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荚囊蕨

荚囊:Struthiopteris eburnea (Christ) Ching)乌毛科,荚囊属,直立,粗短,或长而斜生,簇生,基部密被与上同样的鳞片羽片多数,篦齿状排列,坚革质,无毛,孢子囊群线形囊群盖纸质,拱,与孢子囊群同并紧孢子囊群,宿存。生溪边石上。植株高18-60厘米。直立,粗短,或长而斜生,密被鳞片鳞片披针,长约6毫米,先端纤维状,边缘全......
目录

形态特征

荚囊蕨标本植株高18-60厘米。直立,粗短,或长而斜生,密被鳞片鳞片披针,长约6毫米,先端纤维状,边缘全缘或偶有少数小齿棕色或中部为深褐色,有光泽,厚膜质。簇生,二;柄长3-24厘米,粗1-2毫米,禾秆色,基部密被与上同样的鳞片,向上渐变光滑;叶片线状披针,两端渐狭,长14-45厘米,中部以上宽2-(-6) 厘米,一回羽状;羽片多数,篦齿状排列,下部羽片向基部逐渐缩小,基部一对成为小,向上的羽片为状披针,长1.5-3厘米,宽4-6毫米,尖头,基部与叶轴合生,边缘全缘,干后略卷,平展,彼此接近或略疏离。叶脉不明显,在羽片上为羽状,小斜向上,二叉,不达边。坚革质,干后暗绿色或带棕色,无毛,上面有时呈皱褶状;叶轴禾秆色,光滑,上面有浅纵沟。能育不育而较狭;孢子囊群线形,着生于叶缘之间,沿两侧各1,几与羽片等长,但不达羽片基部及先端;囊群盖纸质,拱,与孢子囊群同并紧孢子囊群,,宿存。

荚囊蕨荚囊标本“图册图来源:

分布范围

安徽(铜陵)、湖南(龙山)、湖北(咸丰、宜恩)、四川(峨眉山、城、峨山、宝兴、南川、灌县)、贵州(贵阳、德江、大定、平塘、石矸、独山、遵义、务川、安顺)、广西(龙胜)、福建台湾。生溪边石上,海拔500-1 800米。

主要价值

医药价值

荚囊

来源:为乌毛植物荚囊的全株。

功效:利尿通淋、凉血化瘀、解毒疗疮。

治:用于淋证、跌打损伤、疮疖肿。

性味归经:甘、涩,凉。入膀胱

用法用量:服:9一12克,水服。外用:捣、研末。

:罗曼象牙乌毛(《中国蕨类植物图谱》)、天长乌毛(《台湾植物志》)、锯草、梳子草(四川宜宾)、角箕(四川叙永)、天抱蛋(贵州长顺)

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涎石病

下一篇 荆芥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