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绞股蓝

绞股蓝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葫芦绞股蓝植物。其喜阴湿温和的候,多野生在林下、小溪边等荫处。多年生攀援草本,无毛或被短柔毛。互生,鸟足状,具3-9小,稀单叶,小叶片卵状披针。卷须2歧,稀单1。雌雄异株,组成腋生或花序花梗关节,基部具苞片。 约13种,产亚洲热带至东亚,自喜马拉雅至日本、马来群岛和新几亚岛。......
目录

形态特征

绞股蓝草质攀援植物细弱,具分枝,具纵棱及槽,无毛或疏被短柔毛。膜质或纸质,鸟足状,具3-9小,通常5-7小叶柄长3-7厘米,被短柔毛或无毛;小叶片卵状长披针,中央小长3-12厘米,宽1.5-4厘米,侧生小较小,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波状齿齿牙齿,上面深绿色,淡绿色,两面均疏被短硬毛,侧脉6-8对,上面平坦,面凸起,细脉网状;小叶柄略叉,长1-5毫米。卷须纤细,2歧,稀单一,无毛或基部被短柔毛。雌雄异株雄花花序花序轴纤细,多分枝,长10-15 (-30) 厘米,分枝广展,长3-4 (-15) 厘米,有时基部具小,被短柔毛;花梗丝状,长1-4毫米,基部具钻状苞片花萼筒极短,5裂,裂三角,长约0.7毫米,先端急尖花冠淡绿色或白色,5深裂,裂卵状披针,长2.5-3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长渐尖,具1,边缘具缘毛状小齿雄蕊5,丝短,联成柱,花药着生于柱之端。雌花花序远较雄花之短小,花萼花冠雄花;子房球,2-3室,花柱3枚,短而叉柱头2裂;具短小的退化雄蕊5枚。果实肉质不裂,球,径5-6毫米,成熟后黑色,光滑无毛,含倒垂种子2粒。种子卵状心形,径约4毫米,灰褐色或深褐色端钝,基部心形,压扁,两面具乳突状凸起。期3-11月,果期4-12月。

生长习性

绞股蓝野生绞股蓝生长在山地林下、水沟旁、山谷阴湿处。喜荫环境,上层覆盖度约50%-80%,通透光,富含腐殖质壤土的沙地、壤土或瓦砾处。中性微酸性土或微碱性土都能生长

生于海拔300-3200米的山谷密林中、山坡疏林、灌丛中或路旁草丛中。

分布范围

绞股蓝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金、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爪哇)、新几亚、朝鲜和日本

绞股蓝四川云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福建等地均有分布。而野生绞股蓝要分布在湖南和广西金秀县圣塘山一带。

位于北纬31°42′~34°45′与东105°46′~111°15′之间的秦巴山区。因为有着得天独厚的是适绞股蓝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而盛产高品质绞股蓝。1985年,产自秦巴山区的绞股蓝始出日本德岛文理大竹本常松教授(日本药用植物研究会会长、博士、被称为“绞股蓝之父”)、近畿(jī)大有地教授、金泽大小田岛教授等药专家们化验,该地绞股蓝理化指标居世界同类产品之首,其皂甙含量高达12.2%。秦巴山区因此被认定为全球绞股蓝黄金产区,被誉为“绞谷”。

繁殖栽培

种植

绞股蓝种子繁殖绞股蓝果实10月中下旬成熟。成熟后及时采收种子除去果皮,选择白色籽粒饱满的种子,晾干后存放在阴凉通处贮藏。翌年3月底4月初播种。土壤三犁三耙后做床,种子过消毒处理后用温水浸泡24小时催。采用条播或撒播均可,播种量每亩1.5公斤。种子播下地后筛盖一层细土并覆盖稻草和搭棚遮阳,半月视天情况每天应喷水1至2次,以保持床土湿润。当幼苗有70%出土后及时揭草,并喷多菌灵或敌克松防病苗期易染碎倒病。当幼苗长出2枚真时,要适当揭棚逐渐增加光照。苗高达10厘米以上,即可带土出圃移栽。

扦插繁殖绞股蓝可用藤扦插育苗。选择健壮无病莞蔓,剪成3至4个的插条,7乘以3 厘米,扦插后即搭棚遮荫,常浇水,保持播床湿润。40至50天苗高厘米左右即可移栽,亦可直接插人大田。

繁殖:于春季2~3月或秋季9~10月进,将挖出,剪成5厘米左右的小段,每小段l~2,再30厘米X50厘米,每放入1小段,覆土约3厘米,栽后及时浇水保湿

田间管理

绞股蓝选地:绞股蓝生长发育,宜栽培在荫湿、疏松肥沃的腐殖土壤条件下,并择日光少的疏林、山谷、田坎、水坑边、房前屋坎脚等荫湿的地,在日晒多的情况下,要套种植物,以利其正常生长

