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带状疱疹角膜炎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复发感染所致的疾病,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中。眼部带状疱疹并眼睑炎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网膜病变(急性网膜坏死)、神经麻痹等;部分可发生带状疱疹角膜炎,造成角膜瘢痕严重影响视力。原发性感染(45%): 水痘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and herpes zoster virus,VZV)为同一种病毒,机体免疫状态不同可导......
目录

病因介绍

原发性感染(45%):

水痘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and herpes zoster virus,VZV)为同一种病毒,机体免疫状态不同可导致水痘带状疱疹两种疾病,机体初次感染VZV后,病毒潜伏于1个或多个神经神经细胞感觉神经的细胞,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再次活化,沿感觉神经纤维至皮肤,在某一感觉神经与眼的区域增殖,发生带状疱疹,以三叉神经第1支分布区域最多见。

继发性感染(45%):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复发感染所致,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中,当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或在其他外界刺激诱导下,病毒即被激活,繁殖而发病,有免疫缺陷的病人,例如艾滋病患者,细胞移植患者,以及有癌症病史,近期手术史,外伤史患者,也容易使潜伏在机体的VZV复发感染。

病机

是下列某一种因素或共同作用的结果:

1.病毒对角膜的直接侵犯。

2.宿对完整病毒或病毒抗原在角膜发生炎性反应。

3.机体对改变了的自身组织发生自体免疫反应。

4.由于角膜知觉减退,眼睑异常及角膜表面泪液膜改变,发生继发性改变。

疾病预防

注意休息、劳逸结,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并发症

角膜溃疡,前房积脓以及虹膜萎缩等。

常见症状

1.全身表现 带状疱疹的前驱症状包括全身不适,发热寒战及沿神经皮肤分布区疼痛,皮肤发生线状排列的小水疱;伴发神经痛,从麻刺感到极度持续疼痛,皮疹延续数月,神经痛可延续数年,带状疱疹与HSV不同,可以侵犯真皮,水疱治愈后残留永久性瘢痕。

2.角膜表现 眼带状疱疹中大约有60%可角膜病变,VZV对三叉神经第1支极易侵犯,角膜炎的发生多在皮疹出现以后发生,尤其是尖或翼出现带状疱疹,为状支神经受侵犯的征兆,随后必发生角膜炎与虹膜炎,其角膜炎的表现多种多样,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表层粗点状角膜炎:是带状疱疹角膜炎的最早期表现,在皮疹出现后数天发生,角膜表面呈现粗大的,略高出角膜表面的混浊点,多发生于角膜周边部,表面常附有黏性分泌物,对荧光素呈现不规则着色,虎红染色更为明显,落后不溃疡,这些不规则的混浊点是混浊的上皮细胞聚集而成,可能是病毒侵犯的结果,也可能是病毒在上皮细胞繁殖的结果,有的病例可在其细胞核查到病毒包涵体。

(2)上皮下浸润及钱币状角膜炎:表层点状角膜炎可在几天之消退,有的很快互相结成上皮下浸润,并进一步成钱状角膜炎(nummular keratitis),后者被认为是带状疱疹角膜炎的典型病变。

(3)假树角膜炎:伴随于眼带状疱疹出现的树角膜炎,因其态和HSV性树角膜炎极为相似,其要区是:其角膜病变轻微,略高起于角膜表面,轻,中度荧光素染色,而不像HSK呈沟状凹陷,染色明显;其树状病变的末端不像HSK那样有球膨大(terminnal bulb),故称为假树角膜炎(pseudodendritic keratitis)而加以区

(4)黏斑性角膜炎(mucous plaque keratitis):是一种慢性角膜炎的特殊类型,大约5%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此种角膜病变,其发病时间差异很大,从出疹后7天至3年均可出现,但多数在2~7个月出现,其典型改变为角膜表面由微隆起的黏液物质构成的斑点状病灶,有时可出现线状或树状病变,边缘清楚,通常是多发性的,可出现于角膜表面的任何部位,其大小和状每天都可改变,乙酰半胱氨酸可将其溶解,荧光素呈中等着色,虎红染色鲜艳,发病机制不很清楚,可能与泪液膜异常,角膜感觉神经麻痹眼睑不全等因素有

