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姜石

姜石,中药。为黄土层或化红土层中钙质结核。产于华北、西北黄土地带及石灰化壳红上层中。产于河北邢台、山西陕西;江苏亦产。具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疔疮肿,乳痈,瘰疬,豌豆疮。黄土层或化红土层中钙质结核。味咸,性。归清热解毒消肿。用于疔疮肿,乳痈,瘰疬,豌豆疮。服:入,每日1-3g;或饮。外用:适量,研末。1、治丁疮肿毒痛:白姜石末,和鸡子清傅之,干即......
目录

入药部位

黄土层或化红土层中钙质结核。

性味

味咸,性

归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

用于疔疮肿,乳痈,瘰疬,豌豆疮。

用法用量

服:入,每日1-3g;或饮。外用:适量,研末

相关配伍

1、治丁疮肿毒痛:白姜石末,和鸡子清傅之,干即易,丁自出。(《本草图《崔氏》)

2、治乳痈肿痛如升碗大,痛不可忍:取白姜石捣末一二升,用鸡子白和如稀泥。傅肿,干更易之。(《外台秘要》《救急》)

3、治瘰疬,并治发背恶疮:用姜石为末,鸡子清调匀。鸡翎扫于疮上。(《卫生易简》)

4、治产后肿冲,噎:姜石赭石等分。为末,梧子大。每服三五十汤下。(《本草纲《保命集》)

5、治通身水肿姜石烧赤,纳黑牛尿中。热服,日饮一升。(《千金要》)

6、治小儿眼,怕日赤烂,泪下疼痛,不久眼睛将落:姜石(以浓米泔浸七日,晒干,捣研水分过)、桑耳(捣罗为)、豉(干,捣罗为末)各一两。上件药同研令匀。三岁以下每服半钱,三岁以上至七岁,每服一钱,用羊肝猪肝牛肝两指大,去膜细切,以水研,绞取汁调下,日三服。(《圣惠》)

采集加工

挖取后,除去附着泥沙、杂石,洗净。

形态特征

黄土层或化红土层中钙质结核要组成矿物均为解石、石英、粘土矿物。

解石:晶体结构属三晶系。为细粒结晶及细分隐晶皮壳状结物。白或灰白色。土状光泽。肉眼见不到解理。硬度3。相对密度2.7左右。因掺杂次要矿物而硬度、密度不一。

次要矿物组分有石英:细粒他,肉眼难分辨;碜感要是石英的硬度大所致。

粘土矿物有高岭石、多水高岭石、伊利石或石它们的种类、数量比决定着姜石的可溶出成分及吸附性、离子交换性(即微量元素成分特征)。

黄土中的姜石,其粘土组分中还含有残留的长石、角闪石及云母等。它们与解石呈不同结构系:以均一间杂分布或碎屑斑杂分布为,也有呈同状、结核状、放射状结构的。

生长环境

产于华北、西北黄土地带及石灰化壳红上层中。产于河北邢台、山西陕西;江苏亦产。

药材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块状。土黄色或浅灰色;条痕浅黄色。不透明,土状光泽。表面浅凹凸不平,并具裂隙。体重,质坚硬,可砸碎,断面呈颗粒状,色较深,并可见结核状类迹痕或灰白色结晶层。具土腥,味淡。遇冷稀盐酸强烈起泡

相关论述

《本草衍义》:“所在皆有,须不见日色旋取,微白者佳。”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姜花果实

下一篇 胬肉攀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