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麦粒肿

麦粒肿又称睑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睑腺体及毛毛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青少年多发。该病容易反复,严重时可破溃,遗留眼睑瘢痕,故应到正规医院,及时使用抗生素眼药滴眼或手术治疗。据被感染的腺体的不同部位,可分为外睑腺炎(externalhordeolum)和睑腺炎(internal hordeolum)。如为毛毛囊所属的皮脂腺(Zeis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如为睑腺受累,称为睑腺炎。外睑腺炎......
目录

疾病分类

据被感染的腺体的不同部位,可分为外睑腺炎(externalhordeolum)和睑腺炎(internal hordeolum)。如为毛毛囊所属的皮脂腺(Zeis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如为睑腺受累,称为睑腺炎。

发病原因

外睑腺炎,俗称“针眼”,又称“睑缘疖”,为毛毛囊部皮脂腺(Zeis腺)及睑缘腺体(Moll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睑腺炎为睑腺(Meibomian腺)急性化脓性炎症或睑囊肿继发感染。病原体多为葡萄球菌,多睑腺在睑缘的处进入腺体,起炎症。

发病机制

葡萄球菌感染眼睑腺体及毛毛囊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理生理

为毛囊附近腺体感染所致,脓肿脓肿周围有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最后脓肿于毛囊处破溃,脓与坏死组织流出。破溃处纤维增生,瘢痕愈

临床表现

外睑腺炎

初起时痒感逐渐加剧,睑局部水肿、充,有胀痛或眨眼时疼痛,伴压痛,近睑缘处可摸到硬结,发生在外眦部者疼痛特显著,外侧球结膜也发生水肿。炎症严重时可上睑或下睑弥漫性红肿。轻者治疗或未治疗可自消退,或3~5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部有黄色脓头,积脓一旦穿破皮肤,向外排出,则红肿迅速消退,疼痛也随之消失;重者常伴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致病菌毒力强者或全身抵抗力弱者,炎症可由一个腺体扩展到其他腺体,成多个脓点,可发展为睑蜂窝织炎,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睑腺炎

眼睑红肿、疼痛,要因为发炎的睑腺被致密的睑纤维组织包绕。红肿一般较外睑腺炎轻,但疼痛却较之为重。在脓肿尚未穿破之前,相应的睑结膜面充,常隐见黄色脓头,可自穿破。少数情况下,脓液可从睑腺的管道向外排出,但较为常见的是脓液突破睑和结膜的屏障,而流入结膜囊,脓液排出后,红肿即消退。如果致病菌毒性强烈,则在脓液未向外穿破前,炎症已扩,侵犯整个睑眼睑脓肿

鉴别诊断

据典型病史及查体见眼睑隆起,红肿,有时可伴球结膜水肿。触诊可及硬结,边界清,伴压痛,即可基本诊断。

疾病治疗

睑腺炎与外睑腺炎治疗法大致相同:

早期局部热,促使浸润、硬结吸收,或促进化脓。局部滴抗生素眼药水及涂眼药膏,一般常用广谱抗生素喹诺酮类或氧佛沙星类滴眼。

应用上述措施2周左右,仍残留硬结者,可手术切除。外睑腺炎手术位于皮肤面,与睑缘平,且需缝。脓腔大未能排净脓液者,应放入流条,每日换药,至流条无脓时取去,1~2天后伤即可愈睑腺炎手术切位于结膜面,垂直于睑缘,通常不需缝睑腺炎脓肿向外生长,表面皮肤过于菲薄极易破裂者,亦可于皮肤面做平睑缘切。不能配手术的儿童宜麻醉助下手术。

局部炎症重者或伴淋巴结肿大者,可全身应用抗生素服或肉注射,必要时静输液。

顽固反复发作者,可做脓液培养,结药敏结果选用适的抗生素,或作转移因子注射,每次2mg,每周2次,5周为一疗程,可调免疫功能。

注意:睑腺炎未成熟或已破溃出脓切忌挤压,以免感染扩蜂窝织炎,海绵窦脓栓等严重并发症。

疾病预后

轻者治疗或不治疗可自消退,不遗留瘢痕,或于数日后,硬结破溃,脓液排出,红肿痛消失,相应破溃处遗留瘢痕。重者需手术治疗,手术切处可遗留瘢痕。炎症严重者可伴淋巴结肿大,发展为睑蜂窝织炎,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睑腺炎未成熟或已破溃出脓挤压硬结可起感染扩蜂窝织炎,海绵窦脓栓等严重并发症。

疾病预防

一般张清淡饮食,少油腻。注意眼部卫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