(5)神经麻痹角膜炎(neuroparalytic keratitis):在剧烈的三叉神经痛的同时,角膜感觉全部消失,病愈后可延续数月至1年之久,甚至长期不恢复,长期感觉障碍大约有9%的患者可神经养性角膜炎的发生,严重者可导致角膜溃疡,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角膜脓肿或前房积脓。

(6)盘状角膜基质炎:数月后上皮下浸润可向基质深部发展,成富于新生管的角膜基质炎或盘状角膜基质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后弹力膜皱褶,光切面浸润水肿增厚,混浊区角膜后壁常留有类脂质沉积物,久不吸收,可能是角膜基质细胞(Keratocyte)的异常代谢产物,此点可与HSK及牛痘病毒所起的盘状角膜基质炎相鉴,有时还可出现角膜葡萄膜炎或角膜皮炎(用镜面反射法检查,可以发现角膜皮有滴状角膜)的改变。

出现皮肤,眼部和角膜的特有体征时,一般不难诊断,体征不典型,皮疹较少的病例,常误诊为HSK,作者认为当出现角膜炎或其他眼部体征,同时具备下列各特征时,应怀疑VZV所致。

疾病检查

1.上皮刮 急性期进结膜及角膜上皮刮查巨噬细胞及核嗜酸性包涵体,但不能和HSV相区

2.病毒分离 必要时从结膜囊和取皮肤水疱液体作病毒分离,兔角膜接种不致病,此点可与HSV相鉴

3.清中和抗体的测定 病后4天可测出,2周达高峰,1年后降至不能检出的水平。

4.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技术 取病变角膜上皮刮,直接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检查,可明被感染的细胞有病毒感染,由于标记荧光素标记抗体有特异性,故可与HSV相区

5.补体结试验 水痘患者清抗VZV抗体滴度升高,在其恢复期逐渐下降,至6~12个月,降到仅能检出的水平,用补体结试验查到高滴度VZV抗体,抗HSV抗体则为阴性,因此可判断为VZV感染所致。

诊断鉴别

1.既往有单侧面部皮疹病史。

2.该区皮肤残留瘢痕或褐色沉淀物。

3.虹膜萎缩。

4.前房角色素沉着(较其他葡萄膜炎色素浓厚)。

与HSK的鉴要从病原的诊断上进,在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起的假性树角膜角膜病灶细小,分叉或末端无结样膨大。

治疗方式

带状疱疹角膜炎西医治疗

1、表层点状角膜炎和树角膜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无环鸟苷、ACV、0.1%眼水和3%眼膏)、丙氧鸟苷(更昔洛韦、GCV、0.1%~3%眼水)频繁滴眼,但疗效尚不能肯定。对伴有较重结膜炎的患者,可并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此外,还应滴抗菌药眼膏,以防混感染。

2、盘状角膜基质炎 要应用糖皮质激素(0.1%地塞米松、0.1%氟米龙)滴眼,或结膜下注射。滴眼以能控制症状的最低浓度、最少滴眼次数为原则。

3、角膜葡萄膜炎或虹膜状体炎 除阿托品瞳及糖皮质激素外,还应服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激素消炎,长期局部和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反应,促使病情恶化或病毒扩,故必须慎用。

4、神经麻痹角膜溃疡 停止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眼液,各种抗菌药眼液中因含有防腐也应止使用。局部滴用不含防腐的人工泪液或上皮生长因子(EGF、bFGF)等,纱布绷带包扎、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或暂时睑缘缝均有一定效果。

5、黏斑性角膜炎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可控制其进一步虹膜炎及角膜基质炎,同时应用原酶抑制滴眼(10%乙酰半胱氨酸)可融解黏斑,必要时局部滴用人工泪或睑缘临时缝术。

预后

预后良好。

带状疱疹角膜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疾病护理

保持良好的态非常重要,保持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饮食保健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因刺激性食物可影响机体分泌,从而造成皮肤刺痒,影响皮炎的治疗;辛辣刺激性食物有生葱、生蒜、辣椒胡椒面、芥末、白等。

2、忌食油腻食物:油腻食物要是指油脂类,这类食物摄入过多会促进皮脂腺的分泌,使皮衣病情加重;同时,还要注意少吃甜食和咸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

下一篇 碱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