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开角型青光眼

此类青光眼较常见,多见于中年人以上,青年人亦可发生,常为双侧性,起病慢眼压逐渐升高,房角始终保持放,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到晚期视力视野有显著损害时,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甚为重要。该病病因不明。眼压升高的原因是房水的外流受阻于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部分患者有基因致病倾向,如TIGR基因、OPTN基因等。部分患者有青光眼家族史。该病的要危险因素是增高的眼压,但是也存在其他的危险因素,......
目录

病因

该病病因不明。眼压升高的原因是房水的外流受阻于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部分患者有基因致病倾向,如TIGR基因、OPTN基因等。部分患者有青光眼家族史。

该病的要危险因素是增高的眼压,但是也存在其他的危险因素,如视神经等造成对眼压的耐受性降低,角膜厚度薄等。在早期,眼压可能只表现为波动幅度增加,例如:在有的时间点眼压偏高,而在其他的时间点眼压则可能正常。单次眼压测量结果正常不等于没有眼压升高的情况,有必要进一步测量24小时眼压线,尽可能地了解眼压的整体情况。

分类

该病与眼压密切相,眼压可以升高,也可以正常。据患者是否有眼压升高,分成“原发性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两种类型。

临床表现

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青光眼神经病变,要表现为视盘的盘沿组织不规则丢失、视盘凹陷增大、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视盘浅层出、视盘管走改变、视盘旁网膜萎缩等等,晚期视盘萎缩色苍白,并可伴有全周的视盘旁网膜萎缩(青光眼晕)。青光眼神经病变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加剧,造成的危害是起视野的逐渐缩小。早期表现为中300以的旁中暗点、侧阶梯,逐渐发展成弓暗点、环暗点、晚期呈管状视野、颞侧视岛,最后视野消失而完全失明。有研究表明:青光眼如果不治疗,从出现视野损害到完全失明的自然病程,眼压在21~25mmHg的,约为14.4年,25~30mmHg,约为6.5年,30mmHg以上,约为2.9年。

检查

由于早期病变很轻微,常诊断困难,一些眼底检查和图象分析系统能够从不同角度提供信息和诊断依据如:眼底照相机、海德堡网膜断层扫描仪(HRT)、光相干网膜断层扫描仪(OCT)、GDX青光眼诊断仪等等。

视野检查的手段是视野计,计算机控制的全自动静态视野计能够通过定量检测而发现早期视野缺损,也能定期监测视野有无恶化。为了确认视野缺损,或者视野有无进展,多次视野检查是必要的。

诊断

临床上依据眼压、青光眼神经病变和相对应的视野缺损,房角镜检查显示房角正常放,排除了其他致病因素后,诊断可以确定。

鉴别诊断

需要鉴的疾病要有慢性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如外伤后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激素青光眼)等,只要依据房角所见和病史采集,鉴一般不难。

治疗

治疗上无彻底治的办法。最有效的治疗是通过降低眼压,来终止或延缓视野的恶化。研究表明,眼压降至正常范围(21mmHg)以可能是不够的,而是需要依据患者的眼压高低、视野损害的严重度和进展速度、患者年龄、对侧眼等情况来设定个体患者安全的“标眼压“。降低眼压的治疗法有药物治疗(降眼压眼药水)、激光小梁成术、滤过手术。一般来说,早期患者适药物和激光的保守治疗,如果效果不够,考虑手术治疗;晚期多倾向于手术治疗,特殊情况者例外。降眼压眼药水要有前列腺素类衍生物(拉坦前列素伏前列素、贝美前列素,等)、上腺素能β-受体阻断(马来酸噻吗洛尔、盐酸卡替洛尔、盐酸左布诺洛尔、盐酸倍他洛尔,等)、上腺素能α2受体激动溴莫尼定)、碳酸酐酶抑制布林胺,等)、拟碱类药物(毛果云香碱),等。激光治疗以选择性激光小梁成术为优。滤过手术要有小梁切除术、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等。治疗上强调长期而稳定地降低眼压,终身定期复查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案,最大可能地保持视功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