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胬肉攀睛

胬肉攀睛指有一三角脂膜胬起如肉,由眼珠眦角横贯白睛,攀侵黑睛的慢性外障眼病。多生于大眦,生于小眦或两眦同时发生者较少见。病变进程缓慢,往往过数月或多年始侵入黑睛,并逐渐遮盖瞳仁,也有停止进展者。本病相当西医之翼状胬肉风热壅盛时表现为胞睑之,瘀肉高起,渐渐长大,色红如鸡冠,似蚬肉,甚者掩及全。头胀痛,身热,舌红,苔薄白,弦数或浮数。或因过度劳欲,耗损心阴,暗夺,水不制......
目录

病因

自身因素

风热壅盛时表现为胞睑之,瘀肉高起,渐渐长大,色红如鸡冠,似蚬肉,甚者掩及全。头胀痛,身热,舌红,苔薄白,弦数或浮数。或因过度劳欲,耗损心阴,暗夺,水不制,以致虚火上炎。

饮食因素

饮食是摄取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资,饮食靠消化,故饮食不要是损伤,导致升降失常,又可聚湿,生,化热或变生它病。如喜食辛辣炸,使邪热壅结,熏蒸。可诱发本病。

环境因素

眼裂部位白睛易受沙、烟灰或阳光之类等长期物理刺激,可加速胬肉的滋生。也可诱发本病。

症状

睑裂部位的白睛上起膜,渐渐变厚,有丝相伴,红赤高起,而成胬肉。渐向黑睛攀侵。胬肉多呈三角,自眦角始,横向白睛的宽大部分称体部,攀向黑睛的尖端称为头部。如自觉眼部涩痒,胬肉头尖高起而体厚,赤瘀如肉,发展较为迅速,每可侵及黑睛中央,障漫黑睛则视而不见。如涩痒不著,胬肉头平而不高起,体亦菲薄如蝇翅,色白或淡红,多发展缓慢,或始终停止在黑睛边缘部,不影响视力。

诊断要点

1.自眦角始的白睛表层上生出胬肉,渐渐变厚,有赤丝相伴并高起,多呈三角,如昆虫之翅膀。其底称为部,自眦角始横贯白睛;其尖端称为头部,渐向黑睛攀侵。病变分为进性和静止性。进性指胬肉头尖高起,赤瘀如肉,发展较迅速,每可于数月或数年攀侵黑睛中央而障碍视力;患者自觉眼涩痛流泪,异物感,重则刺痛羞明。静止性则指胬肉头部平而薄,色白或淡红,多发展缓慢或始终停止在黑睛边缘,不影响视力,无自觉症。  2.本病须与以下眼疾相鉴。   

(1)黄油障:于睑裂部白睛表面,介于黑睛与眦角之间而不与眦部相连的淡黄色隆起,状如脂膜,呈三角,无赤丝攀附,无痒无痛,不侵及黑睛,类似于西医之睑裂斑,可不必治疗。但若有赤环绕,自觉眼涩痛流泪,则参照本节治疗。   

(2)流金棱木:指白睛与黑睛表面之间呈膜状或条索状粘连。多因外伤(尤其酸、碱腐蚀伤)或黑睛边缘生成。部位不定,无红无痛,粘连广泛者影响眼珠运动。因头部常与黑睛粘连,故可用探针在其颈部顺利通过。类似于西医之假性胬肉。若不影响眼珠运动或美容者,无须治疗,否则可手术医治。

辨证施治

1.治则

(1)风热型①候胬肉初生且渐肥厚,赤集布,眼痒涩羞明流泪舌苔薄黄。②治则清热通。③方药栀子胜奇加减:防风荆芥栀子黄芩木贼菊花,白蒺藜草,蝉蜕赤芍牡丹皮。水服,每日1

(2)上炎型①候胬肉头尖红赤高起,痒涩刺痛,每见心烦失眠,或生疮,小便短赤尖红,数。②治则清心凉血导滞。③方药赤散加减:生地黄木通栀子黄柏大黄竹叶甘草黄连赤芍防风茺蔚子水牛角先煎),水服;中成药:黄连上清服。

(3)胃实热型①候胬肉头尖高起,体厚红赤,生长迅速;自觉眼痒涩不适,眵多粘结,渴欲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洪数。②治则泄热通腑,祛瘀凉血。③方药除热饮加减:黄芩黄连桔梗防风车前子,茺蔚子大黄后下),玄明粉(冲),天花粉玄参赤芍,水服;中成药:服液、牛黄解毒

(4)阴虚旺型①候胬肉淡红菲薄,时轻时重,涩痒间作心烦舌红少苔。②治则滋阴。③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生地黄牡丹皮,泽泻麦冬沙参茺蔚子,白蒺藜蝉蜕。水服,复渣再服;中成药:知柏地黄天王复方丹参

2.外治则

(1)胬肉红赤、涩痛,可用八宝眼药胆汁二连膏点眼。

(2)用黄连西瓜霜眼药水、麝眼药水滴眼,必要时用可的松眼药水滴眼。

(3)胬肉体厚,发展迅速,或遮盖瞳仁时,宜用手术切除。术后继续用以上药物点眼。

其他疗法

食疗

(1)地麦粥:生地黄6克,麦冬6克,水取汁,.然后与粳米成粥。  

(2)灯苦瓜汤:苦瓜180克,灯5扎,油盐酌量。苦瓜去瓢核,洗净切成块状,与灯一起,用适量清水成汤,调味后饮用。

预防调护

(1)本病患者平素宜注意调理饮食,忌食辛辣炸,多吃水果、蔬菜,保持二便畅通。保足够睡眠,注意调情欲。   

(2)局部症状明显者,须积极医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姜石

下一篇 姜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