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绿脓杆菌感染起,是一种严重的化脓性角膜炎,症状剧烈,发展迅速,可于24~48小时破坏整个角膜,数日即可失明,必须及时抢救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绿脓杆菌所起的暴发性角膜化脓性感染,最早由Sattler(1981)报导此病,1938年版Duke-Elder的Textbook of Ophthalmology中仅记载数例,而在1965年版Sytem of Ophtha......
目录

概述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绿脓杆菌所起的暴发性角膜化脓性感染,最早由Sattler(1981)报导此病,1938年版Duke-Elder的Textbook of Ophthalmology中仅记载数例,而在1965年版Sytem of Ophthalmology中已用约100例。国除范德彰等于1965年曾报导100例外,近年来北京、广州、南京、河南等地均有不少报导。从国外看本病颇有增多趋势,原因可能是由于化疗法的发展所出现的菌交替症,造成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病增多。

病因

1.原理

本病系绿脓杆菌直接侵入角膜起感染所致。

2.特征

该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养要求不高,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污水及空中,亦可寄生于体表乃至结膜囊

3.温度

最适宜的繁殖温度为30~37℃,能产生荧光素和绿脓素。应该起注意的问题是绿脓杆菌可存在于很多种眼药水中,如荧光素、的卡因、可的松疱疹净或阿托品等溶液,都可发生绿脓杆菌浸染情况。

4.毒性

绿脓杆菌具有很强的毒力,但侵袭力很弱,它必须通过破损的上皮才能侵犯角膜组织起感染。因此,各种式的角膜外伤角膜炎、角膜软化症、头面部肿放射、化伤以及角膜炎等因素所起的角膜上皮不健康情况,均可成为感染的诱因。

5.蛋白溶酶

绿脓杆菌除毒性强外,还能产生一种蛋白溶酶,溃疡本身又产生原酶,蛋白溶酶和原酶都对角膜具有原溶解作用。原酶活性有赖于钙离子的浓度,在近似清钙的浓度下活性较大,而泪水和房水则不断补充钙离子,因而原酶更加活跃造成角膜组织大量且迅速的溶解与坏死,以致造成早期的角膜穿孔。

临床表现

即刻作细菌涂检查及结膜囊细菌培养有助本病的诊断,但此病的诊断要靠病史及临床体征。凡来势迅猛、症状严重、面积较在的角膜溃疡,在结膜囊培养尚未实之前就应及时用药,否则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1.潜伏期

本病潜伏期很短,一般为半天至一天,半天以下及二天以上者不多。诉眼部红肿、疼痛、流泪视力障碍和分泌物增加。

2.眼部情况

早期可见角膜出现浸润,部位不定,一般发生在外伤或不健康有角膜处,浸润约1毫米,呈灰白色。裂隙灯下,角膜浸润处表面稍隆起,其周围及深部有弥漫性水肿。部分病例可有角膜皮及后弹力层皱褶。角膜后出现细小灰白及棕色沉淀物。丁道尔现象常为阳性。

(1)发病后1~2天浸润处很快、环或半环半透明油脂状和轻度隆起的灰白色坏死区。坏死组织富有粘性,依附于溃疡周围或政治家角膜表面。前房可出现少量淡黄色积脓,此时患者常表现剧烈眼痛视力障碍眼睑浮肿状充显著。

(2)发病后2~3天溃疡迅速向中央部扩大,并向深部发展,最后成为直径5~8毫米的坏死区,而仅在角膜的周围边部留有1~2毫米宽的透明边缘区。大量灰白色黏稠的角膜坏死组织,可附着于眼睑毛上,成脓样分泌物。坏死组织落,角膜表面即变为玻璃样,色灰白,并略呈扁平状。前房积有大量黄色脓液,甚至充满整个前房。

随着溃疡的继续发展和坏死组织的不断落,变薄的角膜部分抵挡不住正常的或升高的眼压,乃赂前作弧膨出。在坏死角膜组织中央,始显一小点虹膜(表示穿孔、虹膜出),然后逐渐增大,可达到整个角膜的一半,结果角膜前粘性白斑或角膜葡萄肿。

检查

即刻做细菌涂检查及结膜囊细菌培养有助本病的诊断。

诊断

据临床表现及检查即可诊断。

治疗

一旦怀疑为绿脓杆菌感染,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结果,应分秒必争本病治疗,始治疗越早,角膜组织破坏越少,视力恢复的希望就越大。在治疗上,还应据本病特点,进下述处理。

1.严格实床边隔离

以免交叉感染。对患者使用的药物和料,必须与其他患者分,医务人员在每次治疗前后,也必须彻底洗手或戴手套。

2.选择有效抗生素药物

粘菌素B或粘菌素最有效,庆大霉素次之,可配成粘菌素B或粘菌素5万单位/毫升、0.4%庆大霉素、5%磺胺灭脓液,急性期每15~30分钟点眼1次,同时可结膜下注射粘菌素B,每次5~10万单位,粘菌素17万单位;庆大霉素2~4万单位,可有效控制感染。当细菌培养转为阴性后,为防止复发,上述用药还应持续1~2周。局部治疗的同时,全身可粘菌素B或粘菌素,每日12.5mg/kg体重。为防止和控制Gram阳性菌的混感染,尚须用其他广谱抗生素,如杆菌肽,新霉素妥布霉素等。

3.

用1%~3%阿托品滴眼液点眼或结膜下注射合剂使瞳孔充分大。

4.冲洗

可用0.25%酸液冲洗结膜囊,每日2~3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老花

下一篇 泪腺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