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性结膜炎
疾病名称
疾病分类
眼科
疾病别名
疾病概述
疾病描述
春季角结膜炎,又名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季节性结膜炎等。青春期前起病,持续5-10年,多为双眼,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该病在中东和非洲发病率高,温带地区发病率低,寒冷地区则几乎无病例报道。春夏季节发病率高于秋冬两季节.
症状体征
临床上分为睑结膜型、角结膜缘型及混合型3种。患者眼部奇痒,粘丝状分泌物,夜间症状加重。可有家族过敏史。
1、睑结膜型 特点是睑结膜呈粉红色,上眼睑结膜巨大乳头扁平,呈铺路石样排列,形状不一,包含有毛细血管丛林。下睑结膜可出现弥散的小乳头。严重者上睑结膜可有伪膜形成。除非进行冷冻、放疗和手术切除乳头等创伤性治疗措施,一般发福发作后结膜乳头可完全消退,不遗留瘢痕。
2、角结膜缘型 更觉于黑色人种。上下睑结膜均出现小乳头。重要的表现是在角膜缘有黄褐色或污红色胶样增生,以上方角膜缘明显。
各型都可发生角膜病变,表现为弥漫性上皮型角膜炎,以至“春季溃疡”,后者为盾形无菌性上皮损害,多分布于中上1/3角膜。部分患者急性期可在角膜缘见到白色Horner-Trantowas结节。结膜分泌物涂片和Trantas结节活检行Giemsa染色,可见大量嗜好酸性粒细胞和嗜酸性颗粒。角膜上房可有微小血管翳,极少全周角膜血管化。该病和圆锥角膜可能有一定关系。
疾病病因
尚不明确。很难找到特殊的致敏原。通常认为和花粉敏感有关。各种微生物的蛋白质成分、动物皮屑和羽毛等也可能致敏捷近来,发现春季角结膜炎病人角膜上皮表达细胞粘附分子ICAM-1。泪液中可分理处特异性的IgE、IgG,组胺和类胰蛋白酶升高,血清中组胺酶水平下降。因此发病机理和体液免疫(IgG、IgE)及细胞免疫都有关。春节角结膜炎也见于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的病人。
病理生理
尚不明确。很难找到特殊的致敏原。通常认为和花粉敏感有关。各种微生物的蛋白质成分、动物皮屑和羽毛等也可能致敏捷近来,发现春季角结膜炎病人角膜上皮表达细胞粘附分子ICAM-1。泪液中可分理处特异性的IgE、IgG,组胺和类胰蛋白酶升高,血清中组胺酶水平下降。因此发病机理和体液免疫(IgG、IgE)及细胞免疫都有关。春节角结膜炎也见于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的病人。
诊断检查
治疗方案
春节结膜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短期用药可减轻证章,长期用药则对眼部组织有损害作用。
(1)糖皮质激素:局部和全身使用,能迅速缓解眼痒症状,但要注意,长期使用会产生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
(2)细胞膜稳定剂:中、重度患者可使用色甘酸钠,或新一代药物萘多罗米钠,预防病情发展。
(3)血管收缩剂,如0.1%肾上腺素溶液;抗组胺药物,如特非那丁;冰敷,以及在有空调房间,可使病人感觉舒适。
(4)其他:病人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移居寒冷地区。经过一系列药物治疗(抗组胺药、血管收缩剂)仍有强烈畏光、以至于无法正常生活和顽固病例,使用2%环胞霉素眼药水,特别是0.05%FK-506滴眼液,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花粉和其它过敏原进行脱敏治疗效果尚不肯定。对伴发的葡萄球菌睑缘炎和结膜炎,要给予相应治疗。
预防
春季结膜炎预防办法是针对过敏原因,避免接触过敏物质或远离过敏环境,出游野外时可戴上防护眼镜,及时使用抗过敏药物。
首先,要改善生活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或居室内温度,使过敏原的影响减轻。其次,要注意营养和锻炼,生活作息规律,增强体质。因为身体健康状态的改善,能使身体对抗过敏发作的潜能提高,并减少、减缓过敏发作。再次,可采用眼睛局部冷敷或冰敷方式,以减轻不适症状,可用人工泪液局部点眼,也可用冲洗来大幅降低过敏原及致炎因子浓度,改善症状。
用药安全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