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接骨草

接骨草 草(拉丁:Sambucus chinensisLindl.),俗臭草、八棱麻,忍冬科木属高大草本或灌木白色羽状复叶托叶状或成蓝色腺体;小2-3对,互生或对生,窄卵形,长6-13厘米,嫩时上面被疏长柔毛,先端长渐尖,基部两侧不等,具细锯齿,近基部或中部以下边缘常有1或数枚腺齿花冠白色,基部联;果熟时红色,近,径3-4毫米。要分布在陕西、甘肃、江苏等省......
目录

形态特征

接骨草高大草本或灌木,高1-2米;有棱条,白色

羽状复叶托叶状或有时退化成蓝色的腺体;小2-3对,互生或对生,狭卵形,长6-13厘米,宽2-3厘米,嫩时上面被疏长柔毛,先端长渐尖,基部钝,两侧不等,边缘具细锯齿,近基部或中部以下边缘常有1或数枚腺齿生小卵形或倒卵形,基部楔形,有时与第一对小相连,小托叶,基部一对小有时有短柄。

花序生,大而疏,总花梗基部托以总苞分枝3-5出,纤细,被黄色疏柔毛;杯不孕性落,可孕性小;萼筒杯状,萼齿三角花冠白色,仅基部联花药黄色紫色;子房3室,花柱极短或几无,柱头3裂。

果实红色,近,直径3-4毫米;核2-3粒,卵形,长2.5毫米,表面有小状突起。期4-5月,果熟期8-9月。

生长习性

适应性较强,对候要求不严;喜向阳,但又能稍耐阴。以肥沃、疏松的土壤栽培为好。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拔300-2600米的山坡、林下、沟边和草丛中,亦有栽种。

繁殖栽培

繁殖

接骨草果实扦插繁殖:采用育苗移栽法。在2月发区,选取生长良好,无病虫害条,剪成20-25厘米长的插条,每个留有3个以上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1-1.5厘米,然后在整理好的地上,3米宽的畦,26厘米横沟,深16-20厘米,每沟放插条15-20,插条的最上一个出地面,然后覆土半沟、压紧,在盖细土与畦面齐平。移栽应在当年冬季落后或明年春季发前进各1.3-1.8米,深21-25厘米,每移苗1株,填土压紧,在盖土使稍高于地面。

栽培技术

接骨草田间管理

苗高13-17厘米时,进第一次中耕除草、追肥;6月进第二次。肥料以人畜粪尿为,移栽后2-3年,每年春季和夏季各中耕除草一次。

采收加工

可全年采收,鲜用或切断晒干。

病虫防治

接骨草自2011年江西省宜春地区人工种植草面积逐年扩大,而腐病危害也逐年加重,穆向荣等人研究腐病为镰刀菌。该腐病化防治法通常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式筛选药。多菌灵、百菌清、敌克松、代森锰锌、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等化农药常用于腐病的防治。

主要价值

接骨草【药性】味甘、苦,性平。归肝经

【功能治】祛湿;活;止湿痹痛;痛风病;急慢性肾炎风疹;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外伤

【用法用量】服:汤,15-30g;或入。外用:适量,捣汤熏洗;或研末撒。

【注意】孕妇忌服。《品汇要》:多服令人吐。

【傣药】沙办(傣):治感冒,咳嗽气管炎,扁体炎,关节位,小儿腹泻《滇药录》。沙办(西傣):全草治接,接筋,关节位,小儿腹泻《版纳傣药》。

【侗药】骂吝(Mal nyenl),尚骂吝(Sangp mal nyenl):或全草治命刀(扭伤),北刀(跌伤)《侗医》。大脚菜,骂杀打,五加皮走马风腹痛硬化腹水湿骨痛,跌打损伤,骨折骨折荨麻疹,小儿惊;全株用于肾炎水肿,跌打内伤积瘀,骨折,妇女产后关节痛,湿骨痛《桂药编》。

【瑶药】大脚菜,骂杀打,五加皮走马风,大:功用同侗族《桂药编》。黑:用于肾炎水肿硬化风热头痛,跌打损伤,骨折

【壮药】骂杀打,五加皮走马风,大驳,棵马,满疆,喷胸,吓啃:功用同侗族《桂药编》。

【仫佬药】马参:功用同侗族《桂药编》。

【傈僳药】蒴翟,石莲俄腊:治疗跌打损伤,扭伤湿关节炎,肾炎水肿膝酸痛《怒江药》。

【苗药】Yangx fut(羊好),uab mang kuab(蛙蟒哇):全草或治跌打损伤《苗医药》。Vob m01.Dad(窝姆打):治受发烧《苗药集》。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