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尖苞柊叶根

尖苞柊,中药。为竹芋植物尖苞柊Phrynium placentarium(Lour.)Merr.的。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炎,痢疾,小便赤痛,口腔溃烂,吐血,衄崩。尖苞柊。味甘、淡;性微清热解毒凉血。用于感冒发热炎,痢疾,小便赤痛,口腔溃烂,吐血,衄崩。服:汤,6-15g。夏、秋季采收,......
目录

入药部位

尖苞柊

性味

味甘、淡;性微

功效

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炎,痢疾,小便赤痛,口腔溃烂,吐血,衄崩。

用法用量

服:汤,6-15g。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晒干。

植物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2m。叶基生;叶柄长约30cm;叶枕长2-3cm;叶片状被针或卵状被针,长30-55cm,宽12-20cm,先端渐尖,基部钝,两面均无毛。头状花序无总花梗,自叶鞘生出,近球,直径3-5cm,稠密,由4-5或更多之小穗组成;外面的苞片淡黄色,长,长2-2.5cm,宽7-10mm,先端有硬尖头,小花1对;白色,长约2cm;萼片披针,长约5mm,无毛;花冠管长约8mm,裂,长约5mm,宽约2mm;外轮退化雄蕊卵形,长约5mm,轮的较短;子房无毛或先端被小柔毛,仅1室发育,另2室的胚珠退化。果长,长约1.2cm,外果皮薄,种子1颗。种子,长8-10mm,被红色种皮期2-5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谷、林下阴湿地。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尖药花

下一篇 泪囊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