本草疏》)1.3.冯兆张:“姜,若至黑,则辛辣变为苦咸味,既下走,黑又止,辛热之性虽无,辛凉之性尚在,故能去中之郁热而不,止吐血之妄而不滞,较之药徒以黑为能止为事者,功胜十倍。”(《冯氏锦囊·药性》)1.4.姚球:“干姜灰色黑,入在下谓之少火少火生气充则中自温也。气逆动,则止溢。炮姜(炭)入温则浮逆之皆下,降,其自止矣。”(《本草解》)1.5.赵其光:“后世遇失每用姜炭,以为从水化,使洛阳不僭而自止。不知姜炭全失姜之本性,止宜以守中,配入凉血之味,使不凝而乃和。”(《本草求原》)2.论姜炭助阳:2.1.徐大椿:“姜黑,辛苦大热,入而守中逐冷,救急回阳,为温中止专药,产后虚冷必须之,即设假热外浮,非炮姜导之不可。”(《药性切用》)2.2.汪级:“黑姜,色黑则人化则不热而止于温,苦坚水,辛补命,续绝回阳。”(《医林纂要·药性》)2.3.张秉成:“干姜黑则辛少苦多,操之性已减,温守之力尤独,能入分,协助补药之力,故营血虚寒而欲温补者,非此不为功,即纯虚而无者,亦可用之,不温则虚不复也。”(《本草便读》)3.论姜炭燮理阴阳的配伍应用:金灵昭:“前贤朱溪云,姜本车热,黑则苦平矣,能由阳入阴,由阳出阳,所以药入分而补药入分而止,如血虚发热、产后大热必须用之。止痢肠红及唾吐血呕血、下血脱,面色白而夭不泽,六懦弱,有阴无阳者,大宜加之,如古有用四君子配当归、熟地,加干姜而治气虚血脱者;有用四物汤人参黄芪,加干姜而治血虚弱者,有阳生阴长、阴和阳之义。”(自《本草汇言》)用药阴虚旺者及孕妇慎服。1、《本草徵要》:“者可多用,热者不过用三四分为向导而已。”2、《本草备要》:“多用报阴耗,孕妇忌之。”3、《得配本单》:“孕妇服之令胎消,气虚者服之伤元,阴虚热多汗者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葡萄膜炎

下一篇 泡性眼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