绞股蓝喜阴怕阳光,田间管理要工作是搭设阴棚或攀沿支架,此外前期还应做好保温排,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施肥除草:在生长每月追施尿素1次 每亩1.5公斤和面喷洒0.2%磷酸二氢钾1次。苗期注意勤除杂草,并将锄下杂草奎盖在幼苗周围,以保湿保肥。

病虫防治

绞股蓝碎倒病:在多雨季5至10月易发生,可用百菌清100倍液或波尔多液200倍浇灌病区,拔掉病株,然后在周围撒上石灰粉。

蛴螬:以铜绿丽金龟幼虫为。在苗期咬断嫩植株生长期在部取食,使植株逐黄萎,严重时枯死。防治法:①冬春铲除杂草,中耕翻土,消灭越冬虫。②施用腐熟土肥,施后覆土,减少产卵机会。③7~8月成虫盛发期,晚间点灯诱杀。④危害或用50%辛硫磷1500倍液浇灌。

小地老虎:以幼虫咬食植株,造成缺株断垄。防治法:①冬春铲除地面杂草、枯,消灭越冬幼虫和蛹。②人工捕杀。③苗期幼虫发生或用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喷雾或浇

种类介绍

绞股蓝该种是绞股蓝植物中分布最广,变化最大的一个种,尤其是小、毛被的疏密以及果实面变化很大。有3小、5-7小和9小的类型,有疏被短毛和小厚而无毛的类型,有果实光滑无毛和果实密被短柔毛的类型。尽管有各种类型,但其小叶片均为卵状长披针,疏被柔毛或变无毛,萼裂三角花冠披针,上表面被短毛,具缘毛状小齿等,除果实密被短柔毛的类型外,均作本种处理,这些特征也不同于该亚属的其他种,故作者仍同意单叶绞股蓝 G. simplicifolium Bl. 和光绞股蓝G. laxum (Wall.) Cogn. 成立。不同意 C. Jeffrey (1980) 将小籽绞股蓝 G.microspermum C. Y. Wu et S. K. Chen 和聚果绞股蓝 G. aggregatum C. Y. Wu et S. K. Chen(该二种曾被置于锥果属 Gom hogyne Griff. )并入本种,因该二种果为蒴果,成熟后沿缝线3裂。

本种入药,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的功效。

4b. 毛果绞股蓝(变种)

var. dascarpum C. Y. Wu ex C. Y. Wu et S. K. Chen, 植物分类报 21 (4): 362. 1983.

本变种与绞股蓝(原变种)的区果实密被硬毛状短柔毛。

云南南部。生于海拔1400-1650米的丛林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景东。

七叶绞股蓝中国已统计到的绞股蓝品种已达16种之多,医书中有详细称记载的有绞股蓝、罗公草、五参、七(甘味)。

绞股蓝叶片分为:九绞股蓝,七绞股蓝,五绞股蓝,三绞股蓝,二绞股蓝,其中以天然九和七绞股蓝为极品,皂甙含量最高,为五绞股蓝的5-10倍,三及二绞股蓝的次品。

毛果绞股蓝(变种):本变种与绞股蓝(原变种)的区果实密被硬毛状短柔毛,产云南南部,生于海拔1400-1650米的丛林中。

要品种

近年来,平利县先后选育了“平利1号”、“平利2号”、“福音”和“秦珑”等绞股蓝新品种。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本种入药,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的功效。

绞股蓝最为重要,具有以下中药特性:

绞股蓝灵芝搭配水或,可治疗压、脂、高糖,脂肪等症。有保解毒、降压、降糖的功效。

绞股蓝要有效成份是绞股蓝皂甙、绞股蓝糖甙(多糖)、水溶性氨基酸、黄酮类、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

药材基源:为葫芦植物绞股蓝的全草。

性味:微甘;性凉。

归经:归

功效:益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功效分类:补虚药;化痰药;清热药。

治:体虚乏力;虚劳;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炎;慢性肠炎;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服:汤,15-30g,研末,3-6g;或饮。外用:适量,捣烂涂擦。

采收与储藏:每年夏、秋两季可采收3-4次,洗净、晒干。

忌: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头晕眼花耳鸣症状,如出现以上症状,可以停用,静养。

济价值

绞股蓝制成对人体有很好的益处,绞股蓝取材于绞股蓝腋部位的嫩和龙须,汤色清澈,可连续冲4-6杯,而汤色不减,具有生长点所含养物质带来的保健功能,长期饮用,无任何毒副作用。

作用功效:降脂,调压防治栓,防治心血管疾患,调糖,促睡眠,缓衰老,防抗癌,提高免疫力,调人体生理机能。

绞股蓝能保护上腺和胸腺分泌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不致萎缩,维持分泌系统的机能,并具有降糖和改善糖代谢作用。

绞股蓝3克,用沸水冲10分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包涵体性结膜炎

下一篇 绛梨木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